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校長原來應該這樣當
校長論文 合道德 教育教學 教育理想 德育工作

校長原來應該這樣當

作者:徐金才 江蘇邗江中學1879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5/4/13
分享到:

我,1982年8月被分配至江蘇省邗江中學,1990年8月被任命為副校長,1994年8月被任命為校長。作為農民哺育的農民的后代,邗江培養的邗江的子孫,邗中塑造的邗中的一員,從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我的心中就始終升騰著濃濃的“教育”的使命感和深深的“校長”的責任感:如何當“校長”?如何當“好校長”?如何當“教育家校長”?望盡天涯,為伊憔悴:我始終在追尋,始終在探索;我一直在思想,一直在奮斗!彈指間,已近20載,而今驀然回首,頓有所悟:校長原來應該這樣當——

合道德:本真教育的思想者

長期以來,“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本應著眼于“人”的發展的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與情趣的學習生活、校園生活,被妖魔化為見“分”不見“人”的機械的認識活動。課堂的“灌”,作業的“濫”,考試的“多”,管理的“死”,使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三年如此的“聽—記—背—練—考”的學習生活與“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周而復始的校園生活,使學生少的是積極、愉悅、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疲憊、無奈、痛苦、厭煩、挫折的感受。考大學,考好大學,幾乎成為學生三年高中生活的唯一追求;高升學率、優升學率幾乎成為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品牌的唯一標志;學生上大學、上名牌大學,幾乎成為評價“好教師”、“名教師”水平與能耐、業績與功名的唯一標尺。沉重的學業負擔、過重的升學心理壓力、枯燥、乏味的校園生活,使“學生不能好好睡覺,健康的權利被剝奪;學生不能充分地運動、游戲、參加社會實踐,生活的權利被剝奪;學生不能表述自己的觀點,探究的權利被剝奪”(張華教授語),甚至使學生到了激情喪失、精神萎縮、人格扭曲的地步——厭學、逃學、迷戀網吧、跳樓自殺、不滿家長、老師的管教而殺害老師和父母……層出不窮的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演繹出一個個令人痛心而又令人警醒的馬加爵式事件。

多年來,從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到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為改變這種狀態、建立理想的教育而苦苦追尋。從當年“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大討論,到以第三次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為標志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發動,到此次著眼于“人”的發展的課程改革的大行動,不可謂時間不長,不可謂范圍不廣,不可謂力度不大。但令人困惑不解、尷尬無奈的是,到目前為止,這種狀況卻愈演愈烈了:以犧牲學生健康、快樂、靈性、生命活力為代價,去換取所謂的“升學率”、“高升學率”、“優升學率”,還美其名曰:“對學生的未來負責”;以這種所謂的“升學率”、“高升學率”、“優升學率”作為炫耀于社會,獲得教育、學校、教師榮耀的資本而沾沾自喜——我們的學校教育失去了“本真”,走上了不“合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

作為身臨其境,苦苦掙扎,苦苦追尋的基層學校的校長,我認為,我們在深入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歷史、文化原因和社會、現實原因的同時,應該站在教育哲學的高度,從教育倫理的層面,去反思、去審視教育的道德問題、學校的道德問題、教師的道德問題;只有從教育道德、教育倫理的高度去反思、審視我們的“教育愿望”與“教育行為”,才可能使我們的教育、學校、教師警醒,真正站在對國家、對民族和學生未來負責的高度去重構我們的“學校教育”。正是基于對教育現狀尤其是當前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構“學校教育”的迫切愿望,我們產生了學校教育的“道德問題”,提出了“實施‘合道德’的學校教育”的命題。

教育應該“合目的”。我們不僅要分數,要高分數,要升學率,要高升學率,優升學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的全面發展,特長發展,終身發展。教育應該“合規律”。課程規律,教學規律,學生的認知規律,成長規律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認真遵循的。建立在“合目的”、“合規律”基礎上的“合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崇高追求。

合道德的教育就是要解決學校教育整個過程的“德性”問題,包括學校管理過程的“德性”問題和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的“德性”問題,亦即解決學校管理過程和教師教育教學過程進行價值取向時,發生的“道德沖突”及“道德兩難”問題,解決學校管理過程與教師教育教學過程“道德動機”與“道德行為”的一致性問題,解決學校管理者與教師以為的“善良愿望”與令學生反感的“教育行為”和令有識之士擔憂的“教育效果”的巨大反差問題。“合道德”的教育不是不要文化成績,也不是不要升學率,而是要用“有德性”的方式,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充滿激情的校園生活中,取得好的文化成績,獲得高的升學率、優的升學率,把學生“明天的幸福”與“今天的健康成長”有效的統一起來。因此,“合道德”的學校教育是閃耀人性光輝的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教育,是“學習性質量”、“發展性質量”、“生命性質量”同在而且俱高的教育,是為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終身幸福”奠定堅實基礎的教育。

合道德的教育就是要建設合道德的教師隊伍,營造合道德的教育環境,實施合道德的教育與管理,培育合道德的學生——讓我們的教育回歸到“關注人”、“發展人”的本真中來!

