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開放辦學:打破“圈養”的圍墻
校長網 校長論文 開放辦學 學校教育 開放式教育

開放辦學:打破“圈養”的圍墻

作者:刁雅俊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734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5/10/14
分享到:
    刁雅俊,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天津市特級教師,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工程”二期學員。

    曾獲得天津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個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曾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3項、市級課題5項,出版教育專著《融中西文化,育國際英才——“開放式教育的實踐研究”》。

    ■刁雅俊

    2011年初,我正式接任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一職。當時恰逢學校申請加入天津市首批特色高中校。這所學校被社會上親切地稱為“小外”,而我從大學畢業就來到這里工作了。站在新的起點,如何在深入梳理學校辦學傳統的基礎上,凝練出新的辦學特色,成為我上任的第一件大事。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小外”在傳統外國語學校發展的基礎上步入轉型期。多年來,“小外”的特點和優勢集中體現在“融中西文化,育國際英才”的辦學理念中。基于此,我提出“開放式教育”的辦學定位,以全方位開放式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通過開放的空間、環境、課程、活動、資源等一系列開放式教育手段,力圖結合外國語學校自身優勢,將學生培養成為既有民族情懷又有世界胸懷的復合型、國際型預備人才,以滿足國際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建構開放式的學校教育情境

    開放式教育首先是一種與以應試為主要目標的封閉式教育相對而言的辦學理念,它在學校教育情境中,借助國際、社會、社區和網絡等資源,在環境、課程、課堂教學、教師發展等方面實現開放式建構,培養能在國際層面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工作的創新人才。

    開放的心靈。教育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碰撞與交流。但是,在封閉式教育中,師生的心靈無法真正開放。因此,開放式教育提出開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心靈,即教育者要用開放的心靈接納學生,發現、發掘學生的潛能和優點,而學習者要對教育者開放自己的心靈,以便教育者能夠充分地了解并更好地施教。

    開放的時空。封閉式的教育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度和順序等都要求一致“化”,而開放式教育基于人的連貫發展,在時間方面,把原本限于固定課表和教師掌控的時間開放出來。由此,教師因循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學習方式的不同,來決定其進入學習的時機和進度,并給予學生更多的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的學習機會。從空間上看,教室不再是學習唯一的空間,即處處是教室——任何對學生成長有幫助、有教育意義的空間都是開放式教育的空間。

    開放的課程。開放式教育的核心,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多樣多元的教學內容。如此,課程就不再局限于課程標準,教科書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依學生的發展及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發展課程,自編學習材料或師生合作設計課程及學習內容,這種開放靈活的課程能促進學習者適才適性地發展。

    開放的教學。開放的教學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并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刺激、精神氛圍和人文環境。傳統的師生關系被解構,教師不再是管理者和訓練者,而是學習者的顧問、幫助者、咨詢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教學方法多樣靈活。

    形成多元開放兼容并包育人特色

    “開放式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

    所謂對內開放,是指學校盡可能開放和開發所有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多元融通——滿足“開放”的前提。“封閉”有固定、統一、標準化的要求,而“開放”則更多地意味著彈性、自主及多樣。“開放式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多元”:多元的校本課程、多元的興趣選擇、多元的成長路徑、多元的中學畢業出口。正因為“多元”,才使學生的自由選擇成為可能。在學校內部,“多元”是學校注重資源建設的累積性結果;在學校外部,“多元”是學校主動與社區、社會和國內外學校積極互動的結果。

    對話合作——通往“開放”的橋梁。“開放式教育”所努力建構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干群之間有意義的雙向交流與合作關系。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都基于對話。這里的對話,不僅是指師生雙方的語言交談,更是他們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開放溝通。

    自由和諧——實現“開放”的理想。“開放”的最終理想聚焦于實現生命的自由綻放、和諧發展。“自由”是符合生命法則的,只有自由才能讓學生本性中的善得到充分的發展。其內涵包括遞進的兩個方面,即學生本質上是自由的與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自由。因為有了自由,學生主體性充分彰顯。“開放式教育”追求的“和諧”,既指創造性地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從而在課程上保證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也指校園中所有人際間的友善、關愛關系,還指文化建設上顯性與隱性、物質與精神、制度與行為等方面的和諧。

    所謂對外開放,既包括對境外開放,也包括對校外開放,主要是對境外開放。

    學校自1964年周總理親自批示創建以來,“辦國際化外國語學校”一直是我們的目標。為了進一步形成濃郁的國際化氛圍,創造更多體驗異國文化和語言實踐的機會,我校常年堅持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現已與10個國家的28所學校結成了友好姊妹校,每年派出多批師生到各國學習交流,也接待各國師生的來訪,并為他們開設特色課程,傳播中國文化。同時,學校還積極開展國際交換生項目,與美、加、英、法、日等國的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升學直通車項目,為學生多元發展、走向世界拓寬了渠道。學校還在南非建立了海外孔子課堂,傳播中國文化。這些活動和項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給學生“國際化”的體驗,同時增進了學生的國際理解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為國際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在人才培養方式上,逐漸形成了多語種、多選擇、開放式、兼容并包的育人特色,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開放式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

