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學校辦學品位內涵的不斷提升,傳統的學校總務工作越來越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如何走出走出新路,提升后勤品質,成為我校后勤工作面臨的問題。
多年來,我校后勤管理走過了一段從“就事管事,雜亂無序”到“以人為本、規范服務”的發展歷程。學校對后勤管理的定位和功能不斷的重新明晰,認為:后勤管理是學校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應具備三大功能:一是保障功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供保障;二是服務功能:為師生活動提供服務;三是育人功能:在后勤管理過程中,實現管理育人。近年來,我校后勤管理沿著“綠色后勤”、“節約后勤”、“感動后勤”、“安全后勤”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綠色后勤”,打造生態公園,著力于“綠”“水”“石”“雅”
校園環境屬于隱性課程,師生在與校園環境自覺與不自覺的“對話”和“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綠色”正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關鍵詞和流行色。學校如何打造“綠色后勤”,我們有了這樣的理解。
校園要種樹,種石頭
學校認為,樹德育人、“樹木”亦育人。校園綠化不僅是一種生態之綠,觀賞之綠,還應當是一種富于內涵的人文之綠。因此,我們在校園栽種樹木十分講究:喬木的主體是莊重大方的香樟;先花后葉的白玉蘭是報春的使者;節節拔高的空心竹是謙虛的君子;雪松、銀杏、玉春藤、水杉樹桃、李、杏、柏、蘭等種類繁多的樹木,使校園里春有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枝,一派盎然生機。學生們從有著豐富寓意的校園樹木中體驗了生命之綠。
校園“種石頭”是我校校園建設的又一突出特色。石,純潔、堅強而永恒,凝固日精月華而成。求學、做人、要有“石頭精神”。校園“種石頭”,“種”的是一種精神、一道風景。我校校園“種”的石頭可不少,或幽踞塘畔,或閑臥草中,或閑伴林蔭。她使莘莘學子感動、興奮,從中獲取精神力量。
校園要注重景點建設
近幾年來,學校校園內增添了景點、景觀石、大樹,校園外觀明快、清新、花草并融、喬灌結合、錯落有致,從而形成以水為脈,以石為魂,樹木與花草和諧相伴的特有的校園景點文化。景點的建設,不僅體現出文化性、藝術性,休閑性,更體現出教育性。比如;鑒池是師生生最喜歡的景點之一。因為這里不僅有桃李杏梅蘭等植物使這里空氣清新,讓人心情舒暢;二則這里的太湖石造型古樸奇特,自然一派,令人遐思;三則這一泓清泉,倒映著藍天白云,更重要的是鑒池的命名十分的獨特,其內容突出了鮮明的教育性:“為學必深思博學,方能心明如鑒;做人常以人史為鑒,才可智明無過”,讓人想到朱熹《觀書有感》中寫過的清澈如鏡的水塘:“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所言,泉水如此清澈,是因為經常有活水引入,讀書人要博學多思,才能心明如鏡,常以人、史為鏡,方能智慧明達,行為無過,這也許是師生喜歡這里的理由!
校園先后被評為國際生態學校、江蘇省園林式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南京市園林式學校等殊榮。
以綠綠人
我校把綠的內涵作了延伸,“綠”不僅是對顏色的描述,更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種符號,一種學校的強音。學校專門成立了資源管理委員會,倡導“六用”環境政策,即減少使用、替代使用、循環使用、廢物利用、補充再用、維修復用。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包括無紙辦公,學生呈交電子習作,節電、節水,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課程教育注重融入環境(綠)的元素,以綠綠人。
二、“節約后勤”,建設數字校園,改變著管理、生活、學習方式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我校在杜絕資源浪費、降低資源消耗、建設節約型校園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首先,針對浪費現象提出節儉,減少使用資源及不必要的消耗;其次,針對資源不足情況而實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利用。學校以節能、節水、節材等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推廣節水、節電、綠色照明和智能控制設備的使用。學校還強化節約意識,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的各項舉措都能取得教職工的理解和支持,大力推行能源節約、用材節約、維修節約和采購節約。
數字化校園