道德課堂:教育理想的踐行者

“道德課堂”是踐行、落實“合道德學校教育”思想的有效載體,是我校校本化課程教學結構體系的總稱,被專家譽為“國家視野,本土行動”的一種新課程模式,被省內外同行稱做“江蘇省邗江中學的著名‘商標’”。它是由“教室課堂”、“校園課堂”、“社區課堂”構成的。這種以空間為維度建構的三位一體的實踐模式是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對“課程”、“課堂”所作的全新的詮釋,即,“課程”是學校一切活動的總和,“課堂”是學生學習、生活空間的有機整體。這種由“教室課堂”、“校園課堂”、“社區課堂”構成的“道德課堂”,讓學生在“大課堂”中傳遞生命的氣息,關注生命的價值,感受生命的成長——讓學校教育回歸到“合道德”的“本真”中來,成為踐行“合道德”教育理想的鮮活范式。

“教室課堂”由文化科目課程教學(語文、數學、外語;選測科目;必測科目等)和技能科目課程教學(體育、藝術、技術、心理健康等)兩大系列組成。學生在校期間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課堂”中度過的,學校和教師應當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充分認識教學的過程不只是一個認知性的掌握知識、發展智慧的過程,更是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過程,是師生生命意義不斷顯現的生動活潑的“生活”過程。因此,按照“回歸生活”的要求,要著力改變填鴨式、灌輸型的課堂模式,建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型,并在課堂教學中強化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強化實踐和實驗環節,強化知識的交叉、滲透,推進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校園課堂”由“校本課程”、“學生社團”、“特長生培養”、“主題教育活動”四大系列構成。校本課程系列分為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人文科學類三大類。學生社團系列分為學術類、科技類、藝術類、健身類、生活類五大類;特長生培養系列分為學科競賽類、升學準備類、興趣愛好類三大類;主題教育活動系列分為常規主題教育活動和特色主題教育活動兩大類。“光榮與夢想”開學典禮,“榮譽與責任”畢業典禮,“成人與成功”十八歲儀式,“十大杰出學生”、“十大優秀學生”、“十大表演才藝學生”、“十大書畫才藝學生”、“十大科技創新學生”、“十大讀書學生”評選等活動每年制度化的開展。“校園課堂”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地優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質量的“生活”,它以“課程”的思想和彈性作息管理來設計并組織校園文化與活動,形成獨具特點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在這個“世界”中生長。近40門校本課程和62個學生社團等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全體學生中全面開展活動,并全天候開放圖書館、實驗室、語音室、網絡教室、勞技教室、藝術館、體育館,擴大學生實驗、實踐、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電視臺、廣播臺節目和校報、墻報、黑板報、櫥窗的策劃、編輯、播出、評比工作;切實開展每年一度的科技節、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把校園活動納入“課堂系列”,使“校園課堂”成為鞏固、拓展“教室課堂”的陣地和學生展現特長、張揚個性、豐富生活的舞臺,讓校園成為師生的樂園。

“社區課堂”由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和專題研究性學習兩大系列構成。走向社會的過程是對校園學習生活的升華和超越,它能使學生把人類的經驗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領悟校園學習過程本身所蘊涵的道德、審美意義和生命意義。一方面,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撰寫研究性論文,把教室課堂、校園課堂知識的學習與“社區課堂”的學習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投入到絢麗多姿的現實生活中去,關注科學的飛速發展,關注層出不窮的社會熱點,關注鮮活的政治現象,關注民族的、國家的、人類的命運。另一方面,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拓寬學生的社會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開設校內網吧,讓學生在經過學校網絡管理中心過濾的網絡世界中,接觸“社區課堂”,了解世界,拓寬視野,構筑學生生命發展的新時空。——使教育的理想變為教育的現實。

