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的發展歷程幾經沉浮,一度有過人心散、秩序亂、質量低、聲譽差的局面。從2007年新班子上任起,我們做的第一項改革實驗,就是對“管理與評價體系”的徹底改革,大膽地提出“以精細化管理提升辦學品味,以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以德育體驗塑造學生心理,以自由組合打造新的名師”的辦學路線。三年來,經過反復討論與實踐論證,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目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全部被調動起來了。人人都在無償地搶課、要課、多代課,徹底消除了教師的職業倦怠,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熱情,真正形成了校長在與不在,都能主動自覺地工作,全校上下形成了“不抹油自轉”的工作局面。是什么力量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拼命的工作呢?我認為是校長民主的、放權的管理藝術真正讓每一位老師自己能當家做主,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意識、榮譽意識、上進意識和不甘落后的意識。目前,“課堂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老師的自覺行為。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管理改革實驗,已經解決了教育界多少年來想解決而一直未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教師職業倦怠。
校長作為一個學校的管理者,我強調在管理上要化繁為簡。有很多校長喜歡復雜,覺得惟有復雜才能顯示自己工作的復雜性和自己領導地位的重要性,從而證明惟有自己才能擔此重任。因此,可以口頭傳達的事情偏要下個文件;用文件能通知的事情,偏要舉行個會議;會上本來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偏要甲強調、乙重復、丙補充。再如,許多學校的規章制度到了繁文縟節的地步,裝訂成厚重的一大本用來證明自己工作的成就。老師們看都不想看,能記住嗎?校長也未必能記住。再有,我認為校長完全可以追求“每天在辦公室一張報紙一杯茶”的幸福局面。而多數校長不這么想,他怕老師們說他不稱職、不辛苦。于是,許多校長就會“為了做事而做事”,他們“做事情只是為了填滿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時間。”不客氣地說,這樣的校長越是做事,教工就越是平添了無謂的忙。教師已經反感透了,于是老師們每天疲于奔命,疲于應付,創造力迷失,哪里還有效率?
我認為,把管理做簡單,就是讓老師們感到簡單易懂好執行,但把管理做簡單卻要求校長必須要有非常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求校長對學校管理的規律要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在操作上追求簡單。因為,工作簡單是高效的重要標志。
實際上學校管理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老師們喜歡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最公平的工作模式。老師們無非對工作的簡單要求是:別當班主任,讓自己輕松些;代一個好班的課,既省勁兒又出成績;職稱早些評上,工資早一些兌現;能被評為先進,工作能被領導認可;學校福利可觀。僅此而已。而以上這些事情,在我們學校,校長都不管,干部們也不管,都由老師自己決定,由老師自己做主。因此,老師們常說:“我的未來我做主,我的學校我做主。”
一、領導充分放權,賦予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自由雙向組閣自己團隊任課教師的權利
我主張自由選擇。我校一個年級設有三個組長,每個組長領導6個班級。這樣,不僅給年級組長創造了競爭的空間,也給老師們提供了選擇的空間。我校“年級組長組閣班主任——班主任組閣任課教師的體制”,賦予了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更多的自主管理年級的空間、權力和責任,使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擺脫了更多的行政干預,產生了巨大的積極效應,促使老師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學校的生機和活力得以激發,營造了和諧的人文精神和氛圍。這種“雙向自由選擇”的組閣制,產生了如下的可喜局面:
1.激活了內部活力,產生了競爭的局面。
(1)一個年級三個組長間的競爭
(2)一個年級若干班主任間的競爭
(3)同一學科任課教師間的競爭
2.打造出了精誠團結、合作向上的年級組團隊和班主任團隊。
