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高中教育常談教育的創新時,更要冷靜地思考傳承問題,我覺得高中教育中傳承比創新重要得多。
用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來說,當前的高中教育更像是競技教育,但體育人才的培養是多樣化的。高中教育只有一把尺子——高考成績,只有文科和理科。
高中學校培養目標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培養目標第一是為社會提供就業準備,第二是為高等學校輸送人才,這樣的定位強調了普通高中的基礎性和選拔性。
普通高中的基礎性,決定了我們要從高中的實際出發。高中教育體系的基礎性,一是教學內容的基礎性,要學習的是有用的有效的知識,要傳承的是有普遍意義的大眾的內容;二是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性。
普通高中的選拔性,決定了我們要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這本來是高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之一,但是目前選拔性目標已經被無限地夸大了,許多學校“唯選拔性”是從,忘掉了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在教育實踐中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結果。表現在學習內容、教育教學形式等方面形成了以選拔應試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對選拔中不要求的東西不僅不作為重點來介紹,有些學校干脆就“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學什么”,于是學生變成考試的機器就不難理解了。于是出現了學生道德缺失,身體素質差,傳統文化及其教育離中學教育越來越遠的現象。這是一件引人深思、令人焦慮的事。
當前,許多學校都在構思創新人才的培養,社會上不斷有個案推出,如“虎媽”、“狼爸”,有人把個別案例的培養方式強加到普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似乎打破常規就是創新。其結果是,愿望也許是好的,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許多應該傳承的方法、手段、知識、文化、習俗都在“創新”中消亡,一些原本應該堅持的東西被“標新立異”的改革取代,其結果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事倍功半。建國以后,我們進行了多次課程改革,但許多學者仍然覺得民國時期的國學教材是值得肯定的。
我們不能排除現在一些專家學者的功利思想,但有多少專家是來自于高中教育一線的呢?有多少關于高中教育的調研不是走過場的呢?又有多少圍繞高中教育的課題不是功利性的呢?在我們高中教育常談教育的創新時,更要冷靜地思考傳承問題,我覺得高中教育中傳承比創新重要得多。
普通高中教育的評價
什么樣的教育是好教育,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這是我們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教育的好壞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是否適合學生當前的需要,二是是否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和終身的發展,三是是否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大的效益。學校好壞的關鍵不在于有多少高樓、電腦等硬件條件,不在于有多少“名師”,而在于是否能讓每位學生獲得最大的教育增值(教育增值:指通過教育,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及身心發展多方面有較快提高的過程。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受教育者和自身比有較大進步的過程,二是和同齡人比有較大提高的過程),能為他們今后發展提供多少幫助。
為什么當前學校教育與社會、家長,尤其是學生的需要出現嚴重的背離,以至于學生在升旗儀式講話時公開對現有教育形式進行抨擊。主要是因為當前高中教育的內容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需要,眾多的教學內容已經嚴重地脫離生活和現實需要,考試更是到了鉆牛角尖的地步。它迫使教師、學生搞題海戰術,標準答案的唯一性已經使得學生不敢去“異想天開”,高考這唯一的指揮棒令學校疲于應付,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做有利于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改革,高考升學率仍然是當前唯一的用于評價學校的基礎指標,不管學校的生源好壞、起點高低,無論學生進步與否等。高中名校間的競爭,都在拼清華、北大和一本、二本。這種盲目的競爭勢必會出現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沒有人去關注那些“二流”的薄弱學校的發展,即使這些學校的老師、領導、學生取得更大的成績,也沒有成就感。高中教育更多地關注“點”,而不是“面”,忽視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何看待當前的高中教育
