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企業界存在了許多年的精細管理模式逐漸被引入學校管理中,并催生了學校精致管理的理念和實踐模式。下面筆者就學校精致管理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精致管理是針對粗放管理提出的
任何一種學校管理模式的提出都應當是有所針對,有所指向的。它總是在洞悉某種陳舊模式弊端的基礎上,試圖超越之。學校精致化管理是相對于傳統的粗放型學校管理模式提出的。粗放管理是管理的低層次,是經驗管理的一種。這種學校管理模式具有隨機性、短視性、非民主性等特征,往往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章法,想到什么就干什么。在這種學校管理模式下,學校是無法實現走向卓越之境的。
二、精致管理與精細管理是有區別的
“精細”與“精致”一字之差,但含義與境界均不同。精細管理主要是對事物的管理,而精致管理主要是對人管理,是對人的精神的引領和品質的提升。當然,精細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沒有精細就無所謂精致;反之,精致是精細的提升,精細是一種態度,而精致則是一種品質。所以,企業可以精細管理,但學校卻不能停留在精細管理的層面,要提升到精致管理的境界,以更好地促進人的卓越發展。
三、精致管理是需要有保障條件的
學校精致管理的實現不是憑空而就的,是需要基礎和保障條件的。起碼需要以下三個保障條件:
1.一定的物質基礎
精致管理必然是學校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后的產物。精致是一種境界,這無疑是需要物質基礎保障的,如學校的硬件建設、人員經費等。難以想象,一個校園基礎設施破破爛爛,人員經費捉襟見肘的學校能夠“精致”得起來。
2.師生的認同
學校要實施精致管理,必然要獲得師生員工的高度認同,只有師生認同了、配合了,學校的精致管理才能推行下去。也就是管理者要精心營造精致化的校園環境及精致和諧的人際氛圍,形成處處講求精致、人人追求精致的共同價值追求,形成精致的校園文化。
3.得力的技術手段
學校精致管理的實施是需要得力的技術手段來作為保障的。學校管理的各項任務、目標、標準、流程,還有計劃、決策、控制、考核等要實現精致化,都要管理技術手段的介入,如制定精細的制度文本,設計系列科學規范的管理表格,還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等。
四、學校精致管理的應用是有限度的
目前不少教育理論者和實踐者對學校精致管理推崇有加,認為它不僅僅是精細的,而且是有情致的、詩意的,有美感的,認為精致化管理有著科學性、人文性、審美性、有效性等特征。這樣一來,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學校一實施精致化管理便萬事大吉。但筆者認為學校精致管理的應用是有限度的,需要提醒這種管理模式的膜拜者們,沒有一種學校管理模式是最完美的,況且精致管理模式本來就有著自身固有的缺陷。
在學校管理發展的歷程中,出現了很多管理模式,精致化管理僅僅是學校管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也許適合當下的教育現實,也許能夠帶來學校管理效益的提升,但并不意味著這種模式就無法被超越了。精致管理重于細節,但這樣一來極其容易變成限制過多而對師生的關懷過少。學校教育中一些深刻的內容容易被指標化,變成領導處處留心,而師生處處被動。教育中充滿著創造性、藝術性的生成,學校管理不僅需要周到細致,也需要張弛有度,需要為師生的自主發展營造出更大的空間。
上一篇:靠“雷鋒精神”站立的學校
下一篇:學校管理創新的難點之管見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