價值引領:學校文化的建設者

學校文化是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學校成員在活動與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定的共同行為準則的總和。學校文化的功能是培養全體師生乃至家長、社會對學校的認同感,建設具有共同信念的優秀集體。它在引領師生的價值取向、奮斗目標、發展方向,塑造師生的精神、品格、信念,建設學校昂揚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輿論氛圍和人際環境,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品質等諸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所有文化的學校應該是有特色的學校。學校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我認為,學校的特色是讓人真切感受到無處不在,卻又無法觸摸的、溶化在師生血液里,外顯在師生行為中的“這一個”學校所獨有的經久彌“醇”的東西。學校特色的關鍵要素是獨特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育模式和獨特的教育風格。我校的特色定位是:教育思想層面——實施合道德的教育,教育模式層面——構建道德課堂的課程教學結構體系,教育風格層面——追求“大氣”:環境的大氣,活動的大氣,師生的大氣。讓師生通過大氣環境的熏陶,大氣活動的歷練,滋養大氣的內在氣質和大氣的外顯風度。

一所有文化的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文化標識。文化標識是學校辦學理念、價值取向、目標追求、特色定位的凝煉、概括和形象詮釋,是高高飄揚在師生心目中的學校旗幟,其主要內容是校訓、校標、校歌和校銘。我在認真總結梳理學校50年辦學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于校慶50周年前夕重新制定了邗江中學的校訓、校標、校歌。

我校的校訓是“蓄德”、“修能”、“日新”。“蓄德”語出《易經》“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句,它揭示了邗江中學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應為道德之教育。“修能”語出《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句,它揭示了邗江中學獨特的辦學追求:教育應為成功之教育。“日新”語出《尚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它所揭示的正是邗江中學永盛不衰的生命質態,又是邗江中學辦學的永遠訴求:教育應為創新之教育。 “‘德’與‘能’構成了邗江中學育人的核心目標,但‘德’與‘能’又是在‘新’的期許中;‘蓄’與‘修’與‘日’表達了一種發展的動態與過程,展示著永遠向前的姿勢。這三個關鍵詞都出自我國古代經典文獻,透著厚厚的文化底氣,體現了中國教育的品格、品質與風格。” (成尚榮先生語)

我校的校標是:

校標中心的圖形是由邗江中學的首拼“H”、“J”、“Z”、“X”抽象變形而來。圖形似一只蓄勢待發的飛鳥,充滿活力、富有動感,一方面寓意學校發展之迅速,如同飛鳥一樣越飛越高,體現學校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另一方面也暗喻學校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們都能夠如同飛鳥一樣擁有遠大的志向、盡情的展示自己、不斷的超越自己。飛鳥是希望的象征,是騰飛的象征,金黃色的飛鳥更代表了吉祥,帶給人不斷拼搏、積極向上的力量。“飛鳥的羽翼一邊可能是‘德’,另一邊可能是‘能’,其身軀里永遠涌動著創新的生命活力。飛鳥扇動起‘盛德有范、有教無類’的教‘風’和‘樂學致用、活學致遠’的學‘風’”。(成尚榮先生語)

我校的校歌是由著名作曲家、海政歌舞團原團長吳崇生先生譜的曲,歌詞是:
蜀崗西峰,古運河旁,
菁菁校園披霞光。
一方沃土播種著光榮和夢想,
一道清泉滋潤著蓓蕾綻放。
純正的校風構建道德課堂,
嚴明的校訓演繹時代絕唱。
邗中,邗中,邗中,
我們飛舟踏浪千帆揚。
邗中,邗中,邗中,
我們終將成為祖國棟梁。
蓄德修能,唯實創新,
琴心劍膽讀華章。
樂學致用綠楊城郭可飛翔,
活學致遠揚子江畔好起航。
純正的校風構建道德課堂,
嚴明的校訓演繹時代絕唱。
邗中,邗中,邗中,
我們飛舟踏浪千帆揚。
邗中,邗中,邗中,
我們終將成為祖國棟梁。

其中“光榮與夢想”是我校每學年開學典禮的主題,它與每學年畢業典禮的主題“榮譽與責任”遙相呼應;“蓄德·修能”是我校校訓語,“唯實創新”是我校校風語,“樂學致用”、“活學致遠”是我校學風語,“琴心”喻藝術教育,“劍膽”喻體育,“讀華章”喻書香校園,“道德課堂”是我校課程教學結構體系。“恢宏有氣勢的旋律,裹挾著青春的朝氣,飛揚著時代的激情,溫潤著年輕的心,似穿石的滴水,清亮著師生的心靈,鑄造著他們的精神世界”(成尚榮先生語)。

