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新課改需要提高教師的素質
校長論文 創新思維 教師隊伍 教學方法 教師理論水平

新課改需要提高教師的素質

作者:韋忠水 廣西貴港市八塘中心校1242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5/4/17
分享到:

伴隨著世界范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應勢誕生了,這是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大舉措,旨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伴隨著浪潮,我區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拉開了壯麗的帷幕,進行得如火如荼,呈現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景。從什么切入點進入課程改革,以什么載體實施課程改革,是我們必然要作出的選擇。我們選擇的首要點就是迫切需要提高教師的素質,來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

當前,我們鎮小學教師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師范院校畢業分配的;二是普通中小學或其他專業畢業的,或是由代課教師到民辦教師,再轉為正式教師。兩者都存在提高學歷水平和繼續教育的問題。要承擔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教師素質?!吨袊逃母锱c發展綱要》也指出:“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边@是素質教育對教育改革提出的呼喚,更是對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都面臨著一個新的“角色學習”、“角色規范”、“角色適應”和“角色創新”的問題,都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那么,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呢?

一、加強教師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培養人地的活動中,教師擔負著特殊的使命。教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學生不論是掌握知識、說明道理,豐富情感、提高覺悟,還是受到教育,許多情況都不是自發的,而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獨立思考、自覺實踐而逐漸形成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鼻熬奥摻逃以@樣描述過:“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的監督,孩們子幾十雙眼睛盯著他,須知無地間再沒有什么東西,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生心理上多種微妙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模一切最細微的事情,這點是應該記住的?!笨梢姡處煹牡赖嘛L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目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機的社會轉型時期,形形色色的道德現象交織在快速發展和復雜多變的經濟和社會現象之中,人們的道德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于善、惡、是、非的識別比以前要困難得多。面對這種形勢,教師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草離去。

二、優化教師知識結構

當前,知識發展的總趨勢和新特點就是知識正在以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綜合。大量新型的邊緣學科往往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于一體,學科間的相互綜合已成為知識創新的重要力量。傳統的知識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廣博的文化科技知識和教育科學理論,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讓學生對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和綜合,真正做到對知識的融合貫通,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新形勢下教師更應努力充電,刻苦鉆研,知識的掌握要做到“精”與“博”。教師大多窮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門課上成就最大,如果對這門課的知識掌握得不夠精深,不夠專業,那就根本談不上“傳道授業解惑”。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師放棄所有以前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之上的,撇開過去有益的經驗談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熬笔腔A,是教學改革的“本”。那些教學改革搞得紅紅火火的教師無一不是學問精深的教師。但學問精深的教師卻不一定是教學成績明顯、適應時代需要的教師,這固然與前邊提到的觀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同時也與教師知識是否廣博密切相關。教師一方面要具備廣博的邊緣學科知識,同時還應具備新時代、新形勢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識?,F代社會,知識更新的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師如果對新知識、新信息一無所知那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將會被社會淘汰。

三、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現能力的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美個人,都面臨著挑戰,競爭與發展。國離強弱也越來越取于勞動的素質,取決于多類人才的質量。這就要求教育必須面向新世紀的需要,不斷培育創新型人才?,F在國內外的教育改革,無一不在關注和研究具有創新素質的人培養。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迫切需要建設一支創新型教師隊伍。因此,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新型教師隊伍,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如果教師僅拘泥于“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舊教學模式,社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1、 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把主觀世界與教書育人的客觀世界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棄舊物新,勇于進取。善于把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抓住最佳結合點、切入點,實現教育教學工作上的創新。在教書育人結果上有創新的結果,素質教育上有高質量、高效益。

2、有獨特的個性品質,可以概括為"新、特、求、活、堅"。"新"是指對工作有好奇心,對事物有新鮮感,不滿足現狀,不墨守陳規;"特"是指思維和行為具有獨特性,不盲從,不隨波逐波,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獨思獨行?;求"是指敢字當頭,在教育教學中嘗試不同的方法,在拼搏中探求規律;"活"是指性格開朗,思想開放、開化,對新信息不怕麻煩,不遺余力地去開創新局面;"堅"是指有自己的價值標準,有執著的追求,走自己的路,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責任感。

3、創造性的教學風格。教學民主,師生關系平等和諧、融洽。教學開放,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富于感染力。教學方法靈活、創新、敢想、敢為、敢擔風險,不怕失敗與挫折。教學重效率,講求效益。

四、注意苦練教師基本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何談贏得學生的依賴,何談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來。沒有高水平的知識,創新能力就沒有根基,沒有創新能力,所謂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人格和主體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創新精神。這諸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窮的創造性,因此,應注重內強素質,外練操作能力,開展教師大練基本功、大比武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能認識到教師的素質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通過自身知識的內化形成和積累的。