    所謂對內開放,是指學校盡可能開放和開發所有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多元融通——滿足“開放”的前提。“封閉”有固定、統一、標準化的要求,而“開放”則更多地意味著彈性、自主及多樣。“開放式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多元”:多元的校本課程、多元的興趣選擇、多元的成長路徑、多元的中學畢業出口。正因為“多元”,才使學生的自由選擇成為可能。在學校內部,“多元”是學校注重資源建設的累積性結果;在學校外部,“多元”是學校主動與社區、社會和國內外學校積極互動的結果。

    對話合作——通往“開放”的橋梁。“開放式教育”所努力建構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干群之間有意義的雙向交流與合作關系。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都基于對話。這里的對話,不僅是指師生雙方的語言交談,更是他們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開放溝通。

    自由和諧——實現“開放”的理想。“開放”的最終理想聚焦于實現生命的自由綻放、和諧發展。“自由”是符合生命法則的,只有自由才能讓學生本性中的善得到充分的發展。其內涵包括遞進的兩個方面,即學生本質上是自由的與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自由。因為有了自由,學生主體性充分彰顯。“開放式教育”追求的“和諧”,既指創造性地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從而在課程上保證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也指校園中所有人際間的友善、關愛關系,還指文化建設上顯性與隱性、物質與精神、制度與行為等方面的和諧。

    所謂對外開放,既包括對境外開放,也包括對校外開放,主要是對境外開放。

    學校自1964年周總理親自批示創建以來,“辦國際化外國語學校”一直是我們的目標。為了進一步形成濃郁的國際化氛圍,創造更多體驗異國文化和語言實踐的機會,我校常年堅持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現已與10個國家的28所學校結成了友好姊妹校,每年派出多批師生到各國學習交流,也接待各國師生的來訪,并為他們開設特色課程,傳播中國文化。同時,學校還積極開展國際交換生項目,與美、加、英、法、日等國的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升學直通車項目,為學生多元發展、走向世界拓寬了渠道。學校還在南非建立了海外孔子課堂,傳播中國文化。這些活動和項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給學生“國際化”的體驗,同時增進了學生的國際理解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為國際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在人才培養方式上,逐漸形成了多語種、多選擇、開放式、兼容并包的育人特色,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

    開放式教育是全方位、實質性的“開放”。通過開放的教育時空、教育內容,使教育與社會生活連貫而不脫節,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宜的環境與鼓勵性、包容性的情感氛圍。同時,教育與學生主體生活經驗相互融合,在學習者的生活邏輯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內在規律來安排各種課程與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時空開放——拓展學生的成長空間。學生的學習成長,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和課堂,而應在更加廣闊的無拘無束的教育空間內,自由、適性、隨性地發展。我們通過開放各種教育信息和資源,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國際交流、學生社團、社會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成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社團,創辦外交家講壇,開設外語地帶,開通外語廣播,舉辦藝術節、外語演講大賽、外語才藝表演、校園辯論賽、英語翻譯大賽、英語拼寫大賽、漢字大賽等,不斷拓展學生自主體驗、自由成長的空間。此外,還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中親自應用和體驗。其中,中學生模擬聯合國社團活動是我校的品牌活動。自2007年以來,我校學生不僅每年參加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在中國組織的中學生模擬聯合國會議,還前往美國參加哈佛大學及常青藤聯盟世界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

    教學開放——建構開放的課堂教學。“開放”就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學”的主體地位,“教”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享有相當的主動權,擁有積極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的充分余地。教師通過自身的開放,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為基礎,以直接經驗來豐富、擴展和提升學生個體的認識,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把生活世界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全面關照學生的認知、體驗、陶冶和感悟等多種生活形式,使課堂真正體現開放。對此,我校教師腳踏實地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我校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學模式。如在基礎型課程中,外語學科提煉出“熱身——情景——拓展——回歸”這種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浸潤式”教學模式,以及文科教學中的“5+30+10”模式等。在教學方法上,他們勇于探索,如理科教師歸納總結了“實驗”教學法、“問題”導入法等多種方法,旨在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激活思維,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精品課程教學過程中,學校要求教師不但要將教育理論活化到教學實踐中,還要學會用教學實踐去驗證或完善新的教育教學理論。

    課程開放——構建開放的課程體系。我們努力構建具有“小外”特色的“三大板塊”“兩種類型”課程體系。“三大板塊”即國家課程、國際課程、校本課程;“兩種類型”即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這“三大板塊”與“兩種類型”的課程形成交叉網狀,同時課程結構又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選擇性、現代性和探究性,為學生成為復合型、國際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基礎型課程既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和基礎學力的培養,也注意學生多元智能和創造性學力的開發,涵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以及外語語言課程,與公共科課程板塊、外語課程板塊相互交織,互為一體,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拓展型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著眼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主要由外語板塊中的校本課程和其他科技、文化等校本課程構成,具有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特點。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我們既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又重視中西方對比文化課程的開設;既重視科學教育,又重視人文教育和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外語特長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科技、藝術素養。目前,我校相對比較成熟的拓展型課程除英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純語言類課程外,還相繼開發了國際熱點研究、模擬聯合國、英美文學比較、德國教育研究、日本民族文化、孫子兵法的國內外比較研究等幾十種拓展型課程。在這些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將多元文化從隱性課程提升為顯性課程,進而對其加以設計、實施,這也成為我校近年來在課程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特點。

    如今,“小外”已形成“外語見長,教育開放”的鮮明辦學特色。代代“小外”人薪火相傳,無數學子從這里起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 五月婷婷亞洲綜合色色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aⅴ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 亚洲欧美国产97综合首页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