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上世紀末開始推廣,到了2010年國家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又進一步強調,要把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可以說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
如何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這是無數教育人都在思考與探討的問題。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作為北京市朝陽區“十二五”時期首批素質教育示范校建設單位更加當仁不讓。素質教育示范校的建設,促使學校進一步統籌思考,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各項工作。
一、轉變觀念,凝聚理念,構筑新時期學校素質教育體系
學校在進行素質教育示范校建設過程中,首先思考的是學校辦學理念、目標應站在更高層面并發揮辦學優勢。學校在教職工中開展我所理解的化大附中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思路、教學策略等的解讀與討論,在學生中開展我所理解的化大附中校風、學風的解讀與討論。這些活動的開展,引領師生不斷轉變教育觀念,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大家認識到,學校創建素質教育示范校,就是要在進一步真正轉變觀念的先導下,著力抓好學校德育工作的優化,學校課改工作的優化,學校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提高及與之相適應的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的優化等工作,真心實意地著眼每個學生的發展,做到對學生終生負責,對民族、社會負責。
二、按照德育目標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全面優化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牢固樹立“以德育人是教育事業的根本”的觀念,學校德育真正做到了目標明確、內容規范、途徑順暢、特色鮮明。
1.學校把“教學生學會做人”作為德育工作的總目標。把總目標具體分解為四個小目標,體現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又注意把握整體性和階段性原則,即四個層次的德育目標在全校初、高中各個年級同時推進,但具體實施時要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分階段并依托不同的德育載體和不同的德育方法去推進。
2.德育內容依照國家教育部門關于中學階段德育內容的規定和學校德育目標要求確立。我們以國家教育部門規定為參照,以公民教育為核心,以養成教育為常規教育,以各類主題活動為載體,依照學校德育目標整體性、層次性、階段性的原則,構建了學校德育內容體系。
學校分年級、分階段確定教育內容主線,科學引導,多方滲透,使學校德育內容全面落實。例如,初一年級開展邁好中學第一步、初二年級開展邁好青春第一步、初三年級開展邁好人生第一步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十分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高一年級以規范教育、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為主線,側重抓好兩個入軌:思想、紀律入軌,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入軌。高二年級以自主、責任、協作為主線,側重“學會負責”教育,使學生樹立集體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高三年級以“理想、拼博”為主線,開展“全面創優,各個方面均成為全校學生楷模”活動,精心策劃“成人儀式”,繼續深化責任感教育,使學生有理想,有高考目標,有進取心。
3.德育途徑主要包括教師、學生、活動和校園文化。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先導,學生的自我成長是期待,主題教育活動是載體,學校文化是根基。
學校倡導全員德育,明確提出全體教職工都要樹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主動擔負起對學生教育和管理的責任;在德育實施過程中我們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有關制度的討論、制定,參與值周、值日等日常管理,參與過程考核與評定結果,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和使命感,在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戰勝的體驗中,逐步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把握各種良好的教育契機,注意挖掘每一項活動的教育內涵,找準教育點,將真誠、尊重、善良、寬容、感動、分享、同情、珍惜、回報等純真的道德情感注入學生內心,讓教育活動是一個動情、動心、動行的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思考、成長。學校倡導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各種途徑,開闊學生視野,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環境。我們重視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尤其重視校風、學風、教風建設,把校風優良看成是最有學校特色的德育成效。
4.學校構建以班級文化建設為特色的校本德育機制,引領學生自我發展。通過積極、有效的班級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學習文化、活動文化、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實踐,使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落實在班級這一基本單位中,繼而落實在全體學生的行為中。目前,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圍繞四個中心開展建設活動。一是“創設充滿激勵的班級環境”;二是“構建和諧奮進的班級氛圍”;三是“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四是“形成鮮明特色的班級文化”。
三、深化課程改革,整體優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深化課程改革,必須抓實課程的整體優化。我們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學校課程管理運行機制,制定適合學校實際的課程計劃,努力建構整體優化教學體系,以求真正獲得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益。
1.學校課程計劃是學校整體優化教學體系的前提。我們對進入課改以來學校已有的課程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分析和調整。在堅持總課時與國家、地方、校本三類課程結構遵守市、區規定和要求的原則下,加強了校本特色課程,體現了在課程建設的完善中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2.學校課程建設是整體優化教學體系的重要體現。我們堅持“四性一化”的課程建設方針,即“強化必修課的主導性、突出校本課程的特色性、增加選修課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動課的多樣性”和嘗試實踐“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化”。學校精選20多門校本課程,對其中已成為學校特色優勢的舞蹈、攝影、射箭、籃球等,采取固定和增加課時、指定選修的辦法予以加強;對環保科技、簡易機器人、書法、剪紙技藝等學生喜愛的課程,學校增強師資力量、增加物質條件予以支持。
