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多次參與國際教育交流活動的老師,我常常思索一個問題,我們殫精竭慮策劃的教育交流活動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如果只是為了提高師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那么現在國內有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大可以滿足師生的口語需求;如果只是為了開闊師生的眼界,那么索性委托旅行社開展一些海外游活動便是。每天見到校園里穿梭的外籍教師和我們的師生輕松地交談,油鹽醬醋,尋常的生活話題,卻帶給雙方極大的愉悅。這時,我常常會想到近年來很被關注的兩個詞語——國際理解教育和公共外交。
國際理解教育,是1974年第18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在《關于旨在國際理解、國際協作、國際教育與人權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議》中第一次提出的。它的意思是,教育學生以寬容的態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養成他們的地球公民意識和素質。
1942年,美國杜立特爾機隊大舉轟炸日本東京后,由于燃油耗盡,飛機或墜落或迫降在浙江境內,衢州成了機隊的集結地,機組人員被當地農民營救。由于二戰的這個歷史機緣,1994年,浙江省衢州市與美國明尼蘇達州雷德溫市結為姐妹城市。1995年,衢州二中與雷德溫市互派教師,開展教育交流。起始于17年前的這件事,我們一直做到今天,而且交流范圍不斷擴大,交流形式也不斷創新。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都活躍著衢州二中師生的身影。同樣,在衢州二中,每一年,也都有異國的專業教師登臺上課。
然而,面對我們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國際交流活動,又感覺到僅僅以國際理解教育來整合資源,還有資源閑置之嫌。于是,“公共外交”這一外交專業術語,躍入我的腦海。衢州二中是國家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浙江省外國留學生教育基地,具備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推進公共外交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優勢。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和文化交流的中心,都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基于國際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平臺。
一、要以講臺作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主陣地,豐富師生的公共外交知識。
學校要以講臺為主陣地,把開展基于國際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種發展模式進行整體推進,推動國際理解教育。同時,要發揮國際友人尤其是外教的資源優勢,讓他們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將英語教學同國際理解教育相互整合。讓學校其他教師隨堂聽課,和學生同時接受公共外交知識培訓。有條件的學??梢赃\用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豐富人員資源,在“國際友人大講堂”開設公共外交專題講座。近幾年,衢州二中平均每學期有兩名外教和三名來訪國際友人應邀在“國際友人大講堂”講學,讓師生通過了解和學習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與社會現象,拓寬國際視野,感受多元文化共存與共同的內在價值和意義,為開展公共外交打下基礎。課余或節假日,學校要向師生開放電子閱覽室,鼓勵師生用Facebook、QQ、E-mail等方式與國際友人加強聯系,在網絡社交中學習公共外交知識,增進了解和互信。
二、要以事件作為加強國際理解教育的契機,培養師生的公共外交意識。
國際理解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而師生的公共外交意識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的。學??梢岳脟鴥韧庵匾录鳛榻逃钠鯔C,將學生的公共外交知識同深化國際理解教育相互整合,努力讓師生意識到天下大事,事事關己。比如,面對“9·11”事件、2011年日本9級大地震、南海爭端等事件,學校就應該運用國際理解教育的態度與價值觀,不僅要讓師生去關注事態,更要正確引導師生理性表達愛國熱情,讓師生懂得如何進行有禮有節的公共外交,盡可能化解矛盾,增進國際情懷,展示“國際公民”風范。
三、要以科研作為深化國際理解教育的主抓手,總結師生的公共外交經驗。
國際理解教育是個漸進、動態的過程。學校要大力鼓勵師生、國際友人記錄自己參與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實踐的經驗與感受,并以此為素材進行著書立說,讓師生通過“總結—閱讀—體悟—分享”的方式,接受國際理解教育的熏陶,掌握公共外交經驗。
近幾年,衢州二中師生和國際友人發表或非正式發表的有關國際理解教育實踐文章達百余篇,出版相關著作三部。這些文章歷史跨度長達15年,記錄了衢州二中在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過程中的難忘事件和深切感悟。這些科研成果成為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重要校本教材,并產生了強大的輻射功能,激發了更多的師生和民眾參與及推動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的熱情,也通過經驗的分享對師生產生了深刻的情感與價值沖擊。
四、要以活動作為檢驗國際理解教育的主載體,提高師生的公共外交能力。
公共外交在國際交往場合無處不在,具有廣闊的舞臺。公共外交隨時隨地都體現一個國家的形象,既可以體現在一次文化展覽盛會上,又可以體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甚至體現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談中。學??梢酝ㄟ^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與資源,為學校國際理解教育向縱深發展,讓師生在實踐中提高公共外交能力創造條件。
衢州二中長期進行的基于國際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了中國。第一任美籍教師戴茜,霍夫回國后頻頻受邀介紹其在中國的感受,連續講演31場,向美國社會各界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情況。雷德溫市只有一萬五千人口,而到場聆聽的達數千人,在當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國熱”“漢語熱”。不少外教回國后帶著家人和朋友回訪,有的主動申請延長留校任教時間,有的還第二次、第三次申請來校任教,整個學校洋溢著濃濃的世界情。
當然,在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推進公共外交的過程中,每所學校都會遇上諸如真實表達、有效溝通、線性思維方式等等問題。但是,只要堅持做下去,我們的視野一定會越來越開闊,活動的載體越來越豐富。我們一定能夠通過孜孜不倦的教育實踐,以盡一個學校、一個公民的責任。
上一篇:學校的管理與創新
下一篇:“下水”研課,校長這樣做更靠譜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