客觀而合理地評價當前的高中教育確實很困難,而且就全國范圍而言,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校好,有的學校不好。應當說,當前絕大多數從事高中教育的同志是負責任的,包括校長和老師多在認真地按照大綱或課標教書育人。但是,由于對高中辦學目標理解的不明確性,加上政府對教育的理解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對學校的評價上出現了問題,造成了許多學校采取的辦法只是一味地加班加點、苦學苦教,采用延長師生絕對勞動時間的辦法來換取那小小的成績提升。這些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竟然被作為經驗來介紹。學生沒有體育鍛煉,沒有藝術欣賞,沒有中國傳統習俗文化的學習,僅僅看學校考取清華、北大和一本、二本的人數(不管考試人數多少),不看學生基礎,不看教學過程,就看最終結果。
用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來說,當前的高中教育更像是競技教育(我們姑且套用這個體育用語,意為以最終結果排名為目標的教育),但體育人才的培養是多樣化的,有籃球、體操、田徑等,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培養。高中教育只有一把尺子——高考成績,只有文科和理科。競技體育可以按照學生的要求有所取舍,不想練了可以作為健身手段。而高中教育不然,不管你是否有興趣,不管你有沒有能力,華山一條道,你必須按家長、老師的要求走下去,沒有回頭路。這種體制,學生不逆反才怪呢?體育人才選拔是選擇合適的苗子進行培養,而教育人才是全民皆兵,都是運動員。體育中有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而高中教育中全是競技教育。
從當前用工荒、用工難、難用工的矛盾來看,一方面是大量用人單位難招工,另一方面是大批的大學畢業生難找工作,并且工資待遇已經沒有藍領、白領的區別。反映在教育上,是指導思想的問題,重智力、輕德體的現象仍然非常嚴重,“學而優則仕”的情況仍然普遍,大學生畢業后的定位仍然是從事管錢和數錢的行業,而想從事賺錢行業(實體經濟)的人還非常少。這種結構性矛盾可能會造成勞動力的行業分配不均,甚至會出現知識越多越難找工作的情況。另一方面,當前獨生子女背景下的教育存在許多危機和隱患。在城市里,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長期以來都是家庭的中心,養尊處優、唯我獨尊的觀念長期存在,沒有經歷過挫折,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缺乏與人(尤其是同齡人)相處的經驗和辦法,適應環境和社會的能力差;缺乏競爭本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抵抗干擾及逆境的能力。其結果非常令人擔憂。
解決高中教育問題的措施
一是在培養目標上更關注學生作為自然人的發展需要,從課程標準更多地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學的東西能更多地為今后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
二是在評價體系上要進一步完善,更強調在一定的社會區域內的均衡,如果把大學招生指標的分配建立在縣域為單位的體系上,還會有那么多人去鉆牛角尖嗎?還會出現那么多的巨型學校嗎?還會有那么多的學校搶優質生源嗎?要有多樣化的人才觀,不能只看學校考取清華、北大和一本、二本的人數(不管考試人數多少),而是要看該校在貫徹教育方針及高中階段的教育目標、對學生終身全面可持續發展方面所作出的貢獻,要看其在學生成才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要看其培養的學生為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看其培養的所有學生是否人人成才。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來評價高中學校,也許會更有啟示。從社會的人員構成看,那些培養出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不穩定因素(含人群)越多的學校是越不好的學校,反之,社會貢獻越大(各類人才),該校是越有生命力的,就是越好的學校。有的學生現在看起來很優秀,但走向工作崗位后不一定很好;有的現在很逆反,但工作之后很優秀。再者,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優秀人才的評判標準也是多元的。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評價學校不能從眼前的、局部的目標,而要看長期的、可持續的評價思路。
三是進一步強調高中教育規范標準的落實。把落實標準變成一個強制性的硬性指標進行考量,規定學校在完成課程標準的課時和內涵要求上必須到位,規定高中教育底線要求(含德、智、體等),規定學生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才能畢業和升學。
四是在辦學行為上實行統一的游戲規則,在重大問題上要一票否決。在實行校長責任制的同時,強調責任追究制。對嚴重違紀的校長采取禁止再次進入教育系統的做法,不能因人因事而異。比如,許多省份在處理高中周六補課和收費的問題上是禁止收費,而不是禁止補課,這無疑是治標不治本。只有嚴禁補課才能有效制止亂收費行為,杜絕了這種以延長絕對勞動時間為主要手段的學生增值,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益,才能讓學生從疲憊的題海中解脫出來,真正實現減負的目標,辦人民滿意的幸福教育。
上一篇:立足校本教研 鑄就名師隊伍
下一篇:說講研磨結碩果 特色教育鑄品牌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