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高考質量又是教學質量的試金石。作為一所市級示范高中,在生源狀況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如何提升高考質量,辦老百姓滿意的優質高中?黃石七中校長張和均給出了他的答案:“強化質量、課改、責任、規范意識,整體規劃三年備考,著力打造有效課堂,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建立管理長效機制,從而實現質量的穩步提升。”
抓質量,三年備考有規劃
“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強化質量意識?!睆埡途嬖V記者,在七中確立了質量至上、質量第一的思想意識,將教學質量的提升、高考質量的提升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為此,學校統籌教育教學,整體規劃三年備考。張和均表示,高考雖決勝于高三,但備考工作真正起始于高一,只有從高一開始,對教育教學統籌兼顧,提升三年全程的整體水平,才能確保高考出質量。七中的做法是,高一新生入學,就抓實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嚴”字當頭,力促優良班風、學風的形成;高二則加強濃厚學習氛圍的營造,比如強調理想教育等;進入高三復習備考階段,加強學生人生規劃的指導和考前心理的調適;教學上側重知識體系的梳理、知識網絡的建構,以及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抓課改,有效課堂有措施
“質量的提高,關鍵在課堂;課堂的突破,出路在課改。”張和均告訴記者,進入課改以來,學校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敢于實現課堂教學創新。以“課內比教學”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多層次的聽課評教活動,如專家視導、家長評教,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倡導“少講多練、少教多學、先學后教”的課堂,采用“學案導學”,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明白。同時,深入將“課內比教學”活動常態化,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升青年教師課改的行動力,形成長效機制,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校教學品味。
學校還加強對新課程的高考研究,建構高效復習課課堂,組成了學校學科名師團,加強對高三一輪復習教學的診斷指導;編制了高考數據分析冊,做好各類數據的分類統計,舉辦高考論壇活動,開展新課程高考備考的反思性研究,總結經驗,分析不足,用以指導高一、高二教學,改進下一輪高三的復習備考。
抓責任,競爭激勵有機制
據張和均介紹,為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學校結合實際切實加強師德教育。如通過組織教師思想培訓會,邀請省市師德標兵來校作師德輔導報告,發揮榜樣的正能量效應,激勵教師拼搏奉獻,主動擔當責任。同時,立足實際,提神競進,按“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要求設計學校質量提升路徑,合理制定每一屆的高考質量目標,構建“目標到年級、任務到班級、責任到個人”的管理層次序列,形成倒逼機制,促使教師自我加壓,主動努力。
為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依據敬業精神、能力業績等評價指標對高三班主任、科任教師實行評價聘任制,高三教師隊伍得到整體優化;實行分層平行分班,強化班級之間競爭態勢;強化宏志班在質量提升中的引領作用,突出平行班在“降低低分率,提高升學率”中的主體地位;加強藝術班管理,建立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機制,對成績突出的教師實行重獎。此外,學校還加強對高考成績數據的分析,將相關數據分析到學科到班級到教師個人,進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崗位競聘、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直接掛鉤。
抓規范,質量提升有保證
“管理出質量、規范提效益”,張和均說,要確保管理長效,必須要強化管理的規范。為此,七中通過對管理要素的整合和管理流程的優化,加強管理制度的建設,實現質量效益提升的最大化。
規范“三表”管理是七中規范教師教學工作的措施之一,即作息時間表、課程表管理、教學活動計劃表,以此強化工作紀律;七中還建立候課制度,要求科任教師提前兩分鐘到教室候課,建立由學校、教務處、年級組參與的三級課堂巡查制度,加大針對課堂規范的檢查、督導力度,建立教案、作業的定時抽查、檢查制度,促使教師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教學質量。
張和均特別指出,規范復習備考管理和特長生管理,是學校實現高考質量提升的重要措施。為規范高三備考管理,學校加強了對高三備考計劃落實的檢查、督促,克服隨意性,避免盲目性;立足學校實際,重視藝體特色教育的發展,規范藝術生專業訓練的管理,通過建立美術培訓基地,與國內知名美術培訓機構的合作辦學等措施,實現美術生專業、文化協調發展、確保藝術生上線成為學校質量提升的另一重要增長極。
下一篇:校園文化之我見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