3.學校課程的教學實施是整體優化教學體系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明確提出了教師的發展目標和實施途徑。在發展目標上,要求教師:①提高對學科體系、核心知識、學科本質以及學科教學價值的理解,能把握好“教什么”。②會把學術化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教育形態方面的內容,能處理好“怎么教”。在實施途徑上,我們采取個人學習、探索,組室學習、研討,專家輔導、指導,通過研究課、展示課、校內專題研討、校外學習交流以及學年總結評比等活動,使“教什么”和“怎么教”扎實有效地進行和落實。
4.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重視課程評價是整體優化教學體系的保證。在質量監控方面,我們把階段性質量監控和過程性質量監控相結合,既關注各項教學常規的落實,也重視教師日常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課程評價,我們關注過程性、診斷性和激勵性。對課程建設評價,我們注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教學中的經驗與問題,強化評價的診斷功能。對課程學習評價,我們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關注學生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及時準確地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
四、立足校本,扎實開展教育科研,促進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指向,積極開展常規教研和課題研究,構建教、學、研一體化的校本研修模式。
“教”即教學型研究,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堂課的研究而展開。圍繞研究課,教師可以進行現場說課、評課,也可以通過網絡辦公平臺,開展“教學沙龍”活動。教師在“聊一聊、議一議、說一說”中亮觀點、抖困惑、談體會,各抒己見,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學”即學習型研修,以理論學習為著眼點。學校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活動,倡導教師讀專著,賞名著、誦經典、研課本,多讀書、多思考,以開闊視野,充實底蘊,努力提高教育理論水平。
“研”即科研型研究,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圍繞一個問題的研究而展開。學校組織開展的“基于初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學校文化建設中班級文化建設問題的研究”被批準立項為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實踐研究”被確定為朝陽區中小學德育體系課題的子課題。除了認真做好市、區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外,各教研組都圍繞教學中的問題或困惑確定了本組的研究課題。
五、加強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的師資群體,提升學校辦學實力
學校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把師德、教學思想、教育教學能力、專業素質等方面作為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和提高的指向,形成了“骨干帶動、全員跟進、整體提高”的教師隊伍成長局面。
1.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組織開展“師德月”活動和師德專題學習、培訓,表彰師德標兵樹立榜樣,使學校所有教職工進一步明確師德規范,理解高尚師德的內涵,勉勵自己除了具有深愛學生的人文情懷,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既重言傳,又重身教。
2.通過校本培訓、外出學習交流引導教師不斷學習,強化自我規劃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著力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教育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
3.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為建立高素質的師資群體培養中堅力量。學校每兩年進行一次校級骨干教師評選,對這些骨干教師制定了重點培養規劃。除了搭建平臺,讓骨干教師充分自我提升外,還創造條件為骨干教師與專家、教研人員建立廣泛聯系提供幫助與支持。
4.開辟多種途徑,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專業化水平。德育處、年級組把班主任的學習和培訓納入本部門工作之中,堅持每周班主任例會制度,通過例會組織班主任開展理論學習,進行經驗交流,分析存在問題,尋求改進策略,使例會成為班主任成長提高的平臺。
5.學校堅持“崗位聘任制”、“質量監控制”、“績效考核制”三項管理機制的深化與推進,加強人事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把工作績效考核結果與崗位聘任、職稱晉升、骨干和先進評選等掛鉤,激發了教師主動追求發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效促進了學校教師隊伍整體優化的調整與發展,使學校隊伍建設充滿活力。
近幾年來,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辦學水平、社會聲譽不斷提升,學校工作多次獲得市、區表彰與獎勵。先后榮獲“北京市文明禮儀示范校”、“北京市衛生先進單位”、“北京市教科研先進單位”、“朝陽區高考工作優秀學校”、“朝陽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朝陽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學校合唱團在北京市藝術節、合唱節、區合唱節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健美操隊榮獲“朝陽區中小學生健美操比賽第一名”;初中女子籃球隊蟬聯兩屆朝陽區籃球比賽初中女子組冠軍;學生的攝影作品獲得了國際、全國、市、區的金獎、銀獎和一、二、三等獎達300多個。多名學生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北京市高中生技術設計創意大賽、朝陽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朝陽區中小學生金鵬科技論壇、朝陽區中學生學科能力培養展示中獲獎。上述成績,是我校建設素質教育示范校取得的成果,也是我校師生奮發努力的結果。
學校成為朝陽區素質教育示范校為我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們深信,學校就一定會科學、持續、更好、更快地發展。
下一篇:新課程讓學校煥發生命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