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社會大環境之下,學校有時會不可避免地被紛繁的事務裹挾。作為校長,我也面臨時間緊、事情雜、頭緒多、壓力大等很多現實問題,也常有力不從心、心力交瘁的時候。
當理想遭遇現實沖突、心為形役的時候,怎么辦?尋找智慧的戰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會議眾多怎么辦?厘清事責 各就各位
校長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管理學校。作為一校之長,我不僅要參加本系統領導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還要出席外系統與學校工作有關的各種會議,有時還有發言的任務。若僅憑一己之力,恐怕三頭六臂也難應付,更何況有些會議還同時召開,校長也分身乏術。
我采取的辦法是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職有專司,事有專責。本著這個精神,會議眾多的困難就會得到解決。對于上級部門組織召開的會議,涉及重要的政策學習、理念培訓以及要求校長親自抓的工作,我一定出席,給予高度重視。如果會議內容涉及具體工作,就由分管領導參加。其他會議就由相關領導或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回來向有關領導匯報、貫徹執行。
對于校內會議,我們進行了“瘦身”,對會議提出取消、合并、限時、高效的要求。我先取消了每周都召開的行政例會,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就只在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召開3次行政辦公會,全體會也很少開。我還明確規定:一些常規工作能不開會就不開會,可開可不開的,堅決不開;必須開的,盡量合并,壓縮時間,提高會議質量。必須開的會議都要有主題、有時限,還要減少層級傳達,要一竿子插到底。在實際工作中,我特別強調每周工作計劃的預設功能,寫在上面的就不再通知。
學校設“通告欄”,各部門臨時工作通過小黑板提示及時傳達,能在學校網站發布的就不再下發材料,能閱讀即明的就不再宣講,培養教職員工的習慣。
2 事情雜亂怎么辦?創新機構 分層管理
雖然學校規模有大有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多時候,校長忙于應付上級的任務、檢查,忙于協調校內外各方面的關系。但我認為,校長要為所當為,不要陷于日常繁瑣的行政事務中不能自拔,而要盡量騰出時間來體會教育真諦,建立教育信念。概括地講,校長要主抓辦學思想、學校人事安排這兩件大事。
學校需要不斷改革那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模式。首先,我改革了教學管理機構,改變了傳統的教務處設置模式,將其分解為教學運轉處、教學質量處、教學科研處。各處室分別競選負責人,讓想干事的人有位置,能發揮作用。其次,進行學校管理模式改革,增設綜合辦公室,下設黨政辦公室、校園文化研究室和學術委員會3個部門,并把原來的德育處、體衛處整合為德體衛藝處。隨著學校的發展,又進行了教育教學的整合,成立了教育教學綜合處,將教育教學、管理干部并為一體,年級管理和處室管理兩個鏈條穿插并成一軌,減少了不必要的扯皮、浪費和重復現象,提高了管理效率。
我堅持識大體棄繁瑣,把管理重心下移。按一定的管理目標和任務要求,將職務、崗位、人員進行合理組合,形成權責清楚、層次恰當、結構嚴密的有機整體,并給予部下更多的自主權。
3 檢查活動集中怎么辦?科學規范 常態處理
作為基層單位,學校要接受上級部門的督導檢查,尤其是各部門布置的專項活動。有布置、有落實、有反饋,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針對學校的檢查太過集中,就勢必影響學校的正常秩序。
學校的發展要有自己的規劃,在不同時期要突出不同重點,不能面面俱到。對于上級布置的工作,基層學校要將其作為大方向,在落實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載體。但是,學校不應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走形式的應付。如果學校暫時做不到或不具備條件,也沒有必要弄虛作假、應付檢查。如果有些工作確實需要做得更好,那么檢查就是培訓,就是提高。
對于常規工作,我要求科學、常態。比如教學常規,要遵循規律、講求實效、要求明確,還要不斷改革完善,不怕查;再比如體育鍛煉,要合理設計、科學安排、天天堅持,還要不斷更新提高,不畏查。
還可以針對一些工作建立常態工作機制。比如,我校近幾年來發展變化很大,吸引了許多同行前來參觀。于是,我提議將接待工作納入常態,由綜合辦公室牽頭,根據來訪情況安排校內接待,涉及到的部門可直接指揮協調。
在教育管理中,持久不變的就是變化,這是我6年校長經歷的深刻感悟。校長要做播種者、指導員,而不是救世主、事務長,正所謂大道至簡。校長要遵循有理念、須具體、可操作、要扎實的簡單原則,將管理工作、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科研化處理、課題化研究,就會節約成本,實現輕負高效的目標。
下一篇:“責任教育”且思且行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