“自由組閣”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彼此雙方決不草率確定組合,老師們會從脾氣、性格、業務能力、責任心等方面慎重地進行選擇,從而確定自己的工作伙伴。這樣就避免了過去那種搭擋間步調不一致、不和諧、政令不暢通的局面,從而會打造出一個精誠團結、合作向上的年級組團隊和班主任團隊,也就使團隊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會圍繞在組長和班主任的旗下,形成一股合心力、凝成一種向心力、促成一種順心力、合成一種創新力,從而推動學校和諧向上、可持續發展,為名師的生成催化了一種氛圍。
這樣的團隊才能緊密團結,做事能擰成一股繩,能將學校的一些好的課改措施、好的科研課題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實和執行。
3.產生了人人爭當班主任的局面。
4.產生了人人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局面。
過去我校有個怪現象:每年安排人事前,年級組長紛紛請校長吃飯,意圖是想要幾個好老師。校長安排完人事,大家都不滿意,總認為校長偏心了,不公正了。平時工作不努力的老師,校長批評哪個,哪個都不滿意,都認為校長對自己有偏見。其結果是人人不滿意,大家都處于一種懶惰狀態中,不思進取,不愿作為。學校死氣沉沉,教育沒有活力。自從實行“自由組閣”制后,人人上崗需要競爭,干得不好或為人處事不好的老師,自然不會被組閣,就要自動下崗。就這樣,保險箱打破了,鐵飯碗敲碎了,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和不作為思想得到了遏制,不聽話的、不負責任的老師全沒有了,這就自然地逼迫老師們不僅要努力作為、奮勇爭先,而且還要寬容大度、團結同志。就這樣,不支持組長和班主任工作的“刺頭兒老師”沒有了,團隊合作精神形成了,危機意識取代了懈怠意識;快馬加鞭取代了滿不在乎,為實驗中學奠定了實現“質的飛躍”的基礎。
所以說,“自由組閣”最大的亮點在于解決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解決了學校的執行力問題。
事實證明: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選擇。沒有選擇,只能導致停滯、僵化、封閉、保守和落后;沒有選擇,就不可能有發展。我們的社會之所以拋棄了完全的計劃經濟體制,就是因為它給經濟造成的選擇性空間太小。我們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體制,那是因為它給經濟帶來了廣闊的選擇性空間。有了自由選擇,就產生了自由競爭,就形成了我校今天這種優勝劣汰的局面。有了選擇,教師就會主動地打造自己,形成自己不同的特色和風格,學校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創造出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教育世界。所以,我校無論是課堂教學改革還是教育科研,根本不用人為推動,已經形成了自動、自覺的局面。
二、構造“團隊評價與獎勵”,制約了年級組長拉幫結派搞小圈子。
我校實行“個人評價獎勵”與“團隊評價獎勵”雙軌并行制
1.個人評價
(1)教學質量評價
獎勵名次的進步幅度:進步一名得+1分,退步1名得-1分。內容包括:均分的進步與退步;培養優秀生、合格生的進步與退步;每個學生“檔次”的進步與退步。(一學期評價與獎勵兩次。)
(2)綜合素質評價
每年年終評價一次。我們設立了一個打分細則,這一細則囊括了我們對教師的所有要求。包括“得分項目和失分項目”。得分項目包括:工作量、額外工作、擔任班主任、班主任考核名次、教學質量進步幅度、論文論著、獲得獎勵、參加學校集體活動、集體備課、師徒結對、講公開課、群眾評價、搞科研等。失分項目包括:教案、判作業、作業類型、作業評價、聽課、遲到、早退、請假、不參加集體備課……
獎勵時,把全體教師分成八個組:班主任組、語數外組、物化組、政史地生體組、音美勞心(理)組、體育教練組、行政組和干部組,每個組按人數比例進行獎勵。
2.團隊評價
(1)年級組團隊
把年級組中組員得分總和作為年級組團隊得分。
(2)班主任團隊
把給本班任課的所有教師得分之和作為班主任團隊得分。
(3)學科組團隊
把本學科中所有教師的得分之和作為本學科團隊得分。
(4)其他團隊
政教團隊、教導團隊、電教團隊、辦公室團隊、總務處團隊、年級組長團隊、環節以上干部團隊。
因為有團隊的評價與獎勵,這就限制了組長組閣人時走后門的現象,也限制了班主任組閣任課教師時走后門的現象。使真正認真工作的教師聘到了崗位上,使不合格的教師下崗。
由于組閣是雙向的,若組長工作不透明、不公正、不維護組員,則組員完全可以來年去其他組工作,使組長失去民心和人氣。這就制約了組長的工作作風,使得組長工作必須民主、公平公正,必須以人為本,組內決策必須得到大多數老師的認可后方可執行。這樣充分喚醒了老師們的主人翁意識,把學校真正還給了老師,使辦學朝著“教師治校”的方向努力。因為學校是大家的學校,每一個老師都有責任把學校辦好,都應當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正所謂“學校興亡,我的責任”。
三、教師的一切待遇都由“評價打分”來決定