今年9月1日是我校由原校址搬遷至新校址10周年紀念日,我總結概括邗中的人文環境、辦學規模、思想理念、課程教學、師生追求、發展目標等,撰寫了《邗中銘》:
蜀崗西峰,古運河畔;
紅飛翠疊,菁菁校園;
園丁四百,學子六千。
蓄德修能,校訓慊慊;
唯實創新,校風綿綿;
盛德有范,有教無類;
樂學致用,活學致遠。
道德課堂,涵養大氣;
校本課程,化悟經典;
百余社團,滋潤才情;
社會實踐,孕育精英。
群賢輩出,名師云集;
金針度人,澤被后賢。
擇善而從,擇高以棲;
古今融通,文理雙兼;
榮譽責任,銘記永遠。
善哉邗中,傳道授業;
國家棟梁,涵養其苑。
美哉邗中,桃芳李甜;
德業雙馨,知行雙健。
大哉邗中,放眼環宇;
國際知名,風正帆懸;
千秋功業,其德永年!

“銘文共四十六句,凡一百八十四字;四字一句,兩句一層,或四句,或六句,或八句為一章,共五章。韻腳全押‘an’(或ing)韻,整篇銘文豪邁大氣,一氣呵成。詞采華茂,音韻和諧,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文化底蘊和教育價值。”(曹茂昌老師語)

每周一上午第一節課,是學校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的隆重時刻,每每此時,全體師生身著具有邗江中學特色的校服,濟濟一堂,聚集在學校廣場,面對校訓碑,升國旗,唱國歌,聽演講;而在此之前,全校6800余名師生齊聲高唱《校歌》,齊聲朗誦《邗中銘》。那高昂的歌聲、那激越的旅律,那鏗鏘的節奏,響徹廣場上空,彌漫整個校園,發自師生的肺腑,浸潤師生的心田……

行知雙健:實踐行動的研究者

教育到底是什么?中學教育應該干什么?怎樣的中學課程設置才能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本校實際?學校教育以及教育的具體行為細節怎樣才是遵循教育規律的?作為學校教育主渠道的教學以及教學的基本環節如何才是符合教育科學的?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應該在中學教育實踐中深入研究并清楚回答的問題。20多年來,我始終追隨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始終關注中學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堅持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上,把“問題”提煉成“課題”,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并著力營造“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研究”的環境氛圍,引領全體教師人人“做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按照“課題為載體,項目負責制,全員一體化”的科研思路,帶領全校教師開展研究。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以“改革、創新”為主要目標的學校管理研究;二是構建校本化課程教學體系和制定校本化教學規范的研究;三是以“德育”為重點的具體教育行為的研究和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基本環節的研究;四是以“理念文化”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我的研究的主要特點:一是基于中學基層學校層面和教育教學第一線的研究;二是在實踐探索中的應用研究;三是以科研課題為載體的解決中學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四是校本化特色化的研究。

“九五”期間,由于社會、學校、家庭、教師、家長、學生過度關注高考,過度追捧升學,我們的教師、學生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沒有時間、空間從沉重的學業負擔和過重的升學壓力中解脫出來,我就主持了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立項課題《整體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優化學校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個性最優發展的研究》。“十五”期間,“應試教育”的教育教學與管理行為嚴重戕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特長發展、終身發展,我們的中學教育失卻了應有的著眼于“人”的發展的本真。我就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重點課題《過有道德的課堂生活》的研究、省教育科學規化辦立項課題《學校德育校本化、特色化的研究》和《普通中學辦學體制和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的研究》。“十一五”期間,國家新課程方案頒布,中學教育改革進入關鍵環節——課程改革,我就主持了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點課題《校本課程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立項課題《道德課堂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國家教師科研基金重點課題《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和中國教育學會重點課題《學校文化建設與學校品牌生成的研究》。