五、開拓教師業務學習渠道,拓寬學習內容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學,必須狠抓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師,想要受到學生的敬佩,得到學生的依賴,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由于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知識的更新,教師必須勤奮學習,認真參加繼續教育等培訓活動,搞好自修,不斷地充實自己。在教學中開展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知道教育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提高質量離不開科研。所以教師要打破陳規,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教師在業務學習中,除學習書來的理論外,還應注重注入有利于開拓性、打破常規舊框的思想,側重于案例分析、研討交流、收集信息資料、實地調研、實證性研究、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技術、國內外教學改革發展動態等。如:現代教師必備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要求現代教師能夠利用計算機這一現代的教育技術,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手段和方法,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六、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指導實踐

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要組織廣大教師學習、領會與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探尋教育理念的源頭。運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論,解決和說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用布魯納的“發現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等問題,使教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嘗試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專題演講會等,在讀書中系統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師們教育思想的熏陶,把握教育思想脈絡,進入“源頭之水天上來,水滿溢漲理念生”的境界。

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還要會運用,指導實踐。只有實踐才會發現問題,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與同行多學習、交流,吸取他人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在“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中,使教師在感性上獲得他人的實踐經驗,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發現問題,學校教育一學期全天候向社會和家長開放,通過開放活動,轉變教師的觀念,使教師從我是教師,你要上學,一切都得聽我的,轉變為現在我教學,你要上學,愿意讓我教你嗎?使教師接受家長的監督,征求家長意見。

七、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1、終身學習是當今學習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需要。"全球范圍內,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正在變為社會及個人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學習越來越成為個人的責任而不僅僅是義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的條件將不斷改善,學習的機會和場所將隨處可見,學習者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獲得真才實學的途徑將大為拓寬。隨著知識經濟形態的出現,未來教育與就業的界限將日益淡薄,在學校和工作場所之間的交替活動,將成為每個人在未來社會中的基本生存模式。更加靈活方便自主的終身教育,將把成才的道路鋪到每個人的腳下。

教育必須盡可能適應未來社會對各類人才的是本要求,重在培養學生成才的基本素質,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習慣,具有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與能力,具有收集、交流、處理飛使用信息的意識與技巧,為他們日后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寬厚扎實的基礎。

葉圣陶先生曾經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

在世界日新月異的時代,孩子將生活其中,社會正在以比學??旌芏啾兜乃俣茸兓=裉熘赖臇|西,也許明天就會過時。努力使學生學會不斷提出問題、學會不斷解決問題,將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教育工作者應當以促進學習者的終身學習為己任,認清學習社會對基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自覺推動社會教育理念、學校培養目標、教學組織與模式實現革命性的變革。

2、終身學習要求: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終身學習力的搖籃。
創造原本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在知識經濟時代特征凸現的今天,創新正在成為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哪一個時代對創新有著如此急切的呼喚,沒有哪一個時代對培養創新人才有著如此迫切的需要。
創新的本質是超越,不斷超越自身,不斷超越所在的群體,不斷超越人類現有的認識水平。但不能因此說,創新與中小學生無緣。創新有層次之分,中小學教育主要是為學生成為創新人才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兒童遇到事物,發生了求知的動機,于是親自主觀察,去試驗,結果,他們對于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識,他們在生活中就有了一個新趨向。這種活動創造的能力,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用得著,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學校教育能注重這一點,學生就能不斷創造,以謀求社會的進步"。

教育要使學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學應當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淡化思維結果。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式教學,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應當使學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來自于全心的答案,來自于挑戰現狀,而不是接受現狀。"學",貴在于"問";盡信書不如無書,"好課應當越講問題越多"。教師要引導學生敏銳地提出問題,多角度地分析問題,靈活多樣地解決問題。

統一體制、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命題、統一答案的教育模式,只能束縛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

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新是一個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的機能。教育既有可能為創新提供發展的契機,成為發展的動力,也有可能阻礙,甚至扼殺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那種單向說教的灌輸教育,將使學生缺少實踐體驗的過程;整齊劃一的均衡教育,將會剝奪學生的思維、選擇和嘗試的權利,甚至扼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腳踏實地地探索與實驗,不能簡單地用創造技法的教育取代創新精神的養成。

通過專題研究,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科研課題的專題研究是在論證提出是否可行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專題研究過程中,教師有一定的自主權和自由發揮度,大大提高了自身水平。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呼喚著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肩負著引導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使命。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不負這個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總之,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適應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開闊的思想、創新的理念,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與時代俱進。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 日韩精品另类天天更新 | 在线人成视频福利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