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簡介
廣州市第七中學前身為創建于1888年的培道中學,她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鑄就“愛誠真毅”校訓精神,形成“傳承創新,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制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發展目標,確立“全面發展,出類拔萃”的育人目標,構建校本課程五大體系。
1888 年美國南方浸信會派遣容懿美女士( Miss Emma Young )在五仙門創設培道女子學校,初設婦孺班, 3 月 3 日 開學, 1907 年遷入由澳大利亞建筑師亞瑟·威廉·帕內設計建筑的新校址——東山牧鵝塘, 1932 年經政府批準立案由中國人辦理,幾經變遷,1962 年使用現名至今。按照 “ 傳承創新,追求卓越 ” 的辦學理念,把原培道女子學校校訓 “ 愛誠貞毅 ” 改為七中校訓 “ 愛誠真毅”,一字之改,體現了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愛以存善,誠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校訓體現了七中人的核心教育價值觀,契合現代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精神,成為引導七中人健康發展、成長的教育理念。
跨越三個世紀,培育無數優秀學子,造就了一批批經世致用之才,為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世界各地、社會各界知名校友燦若星河。從這里走出了中科院院士李方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翠芬,享譽美國半個世紀的航空女杰張瑞芬,民國時期 “ 電影皇后 ” 胡蝶,新中國游泳隊第一位女教練潘靜嫻,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研制的科學家符紅鐵,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鐘華蓀,榮獲“亞洲商業領袖獎”的首位中國企業家霍東齡,主持設計廣州亞運城綜合體育館(飄逸彩帶)的著名建筑設計師陳雄, “ 蘇梅克近地天體獎 ” 亞洲第一人葉泉志 ......
學校現為公辦完全中學,地處文化氣息濃郁的東山老城區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占地 35863 平方米,朱墻碧瓦,古樸典雅。 1993 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 2008 年被授予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是省文明單位,市文明單位標兵,廣東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學校保持田徑、管樂、合唱、籃球、無線電測向等傳統優勢,開設“培道”特色課程, 獲廣州市高中特色課程重點立項; 創立“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在境內外產生較大影響。高一紅星班開設《英語核心技能》課程 , 由專職美國教師任教。每年與香港培道中學、澳門培道中學、國外學校師生進行文化交流, 每年寒暑假都承辦由省僑辦組織的中美名校交流冬令營和夏令營,連續多年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 CISV 夏令營,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方面獨具優勢。
學校在全國范圍內選聘優秀人才,打造了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過硬、適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團隊。學校現有特級教師 2 人,國家級骨干教師 5 人,省市級名教師 22 人,高級職稱教師 81 人,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近 50 人,多人作為學科帶頭人擔任省、市教研會骨干。學校高考成績一直位于廣州市示范高中前列,穩居越秀區屬中學第一。本科率接近 100% , 40% 左右的同學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牌大學,涌現出韋寧(英語)、馬文晉(數學)、于雋(綜合)、陳朗文(藝術類)、朱紹杰(歷史)、伍偉聰(理科基礎)、麥毓麟(化學五科)、曾駿良(理科基礎)、何小豪(理科總分)等廣東省高考總分、單科和廣州市總分狀元。 2013 年高考我校囊括越秀區理科總分前 3 名, 600 分以上高分考生 102 人, 198 名同學被國內重點院校和國外名牌大學錄取,何小豪同學以理科總分 690 成為廣州市第一名,進入清華大學。
漫步校園,古樹成蔭,姹紫嫣紅,鳥語花香,好一座優雅、恬靜,充滿人文關懷的學府!百年名校,鐘靈毓秀,生機盎然,她正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