20年的思考,20年的探索,20年的研究,20年的筆耕,我先后在省級及以上報刊發表論文60多篇,近20篇論文先后獲省級及以上一等獎,其中《教育家:引導教育回歸本真》、《新課程實施中校長教學領導力的三個層面》等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復印或被《教育理論與實踐》、《素質教育大參考》、《教育文摘周報》等多家報刊同時轉載或摘登。其中《高揚“道德課堂”大旗,實施“合道德”的學校教育》、《開發特色校本課程,促進師生和諧發展》分別獲2007年度、2009年度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科研成果一等獎。《創新:為了每一個學生成功》、《道德課堂:為了每一個學生成功》分別獲2005年度、2008年度中國教育系統(基礎教育)論文評選一等獎。《道德課堂:喚回生命的美麗》、《教育思辨三題》分別獲第六屆全國新概念教育教學論文大賽、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先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聚焦新課程》、《道德課堂(高中)》、《道德課堂(初中)》和《古詩今讀》、《毛澤東和他的詩詞》等“中學名校校本教材系列叢書”近20本,其中,《道德課堂》系列校本教材被省教育廳教研室評為“江蘇省中學優秀校本課程案例”一等獎。

培根固本:教師成功的服務者

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一個好校長,不僅自己要有思想,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變成大家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變成大家的行動。因為再先進的思想與理念,絕不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而必須是落實在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的具體行為和每個管理環節的具體細節之中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才是教育理想變成教育現實的關鍵和根本。只有成功的教師,才能培養成功的學生,建設成功的學校;離開了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只能成為空話;沒有教師的幸福,永遠不可能有學生的幸福和校長的幸福。因此,一個成功的校長,必須致力于“教師成功”這個永不竣工的根基工程。

“成功”既是客觀的,更是主觀的。校長應該殫精竭慮為“教師成功”創造盡可能多、盡可能好的條件,同時,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不斷引起、維持、鞏固、提升教師的“成功感”(包括教師職業的成功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每一位教師都渴望成功,渴望認可,渴望揚名,每一位教師都期待提高,期待展示,期待鼓勵。校長應該多給他們發展的引領,多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多給他們提升的幫助,多給他們展示的平臺,多給他們揚名的舞臺。每一位教師都希望收入多一點,待遇高一點,生活好一點。校長應該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讓他們生活得舒服一點,生活得愉快一點,生活得瀟灑一點。

我校制定有《江蘇省邗江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和成長檔案》,以五年為一周期,涵蓋“繼續教育、專業職稱、行政職務、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創新、榮譽稱號”等八個方面,每年有過程記錄和達成情況考核,很好地調動了教師明確目標,重視過程,關注發展的積極性和進取精神。

每到學校發展的關鍵時刻,我校都利用暑假在某個城市舉辦骨干高級研討班,讓骨干靜下心來,帶著大家共同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學習研討活動。例如,2000年暑期,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圍繞“素質教育”和“管理改革”兩大專題在南京;2005年暑期,面對秋季我省全面進入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際,圍繞“正確理解、科學實施新課程”與“建立保障新課程實施的管理體系”兩大專題在黃山;2007年暑期,面對學校發展中出現“瓶頸”與“高原現象”的情況,圍繞“學校發展與紅旗渠精神”和“學校發展與激勵機制”兩大專題在安陽;2009年暑期,面對省教育廳規范辦學行為的“五嚴”規定,圍繞“五嚴要求下的教學效率”與“五嚴要求下的管理創新”兩大專題在南京,研讀文件,聽取專家報告,研討交流,撰寫論文,制定規劃,極大地提高了骨干們的思想認識和管理境界,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為了全面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水準,防止和消除可能出現的職業倦怠和職業疲勞感,我校每年都要邀請著名學者來校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例如,2003-2005年寒暑假,我們邀請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在我校設點,專門為我校全體教師開辦教育學碩士課程班。又如,今年暑期,我們邀請南京大學文、史、哲領域的著名教授徐興天、徐有富、張生、楊明等4位先生為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高水平的文學、哲學、史學的通識培訓,邀請全國著名的優秀班主任丁榕、高金英為全體教師進行師德和班主任工作培訓,邀請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揚州大學8名專家教授分專業對學科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我校每年都定期組織“教師沙龍”“十家講壇”等校內教師學術研討活動等等。在我校,學習研討蔚然成風,教師不斷在新的學習、新的研討、新的充實、新的豐富中提升本領,獲得發展,得到滿足。

