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不比起點比成長
校長論文 養成教育 化習為德 養行成習 道德實踐

不比起點比成長

作者:夏強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930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6/11/19
分享到:

由于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校學生無論在學業還是行為習慣等方面起點都比較低,但這決不能成為我們放棄的理由。為此,我們在學校現狀與未來發展的綜合考慮下,堅持“不比起點比成長,不比聰明比勤奮”,讓學生在各種不起眼的活動中培養健康的人格。

案例1 今天比昨天強 未來比現在強 ——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

在我校,一些農村學生的衛生習慣還沒有養成。剛并校不久時,我聽了一堂化學課,課間和學生交流時發現,有一名女生不僅連化學基礎知識都沒有達標,普通話也說不好,而且衣臟面垢。對于這樣的學生究竟應當從何抓起,我陷入了沉思。

我們常說,“成人”是基礎,我們所培養的人,首先應該是高素質的合格公民。我想,不如先從衛生習慣入手,讓學生在對自己的高要求中一點點發生改變。為此,我們在校內開展了個人衣著、衛生督促檢查工作,從學生衛生習慣養成教育開始,從洗臉洗手教起,比誰的衣服洗得干凈,比誰的書包更加整潔,比誰的物品擺放整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初一學生進入校門起,我們就這樣一點點手把手地教,鼓勵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可喜的是,到第一屆學生畢業時,這些昔日的“土娃娃”已經變成了“洋娃娃”,他們也因此極大地提升了自信心。

案例2 律行成習 化習為德——從他律走向自律

我校很多農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廢紙、飲料瓶、食品袋等垃圾隨手亂扔。我們也曾三番五次地教育學生,學校領導也以身作則,常常主動撿起垃圾。3年時間過去了,這一狀況雖然有所改觀,但仍有個別學生我行我素。由此我們認識到,對于低層次的習慣我們應該采取強制手段加以干預。于是,我們改變了教育方式:發現亂扔垃圾者,一是批評教育,二是令其清掃干凈,三是扣班分,四是對屢教不改者要求寫書面認識。這樣,亂扔現象才得以制止。

德育的較高境界是“養行成習”,但僅僅靠“養”還達不到目的,有時要通過一定的強制手段才能讓學生記憶深刻,進而“德育入心,成德于行”。結合學校實際我們發現,養成教育“約束”比“培養”更為有效,通過“律行”使之“成習”。因此,我們通過“他律”手段,達到“自律”的結果,最后達到“為德”的目的。

案例3 “我當一天家” ——讓學生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種對自己現狀的認同,為自己已擁有的感到溫暖,這樣才會形成積極的人生觀。為此,每年寒暑假,我校都要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以“我當一天家”為主的道德實踐活動。這一天,學生要做所有家務,從買菜做飯到打掃衛生,計劃一天的開支等,充分鍛煉學生獨立自主的做事能力,讓他們學會體諒父母,在家庭和社會中擔當責任。

“我當一天家”活動在我校已堅持了20多年,對我校學生影響很大。記得2007級畢業生離校最后一天,他們規規矩矩地上完最后一次課間操,充滿激情地上完最后一次班會,最后一次徹底打掃了教室衛生,滿懷留戀地離開了校園。他們走前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了一句話:“我不是您最好的學生,但您卻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用行動闡釋了感恩母校、感恩老師的情懷。

案例4 修德養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有責任心的人,會煥發無窮的人格魅力。作為集體中的一分子,學生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集體也會因此而綻放光彩。我校積極組織各種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提升責任意識。多年來,我校有50多個志愿者小分隊,如堅持多年的愛心醫院小分隊、民心河環保小分隊、“今天我站崗”小分隊、回收廢電池小分隊、照顧孤寡老人小分隊等。他們活躍在市區各個地方,比如醫院、干休所、社區委員會、老年公寓、派出所、公交車隊等,內容涉及環保、服務社會、關心弱勢群體、普法宣傳、奧運會期間深入社區普及英語等。即使在大年夜,我們也堅持開展活動。每到新學期初,我校都會收到社會各界的很多表揚信和感謝信。其中,17年如一日的“盲人樓”志愿者小分隊,被團中央、中國殘聯授予“全國百萬青年志愿者先進集體”稱號。這些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我參與、我奉獻、我勞動、我快樂”,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在线观看A∨网站 | 在线播放中文有码国产 | 久久精品久久toko | 亚洲AⅤ片综合久久网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五月天亚洲婷婷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