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一首兩翼,打造網絡環境下的高效課堂
校長論文 高效課堂 教學模式 管理模式 課堂教學 創新 自主管理

一首兩翼,打造網絡環境下的高效課堂

作者:原林生 山西陽泉市第十二中學771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12/9
分享到:

一、立足校情,依靠師生,實現學校發展“三步走”

陽泉十二中位于礦區西河路,是一所單辦初中學校,學校現有在冊職工126名,其中:高級職稱14名;中級職稱58名;初級職稱30名。省級優秀教師14人,市級優秀教師23人;教學班級26個,在校學生1300余名。

近年來,學校本著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和諧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辦學之路。辦學中,學校圍繞“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感受育人的幸福”的辦學思想,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秉承“敦品、勵學、弘毅、篤行”的校訓,形成了“敬業、樂群、和諧、民主”的校風,“厚德、尚真、博學、善導”的教風和“勵志、尚美、樂學、善思”的學風;全校師生勵精圖治,精益求精,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將環境教育觀,學生成長觀、教師專業發展觀和學校和諧發展觀融入到學校的具體工作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構建了具有我校特點的“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和“縱向管理,橫向協調”的學校管理模式。課堂教學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學校成為了山西省文明學校,中國名校共同體的理事校,山西省初中校際聯合體成員校,山西省“十二五”指令性課題《 “組組通”環境下的“雙平臺”實驗》基地校和陽泉礦區辦學質量優質學校。

想當初,陽泉十二中曾經是一所面臨兼并的學校,有過不為人知的無奈與痛苦,學校教學成績全區倒數第一,學生不愿意來,教師千方百計想調走,全校學生人數剩下不足600人,學校的存亡擺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在這種情況下,新的領導集體立足校情,制定了“理順體制,立好規矩,帶好隊伍,搞好科研”的學校中期發展規劃,提出了“以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興校,特色立校”的近期工作思路,確立了“管理科學化,工作規范化,校園文明化,質量合格化;敬業、樂群、和諧、民主”初級發展目標。通過全校師生員工幾年的勵精圖治,頑強拼博,終于使學校走出困境,教學成績穩步提升,學生流失的現象大大減少,實現了將學校辦成有“人氣”學校的第一步發展目標。

借新一輪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東風,學校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果斷提出了學校的“五室”建設方案(即成立了教學工作研究室,德育工作研究室,家庭教育研究室,電化教學研究室,學校形象工作室),從細處著手,加強研究,進而使學校的教學成績再次大幅度提升,中考成績躍居礦區第一,實現了將學校辦成“優質”學校的第二步發展目標。

成績面前,學校領導一班人并沒有以此為滿足,我們清楚,我們的成績是全體師生“日光+燈光,汗水+淚水,練習+考試”換來的,這樣的教育心中只有書,目中卻無人,是違背人的發展規律,違背教育的發展規律的,如何才能以人為本,使學校可持續發展呢?我們反思著,思索著。通過學習,借鑒和思考,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于2009年提出了從“改課”入手,走“課改”之路,建設“學生樂學,教師幸福”的“理想學校”的學校長遠發展目標。從此拉開了十二中課堂教學改革的序幕。
二、聚焦課堂教學改革,走特色發展之路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學的問題必須回到課堂上去尋找答案,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把學生牢牢吸引在課堂上,推行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一項有力的措施。于是我們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向性和教案的封閉性等問題,重新學習并研究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原則,反思和吸取了課改幾年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定位不準而導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傾向,結合學校的具體實踐,確定并申報了“自主探究、學案導學”的實驗課題,此課題于2009年9月被批準為陽泉市重點實驗課題,從此開始了十二中課堂教學的改革之旅。

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第一,我們改革備課模式,精心設計學案。學案,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案。它是教師站在學生的學習角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經驗、具體文本、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教學資源而制定的學習方案。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在目標要求,課堂角色、教學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師認真閱讀教學大綱和教材文本,經過分析、加工整理而寫出的教學過程方案,它著眼于教師講什么,如何講,側重使學生“學會”。而學案則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是由學生直接參與并主動求知的學習活動方案,它著眼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側重于使學生“會學”。第二,改革課堂教學,推行“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學案如何有效地落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過探索與實踐,學校總結提煉出了適合本校課堂特點的“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三段”是指為突出教學活動的螺旋式發展的特點,在時空上劃分為三個階段,突出 教與學的完整性、延續性和提升性,即:課前、課中和課后。“五環節”是指在課堂的具體實施中按“預習質疑——認定目標——交流探究——梳理小結——達標反饋” 完成教與學的活動。預習質疑就是要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學生的自學生成課堂問題,做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認定目標是在預習質疑的基礎上,學生的思維上產生認知沖突對新知的學習明確方向;交流探究就是通過對學,群學,展示、質疑、點撥等合作學習方式促進每個學生都能既定的學習目標;梳理小結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建構知識網絡,留足學生自我反思和完善學案的時間;達標反饋就是要通過評價強化和檢查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第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自主探究——學案導學”課堂模式的建立旨在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解決學生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解決好大班教學小班化,需要依托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形式,通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等形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為學生終身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首先是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做到互補互助,協調和諧,即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其次是運用評價來促進小組間的競爭,評價中堅持把握“淡化個體,強化小組”的原則,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習評價和行為評價兩個方面。第四,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反映,同時也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內在要求。我們文化建設過程中,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經費狀況,制定了學校文化建設的三大原則:即整體考慮,分步實施的原則;系統考慮,分層實施的原則和綜合考慮,分塊實施的原則。在課題研究與實施中,學校堅持以文化為引領,逐步提煉出了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思想和理念,確定了適應社會需求的育人目標,形成了學校的思想文化;在校訓的統領下,堅持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形成了學校的精神文化;通過全員參與,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學校的行為文化;通過創設良好的校園物態環境,形成學校特有的物質文化;通過修訂,完善和內化各種規章制度,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同時注重層層落實,提出了學校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和小組文化建設三個板塊,形成了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自覺行動的高效課堂文化場。