學校已建成三個平臺:數字化日常辦公平臺、學生綜合評價平臺、教師發展評價平臺。通過校園局域網,成功建成會計信息系統、學生收費系統、工資查詢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網絡后勤中心、辦公物品發放系統,運行效果良好,提高了管理效能,節約了學校運行成本。例如:學校建立的“OA”內部辦公平臺,實現了“網上報修”和“信息反饋”的良性互動,總務處專人負責,來“文”必復、必辦,語言委婉、態度誠懇、使善意的意見多了,理解和包容多了,肯定和贊賞多了。我校的經驗受到了全國同行的關注。
節水、節電有新招
近些年來,我校用水量從每月8875噸降到5143噸,且保持了低用水量的穩定態勢,原因在于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節水措施:一是加強節水教育,結合“世界水日”、“節水周”等活動,教育學生科學、合理用水。二是改造與維護用水設施,將自動水箱全部改為手動,杜絕滴漏。三是細化分解用水指標,合理用水,控制用水。四是循環用水。五是種植耐堿、抗旱型植物,采取濕潤灌溉,即一濕一干交替的用水方法,延長灌水周期。用水如此“小氣”卻顯節約精神之“大氣”。
為此,學校除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外,專門在學生中成立了科技興趣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潛心研究,發明了多個節水、節電設備:教學樓照明自動控制系統,校園路燈、景觀燈、空調、飲水機插座自動控制系統,樓頂水箱自動補水系統,中央空調水循環恒溫、恒壓控制系統,水沖式廁所分時段自動沖刷系統等。技術不復雜,學校投入的費用相當低廉,但節水、節電效果卻十分明顯,學校每月可節電900度,節水2000噸。我校有公寓200間,住宿生1500人,還將原來熱水供應系統改為太陽能熱水供給系統。這樣一來,不僅節水、節電、節省費用,而且師生節約的習慣也養成了。
政府招標,集體采購
我們樹立“辦學需要經營”的理念及成本與效率意識,精心地運作和管理學校的各種資源,加強科學管理,強化經營理念,完善決策程序,重視決策、執行、監控和反饋四個環節,從根本上降低決策風險,提高決策質量,成本問題是學校能否持續發展的大問題,投入與產出是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重要環節,即低投入、高產出,圍繞產投比,我們在購買大宗物資和教學設備時,按照南京市政府集中采購的要求,堅持集體調研、政府采購,在學校基建建設中,學校成立了基建工作小組,按照規范,進行招投標,財務管理做到“三嚴”:嚴格預算報批,嚴格審批手續,嚴格控制支出。
三、“感動后勤”,營造溫馨家園,體現著“關愛”“溫馨”“和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校只有把對人的關懷體現在后勤管理的全過程,才能真正提高后勤服務質量,讓師生受到感動。感動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教育。
在管理上,學校后勤倡導“師生第一”的服務理念,天冷了,想辦法多上熱湯;天熱了,多做些冷菜、涼拌菜;給高三學生送考餐;教師生日送蛋糕;為生病的教師設愛心窗口,單獨開小灶……只要想得到,就一定做得到。
創建優美的食宿生活區:2007年新建4000平方米學生公寓和1860平方米的師生餐廳,為200間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建立太陽能熱水系統,解決了住宿生的洗澡問題,對餐廳進行了裝修,改善了師生就餐環境。
特別關愛,對學校貧困家庭的學生,為他們減免學費并提供大量勤工儉學的崗位,為生病的學生找醫送藥,為家住遠的學生購置回家過年的火車票,食堂負責提供各式點心、小吃等,并為教師每日提供衛生、可口的快捷萊肴。除此,總務處成立了后勤特別服務小組,為教師家庭解決水、電等問題。
為教師提供溫馨、舒適的辦公環境,自2006年以來,學校對49間教師辦公室進行了裝修改造,每個教師都有獨立的辦公空間,每人安裝了一部直拔電話、一臺筆記本電腦,極大地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除此,學校給每間教室安裝了二臺空調,學生冬有溫暖,夏有涼爽。
中西餐廳并舉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難免對食堂的飲食產生審美疲勞和味覺遲鈍。為此,學校后勤首先針對孩子追求時尚食品的特點,以漢堡包、咖啡牛奶和水果沙拉為突破口,中西餐并舉,輪番推出漢堡包、三明治、意大利面條等;牛刀小試之后,又推出大鍋麻辣燙、豐收排骨、西式炸雞腿、過橋米線、石鍋拌飯等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花色品種的時尚食品,學生無不稱好。該校又在創新上做文章,規定每周派廚師到校外采風一次,品嘗社會各類風味小吃,結合學校實際,挖掘和引進不同風格的食品。
后勤“110”
學校共有180個班,在校生4000人,其中就餐3500人。學校面積大,宿舍較分散,后勤管理難度可想而知。為提高管理效益,我們采取了一些創新措施。