我校不僅成為教師“事業成功的圣地”,“學習型的組織”,而且成為“溫暖的大家庭”。學校建有桑拿、沖浪功能齊全的教師男女浴室,給外籍單身教師配有空調、熱水器、廚房、衛生間齊全的超出三星級賓館裝修標準的宿舍,每個教師辦公室旁都配有咖啡、紅茶、綠茶、奶茶、點心、水果等一應俱全的環境輕松、優雅的茶吧,有專供教職工就餐的裝有空調、播放音樂、桌上有鮮花點綴的餐廳,并為教師提供免費的餐飲。每逢教師節都要舉行全校性的冷餐酒會,每年校長都和外籍單身教師在月光下歡度中秋,如此等等。學校給了教師“家”的感覺,成為教師依戀的地方,教師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便成了約定俗成的邗中精神傳統之一。

現在,我校有了7名特級教師,有56人被命名為省、市名師,有101人次獲得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協會舉辦的學科教學大獎賽、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其中,14人次獲全國一等獎,24人次獲江蘇省一等獎,63人次獲揚州市一等獎,“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勞動模范”等綜合榮譽稱號獲得者有70多人次。研究生學歷的62人,碩士學位獲得者69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者197人,出國出境訪問者55人次。

美麗行走:先進理念的傳播者

江蘇省天一中學沈茂德校長說:“人的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行走半徑、讀書的廣度、學習的自覺。”江蘇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周德藩先生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天下友,成智慧人。”可見,“讀書”、“行路”、“交友”是一個智慧人,特別是一個智慧校長必須做到的三件緊要的事。一個校長,如果不讀書,他的知識便不可能豐富,他的學養便不可能深厚,他的思想便不可能深邃;一個校長,如果始終封閉在自己的校園里,他的視野,他的思維,他的見解,肯定會受到極大的限制;一個校長,如果沒有一批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的精英朋友,他的高度,他的寬度,他的亮度,肯定會大打折扣。這樣的校長,要他帶出一所鮮活而有特色的學校是難以想象的,要他成為一個教育家更是不可能的。

讀書,既要讀有字書,又要讀無字書。外出參訪,向他人取經,是讀無字書;參加論壇,聽取高論,是讀無字書;應邀講學,互動生成,是讀無字書……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與“行路”實則合而為一了。而且,“交友”往往在“行路”中,“行路”過程蘊含著許多“交友”的機會。于是說來,“行路”則是校長三件緊要事中起聯結作用的最緊要的事了:“行路”的過程,是廣泛學習,博采眾長,豐富自我的吸收過程,又是宣傳主張,推介思想,分享經驗的傳播過程;“行路”既能實現“讀書”的價值,又能收到“交友”的功效,那實在是最“美麗”的了。

近十年來,尤其是我省實施高中新課程四年來,我先后應邀為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長同行、骨干教師專題講學100余場(次)。例如,先后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第29期、31期、35期全國高中校長班、全國第32期省地級教育督導班、全國重點中學高中骨干校長高級研究班、第11期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省(市)樣本校校長專題培訓班、全國骨干校長新課程實施培訓班、全國新課程實施全國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班、第6期西部地區中學校長研修班、福建省“十一五”第二期中學骨干校長培訓班、山西省第二期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班,浙江省高中新課程實施教育局局長班、高中校長班、教導主任班、骨干教師班,陜西省中學校長培訓班、云南省高中校長班、廣東省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廣西中學校長和市縣教育局局長班、江蘇省重點中學中青年骨干校長高級研究班、江蘇省重點中學校長碩士課程班、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第4期、第5期、第6期、第7期培訓班、江蘇省首屆高中后勤校長培訓班;為江蘇省揚州市、南通市、徐州市、宿遷市、高郵市、儀征市、如皋市、宜興市,廣東省中山市、肇慶市、浙江省寧波市、溫州市、紹興縣、河南省安陽市、湖南省吉首市、花恒縣、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思明區、陜西省固城縣、沈陽市大東區、上海市楊浦區、廣西柳州市、欽州市作專題講座,先后應邀參加“長三角教育與文化發展”論壇、第二屆“長三角名校長論壇”、 “2008中國校長三角高峰論壇”、“長三角高中名校長論壇”、“2007全國學校教育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小學校長高級論壇”、 “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頒獎典禮暨創新論壇”、 “全國百所名校教學策略研討會”、“江蘇省名校發展論壇”、“海峽兩岸優質教育學術研討會”、 “兩岸三地名校長論壇”等并作主題演講。同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匈牙利、香港、臺灣、澳門等20多個國家、地區和遍及全國各地的教育官員、校長同行、骨干教師來校參觀訪問題交流逾兩萬人次。

他們走進來,給我和我們的學校帶來了“美麗”;我走出去,又把“美麗”帶給了他們。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人人爽免费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中文字幕丰满的少妇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