通過三年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一個人主宰課堂,而是通過營造科學民主的學習環境、寬松熱烈的未知氛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同時學校的課堂改革實驗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目前課題已經結題,經評審鑒定為A級優秀課題。

三、深入思考 ,建構現代教育模型

社會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作為現代公民,終身自主的學習意識,合作共贏的競爭意識,獲取、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工作生活必備的信息技術素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教學內容的陳舊,教學方式的單一,教育技術的落后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社會所需的人才培養矛盾突出;教育的服務對象不明確,我們經常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里的“人民”究竟指誰?其結果往往忽視了教育的主體——學生,為此,我們將如何辦學生滿意的教育,如何才能實現我們“學生樂學,教師幸福”的理想學校發展目標,作為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教育需要反思的問題。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頒布。《綱要》中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列一章,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將產生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可以預見,今后幾年,我國教育信息化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將日益顯著。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迎接信息時代的浪潮,縝密梳理、用心感受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手段究竟是如何影響和改變現代教育教學的。我們認為:實現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的基本前提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根本保證是實現教育技術的信息化,其本質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現代化。 

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已完成基礎性工作,目前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將由課堂教學的局部改革向教育教學的全面改革深化,根據山西省“十二五”規劃指令性課題《“組組通”環境下的“雙平臺”實驗》的進展情況,結合我校發展的具體實際,本學期我們確定了我校“一首兩翼,打造網絡環境下的高效課堂”的中期發展規劃,此規劃的實施暫定從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這里我們所說的一首:即學校辦學思想統領下的以教育思想文化、辦學理念文化、教師職業文化、課堂行為文化,課程教育文化、學校管理文化、班級建設文化以及小組建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學校文化;兩翼:即教學新模式和信息新技術。我們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迫切需要信息技術提供支撐;信息技術一定會助推新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辦學思想引領著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同時教學模式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引入又促使我們的思想觀、教學觀和學習觀發生改變,從而迫使我們繼續深入思考,進一步更新 教育觀念。如果“一首兩翼,打造網絡環境下的高效課堂”目標實現,那么學校教育將實現學習時空無界化;學習資源無界化;信息傳遞無界化;交流溝通無界化和班級管理無界化的全新教育模式。這樣的學校教育學習效率一定會是高效的,學生的學習生活一定會是快樂的,同時教師也會從中感受到教師職業幸福的。    

為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學校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  創新學校管理 ,細化教學環節  加強文化建設 為實現理想學校目標而努力”的近期工作思路。這里所說的深化教育改革,其內容就是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和處理好師與生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課上與課下的關系、文化引領與以法治校的關系,個人發展與小組共進的關系,教學文本與導學案的關系,多元思維與升學考試的關系,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以及教材內容與課程思想的關系,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尊重個性 ;教育管理——自我管理,平等尊重 ;教學方式——自主學習,點撥引導 ;教學手段——問題引領,信息支撐 ;教學內容——運用教材,學習課程。創新學校管理就是要建設與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手段相適應的學校教育生態,即以文化引領,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構建縱向管理、橫向協調的學校管理系統,并要將學生的自我管理通過班委會,班級家委會,小組家委會延伸到社會,輻射到家庭;細化教學環節就是要升級“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完善其內容,做實其過程,創新其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現代教學模式;加強文化建設就是要堅持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的發展觀,強化文化在學校管理中的引領作用,與時俱進,實現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的再升級,并將學校的理念文化,精神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師生的心中,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這時就將基本實現理想學校的目標。如果中期目標能夠實現,那么我們將再利用三年時間(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推進學校“一體兩翼,構建信息環境下的自主課堂”的學校長遠發展規劃。這里由“一首”到“一體”,是要將學校文化根植于師生的心中,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融入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之中,滲透到學校的整個機體,成為學校管理的一種常態和學校師生的一種特質,到那時,學校文化將不再作為學校發展的一個部分專門提出來而是與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成為一體;由“打造”到“構建”,是要將刻意去做和努力完成的專項工作變成應該去做和自然完成的常態工作;由“網絡環境”到“信息環境”,是要將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拓展到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當中,從而使學校教育趕上或超前于社會的發展;由“高效課堂”到“自主課堂”,是由于目前我們所說的高效課堂不一定是自主的,而我們所謂的自主課堂則一定是高效的,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基本工作與生活的素養教育、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還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與生活的責任意識,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相信這將是現代教育的一個模型。也將標志著我校確定的 “一流的設施設備,優秀的教師隊伍,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完備的教研體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學生樂學,教師幸福的理想學校” 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