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校長與教師更多的應是一種同伴關系。校長可根據自己的學科背景,在教改、課改中主動“下水”,如“下水”上課、“下水”評課、“下水”研課,“下水”開設校本課程、“下水”開發校本教材,堅持與教師在教學、學術、科研上相平等,共同進步。
教育發展到今天,內涵發展是學校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學校建設、外部條件改善以后,校長的工作重點在哪里?我一直認為校長與學校的關系有三種:一是領導學校;二是管理學校;三是經營學校。這三者,無所謂境界高下,每一個學校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發展特點;每一個校長也有他自身的個性特征和教育理念,采取何種方式來開展工作,自有其道理。盡管如是,當前校長的學科領導力和課程領導力,卻是不容回避、忽視與輕視的。泛泛地提倡理念,或者泛泛地管理,都是不得要領的。
提升校長的學科領導力和課程領導力,首先要有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理想。學校發展目標,要包含學科發展與課程發展目標。對一些品牌學校來說,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梳理歷史的時候,學校學科發展的歷史和課程發展的歷史,應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面向未來,實現自己的學科與課程理想,要從優秀的傳統中汲取養料,校長在此要下大功夫,忽視傳統和歷史,是走不遠的。
注重學科研究,不能走窄化和異化之路。高中學校,如果僅僅去研究高考,是遠遠不夠的。即便是研究高考,僅僅研究如何獲取高分,也是不夠的。我們要研究高考的高分,更要研究獲取高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否道德?是否美妙?是否可持續?
學科發展是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緊密相聯系的。對教師僅僅強調教學認真是不夠的,那只是基本素質層面的要求,是最起碼的底線。僅僅把做課本練習題和高考題作為提升學科能力的重要途徑,那更是不夠的。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就是教師的生命成長過程,要把他們放到更高更寬的背景中去發展。如果僅僅把教學認真和提高做題能力作為教師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可能會令學科研究停滯不前甚至會走入誤區。就如古人所說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這樣的方向與目標,也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我們教師的崗位追求、職業追求、專業追求乃至事業追求。我們學校正在踐行詩性教育,與此相應,我校的語文學科也正致力于詩性課堂的構建。基于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認識,我們一直努力在語文審美性上下功夫,并重點在語文教學的閱讀與寫作這兩個領域作研究。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學科建設密切相關,而校長的學科建設領導力,是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
課程領導力,應是校長領導力中最核心的能力。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相應的課程體系作支撐和保障。國家課程只提供了基本課程,需要有校本課程來豐富它。縱觀世界名校,都有自己校本課程體系,以此呈現各自的辦學特色。如英國伊頓公學,學校要求每一個學生除完成國家課程之外,還要選修校本課程,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各占半壁江山。正是通過對校本課程的學習,伊頓的學生具備了比其他一般學校學生更優異的能力與素質。近年來,我們學校也一直在努力構建人文與科學兩大校本課程體系,并相應編寫與出版了三十多種校本教材,但還僅僅只是起步。
學科與課程引領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校長的職責所在。如何提高校長的學科領導力與課程領導力,需要有一個政策上、輿論上、工作上的導向。但在具體的實施中,管理學校與管理企業是不一樣的,企業的行政管理、行政手段,有其成效性,但也有許多局限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校長與教師更多的應是一種同伴關系。校長可根據自己的學科背景,在教改、課改中主動“下水”,如“下水”上課、“下水”評課、“下水”研課,“下水”開設校本課程、“下水”開發校本教材,堅持與教師在教學、學術、科研上相平等,共同進步。
學校教育發展到今天,更要有文化自覺的思想和態度:各美其美與美人之美。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弱勢,相互借鑒學習,比關門封閉,拒人千里之外要有成效得多。目前,有不少學校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如同進入高原,高原上不再是孤峰聳立,而是呈現了群峰并起、峰巒疊嶂的壯觀景象。在學科建設、課程開發上,學校之間的聯合體也應該到了呼之欲出的時候了。學校之間如果再不聯合起來,只憑各自單打獨斗,優質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學校的個體優勢也會漸漸喪失。
最近,蘇州市語文學科名師共同體成員——蘇州中學、蘇州十中、蘇州一中的語文特級教師,帶著各自的徒弟,在十中進行了一次同題異構的開課活動,課題是曹禺先生的戲劇《雷雨》。徒弟上課、師傅評課,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科研究氛圍。不但展示了不同學校在學科研究上的水平,而且學校與學校之間在教學上也得到了交流、借鑒和促進。要知道,學科的學校個體成就與區域成就之間本來就有著水漲船高的關系。
上一篇:讓中學成為國際理解教育的平臺
下一篇:建設求真向善愛美的幸福校園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