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直接關系到教師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就會挫傷部分教師的積極性,出現評價的抑制效應,背離了評價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操作制度,是實施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評先、評優、職稱工資兌現、績效工資發放、年終獎發放以及送老師外出學習培訓,都從打分中由高到低選拔,打分不參與任何人為因素,不用評委,不用投票,不用開會,而且每個教師的得分不是逐年進行累加的。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年輕教師的積極性,使“老名師”不能用夕日的功勞坐享一輩子,因為“把把洗牌”、公平競爭,使“老名師”不敢懈怠。就這樣,大家你追我趕、公平競爭,促進了“新名師”的脫穎而出。
四、改革帶來了神奇的效果
目前,隨著管理改革的深入,在我校悄悄地出現了許多奇跡。
奇跡一:老師們爭著搶著當班主任。因為班主任具有選擇權,并且班主任有加分。
奇跡二:老師們爭著要做份外的工作,生怕自己工作不滿量。過去,只要稍有點成就的老師,就開始拿著病假條子申請少代課。因為過去少代課和多代課,在待遇上一樣,而現在沒有人想少代課,因為少代課的結果是“績效考核打分”上不去,影響了個人的前途和未來。有個別教師因為沒有人聘任而造成工作量不足的,他自己就會主動地去找環節干部,從而再應聘一份行政工作。
奇跡三:優秀的老師全部自覺自愿的超量代課。使得優秀的教師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由于優秀教師的超量代課,就使得教學水平低下的教師下崗或工作量不足。于是,學校安排這些教師當優秀教師的助理教師。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師徒結對”就形成了。
奇跡四:中途請病假的老師,不用教導處安排頂課,班主任已自己找好了給自己班上課的老師。
奇跡五:任課教師搶著跟班主任要課。過去,班里只要有任課教師請假或自習課,總是班主任去盯自習,班主任指揮哪個老師上課,大家都不給上課,都說要回家做飯。現在,大家都搶著跟班主任要課,常常還因為要不上課而生氣。
奇跡六:老師們搶著上公開課。過去,無論是比賽課,還是平時的公開課,誰都不愿意上。而現在,大家搶著上,只要市里有比賽課,我校總是因為報名人數太多而要在學校內部先組織預選,然后送優勝者外出比賽。
奇跡七:請假的老師沒有了。首先,年輕老師結婚不請婚假了,因為提前上班一天會有一天的加分。產假也不多休了,孩子一滿月就主動要求來上班了(過去大都休1-2年)。一方面因為提前上班會加分,另一方面老師們生怕丟了崗位。長期泡病號的,都主動來找領導,說病好了,可以勝任工作了。
奇跡八:各團隊教師主動承擔課改和科研任務。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上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搞固定的僵硬模式。我們的教改和科研以團隊的方式承擔。每個團隊的研究課題由各團隊自己來定,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分工合作,充分把課改和科研落到實處。參加課改和科研的教師,若能認真研究、有成果并能展示,這些教師是可以獲得加分的,也會給團隊加分,并且送這些老師外出培訓、學習、考察、旅游。另外,有教改科研任務的老師,一般業務都會越來越好,并逐步有了自己的特色,在自由組閣中,更容易被班主任和年級組長聘任。
奇跡九:不滿意的、上訪的、對領導有意見的老師沒有了。領導放權,每個人的工作都由自己做主。愿意得高分、當先進、早進職稱,就按照加分細則,多做工作,做好工作;若不愿意當先進,可以不努力工作,但這樣做的危險是下一輪不被組閣,這樣制約著老師們必須努力工作。因此,我校教師雖然不坐班,但絲毫不影響其工作積極性,不影響教學效果。
與過去相比,若教師沒被組閣、沒評上先進,沒有一個人會埋怨校長,只能怪自己。因此,大家心態都很平和,都在暗中較勁兒。
奇跡十:“老名師”不敢懈怠,“新名師”快速成長。我們獎勵的是“進步幅度”,于是老教師和年輕教師就站在了平等、公平的競爭平臺上,“公平競爭”、“把把洗牌”使得“老名師”絲毫不敢懈怠,因為后面“追兵”太多,稍不留意就會退步,就會得“負分”。因此,“老名師”絲毫不敢躺在過去的功勞簿里坐享其成,而年輕的教師有了進步的空間,他們在奮力追趕,全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局面。年輕教師快速嶄露頭角,“假名師”敗下陣來,“新的名師”誕生,一潭死水便攪活了。
奇跡十一:老師們主動與學生溝通,不放棄一個學生。初中學生不很成熟,他們總是“感情用事”,他們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在該老師的課上多下功夫,從而給這個老師得“正分”。否則,情況就會恰恰相反。我們的這一評價政策,使每個老師充分認識到“教師以學生為本,熱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我們的改革悄悄地改變了每位教師,改變了學校的面貌。
下一篇:立定腳跟育人 放開眼孔辦學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