一是倡導學生自律。學生成立了“學生自制管理委員會”,學生自律的效果遠遠好于學校管理的效果,而是豐富公寓文化,以“寢室是我家”、“我難忘的學生公寓生活”為題材的作文評比活動,讓學生更關注自己的生活。學校對公寓生活老師倡導“五聲”(即見面有問候聲、詢問有回答聲、煩惱有安慰聲、失誤有道歉聲、進步有祝福聲)和“五勤”(勤動腦、勤巡視、勤動口、勤動手和勤記錄)的工作作風。公寓管理有序、師生關系和諧。三是編寫《后勤管理和服務100個怎么辦》,言簡意賅,便于員工了解和學生查詢,有困難課直接撥打學校內線電話。
四、“制度后勤”形成安全校園,確保學校有序、持續、穩定發展
制度是一種協調人際關系的工具,在任何一個社會形態中,任何個人、組織、社團,都處在特定的制度體系中,它成為人們所共同遵守的規程或行為準則,一個文明的社會是“管”出來的。
為了使校園管理工作達到常規化管理,一套完備的制度和工作職責必不可少。我們制定了水管理和檢修制度、電管理和維修制度、校舍管理和維修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綠化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校園環境衛生檢查制度,班級衛生打掃要求,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學生宿舍衛生標準,教工宿舍衛生標準、禁煙制度、校園環境衛生檢查制度,辦公室衛生標準,禁煙制度等六十多條管理制度,制度辦事,使得我們的工作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工作局面。責任制的管理為校園管理的長效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給安全工作上“緊箍咒”
首先健全安全工作:組織機構,形成安全工作網絡,制訂突發事件處理預案。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狀。使安全工作做到層層有組織、事事有人抓,分工明確,職責到人,全校無工作盲點。
(1)食品安全
流通領域的食品質量堪憂已是不爭的事實,“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沒數”。我校在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上以“萬無一失”為工作目標,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是嚴格索證制度,把緊食品準備入關;二是實地考察,尋找社會可信度比較高的企業;三是嚴格崗位責任,規范操作規程,培養從業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四是對食堂的經濟管理進行管理“定位”,即不能只追求利潤,降低服務質量;五是學校給后勤上一道“緊箍咒”,食品安全工作“一票否決”。我校的嚴格管理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贊譽。
(2)交通安全
教師私家車和領導來車一律按規定停靠在指定位置。摩托車、電動車出入校園,應避開學生上下學和人多情況復雜時段,限道、慢速行駛,防止意外交通事故發生。
(3)校園安全
加強門衛安全管理。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落實門衛工作制度,把好校園入口關,嚴格門衛詢問登記制度。加強校園防盜安全管理,逐步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動靜結合,點線面結合,對重點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齊全,措施到位。易燃、易爆和劇毒藥品嚴格手續,專項使用,專人管理。學校定期進行校舍勘驗檢查,發現險情立即處理。定期檢查更換樓道、樓梯的各項設施和照明設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學生加強檢查督促,開展系列安全自救教育活動(包括消防、衛生、地震等),強化學生的安全自救意識。
(4)網絡安全
學校信息處建立了《雨花臺中學校園網安全管理制度》,所有入網用戶須簽訂《雨花臺中學入網安全協議》,對接入校園網的計算機實施使用者、計算機名、IP地址、網卡地址全面記錄與綁定,配備的上網行為管理設備,可對教職工的網絡訪問行為進行全面審計。
網絡管理中心安裝有防盜門窗,配備了硬件防火墻,建在校內的學校網站已在工信部備案,服務器部署了防黑客攻擊與防病毒侵害策略,并建立了災難恢復機制。網站和OA平臺采用信息發布與評論實名制,信息處的每位成員都可以對學校網站中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屏蔽、刪除處理,有效的保障了學校的信息安全。
關于后勤社會化的認識,縱觀后勤社會化改革比較成功的中小學校,無不看重食堂和公寓這兩塊后勤領地,吃、住既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生活保障,也是學校對學生的一種教育,離開教育的中小學后勤是失去本質意義的后勤,此即中小學后勤的教育本位。我們認為,后勤服務就是一種教育,服務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服務的場所就是“課堂”、“考場”。
下一篇:探索構建問題導學型學本課堂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