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學校管理創新不足的局面,直接導致了教育創新不足的狀況。管理創新不夠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認為主要是學校系統的不完善、管理人員的低層次、管理思想及方法的落后等造成的。
創新是組織活動的源泉,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因素。美國管理學家戴爾在《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一書中指出:如果管理人員只限于繼續做那些過去已經做過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條件和各種資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它的組織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墨守成規的組織。在競爭的環境里,尤其會造成衰退。現代成功的管理無一不是以創新為突破口。美國學者平肖第三在《創新者與企業革命》中斷言:不能創新就意味著死亡。管理需要創新,這是逐漸被人們普遍接受的理念。但學校管理創新在我國卻成為一個被冷落的話題。管理的研究早于教育管理,20世紀初是教育管理研究的初始階段。在管理科學發展的影響下,教育管理的研究也逐漸發展。從上個世紀50年代教育管理理論的構建階段到7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論運用階段,直至80年代教育管理理論運用的反思階段,教育管理始終在運用著、嫁接著管理的最新成果。那么,我國學校管理創新為什么呈現出遲鈍的狀況呢?我認為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一、從系統論來看,學校作為一個系統存在尚不完善教育領域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最后一個堡壘。
學校雖然作為一個系統存在,但從管理體系來看,它是依附型、封閉型和靜止型的,難以應付不斷變革的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環境要求。系統應該是整體的、自主的,適應環境具有目的性等。但我國學校管理的內涵已經壓縮在執行指令層面,學校只是上層路線的忠實執行者。學校管理缺乏自主性,沒有獨立的地位。學校的封閉管理使學校難以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與環境實行信息與能量的交換。我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高度統一集中,學校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門、政府,學校的人、財、物一切都由上級部門控制,學校成為一種附屬物。雖然,隨著辦學體制的改革各私立學校的興起多少改變了這一狀況,但總體狀況仍舊如此。因此要強化教育管理創新,首先要完善學校系統,讓學校自主權大大加強,成為一個具有自主性的獨立實體。學校具有法人資格,在辦學上、經濟上相對獨立,有獨立的經濟利益,獨立地完成社會所賦予的培養人的任務,改變以往包得過多、統得過死的缺乏活力的狀況,強化學校管理自主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能將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改變為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其次,要讓學校系統成為開放的系統,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管理,參與學校決策,或由社會辦學,建立穩定的與社區聯系的網絡和基地,建立一定信息反饋系統,實現系統之間及系統內部的信息溝通暢通。這一點,興起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校本管理模式應該對我們有深刻的啟示。校本管理模式立足于學校自身,改變了由上級控制的外控式管理,成為內控式的自我管理。它能較充分地實現系統的所有功能和價值。
二、從管理素質看,學校管理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
學校管理難以創新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者缺乏管理理論的素養。經驗型的管理大行其道,管理理論常常被用來粉飾管理者的經驗行為。現代管理的實踐表明,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接受過正規的管理教育。1977年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經理中,88%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已成為現代管理的必要基礎。反觀我國的學校管理人員,外行、閑人比比皆是,管理崗位成了某種級別人員的待遇。這些管理人員缺乏科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而且一味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能力,對“摸著石頭過河”表現出少有的自信,不僅如此,很多人對于管理理論常常有著令人難以理解的抵觸情緒。他們的管理僅僅滿足于經驗層面的滾動、固有經驗的承傳。因此,學校管理創新必須培養創新的學校管理人才。通過完善管理人員的資格審定制度,改變學校管理人員設置的隨意性及“教而優則仕”的選拔制度。
三、從管理思想看,缺少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
20世紀30年代以前,人被視作同工具、機器一樣,只具有使用價值。后來的人際關系理論與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把人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很高的位置,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的非理性主義管理思潮的出現,“一切著眼于人”的人本管理思想得到宣揚。人應當在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信任的氣氛中工作。一切管理工作都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人應成為管理的中心。但是,對管理的維持因素的過分看重,學校管理的實際中,人是沒有得到充分尊重的。將人看作是隋性的而以“嚴”字來當頭,輕信精確常規管理的作用,將人管成機械的僵化的物,從而實現學校的“正常”運轉,這些現象在我國的學校管理中比比皆是。學校目前管理“成就”往往是:盡可能地將學校人員的行為進行全面的精確的刻度,并以經濟手段來描繪人的行為表現。在學校管理創新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教育創新的目標又如何能實現呢?
所以,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學校管理創新不足的局面,直接導致了教育創新不足的狀況。管理創新不夠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認為主要是學校系統的不完善、管理人員的低層次、管理思想及方法的落后等造成的。而這正是違背了整個世界管理發展的潮流,最終造成教育的低效乃至失敗。
上一篇:關于學校精致管理的幾個問題
下一篇:辨證地看待學校精致化管理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