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有一種現象較為普遍,即“年輕教師臺上站,中年教師團團轉,老年教師靠邊站”,中青年教師當之無愧地成為學校工作中絕對的主角,而大批老教師被有意無意地排斥在關注的視野之外,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部分老年教師自身也產生職業倦怠,滋生了“船到橋頭車到站”的意識,習慣于經驗教學,常以年齡為借口,拒絕教改。我校是一所城區老牌學校,教師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教師平均年齡為四十三歲,五十歲以上的教師占五分之一。為激發老教師的工作熱情,保持他們的教學青春,我們在實行青藍結對工程、名師培育工程的同時,也推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青春煥發工程。
我們的想法
首先,基于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有位老教師在心得體會上這樣寫到:“想當年我們也曾輝煌過,也曾激情燃燒過。如今年紀大了、觀念舊了、名利淡了,新課改、新理念離我太遙遠。要說出成績,還是我們的傳統教學最有效,教改是年輕人的事。”不難想象,沒有了各層面教師參與的教改是不完整的、不徹底的,容易反彈甚至夭折。在學校教改中,只有讓年輕教師“大有作為”,中年教師“中流砥柱”,老年教師“志在千里”,才能構建“年輕教師發家,中年教師當家,老年教師看家”的和諧格局,才能有效實現教學上的輕負高質。
其次,基于滿足老教師心理的需要。大多數老教師有著自我實現、受人尊重的需要,希望自己的教育生涯圓滿,渴望成為年輕教師的榜樣。因而,他們也有強烈的專業發展訴求,不愿意被新課改拋棄。“千萬別以為成長是年輕人的事,我們一輩子都在成長”,是他們的真實心聲。成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向上的力量、生命的張力。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要讀懂老教師、尊重老教師、成就老教師。
我們的做法
引導學習名師精神。學校積極倡導老年教師學習名師,克服職業倦怠,不吃老本、再立新功,保持心態年輕和課堂年輕,尋求自我突破。在教學樓走廊的醒目位置,我特意選取一首小詩激勵老教師:如果你的生命中不斷攝取瓊漿玉液,如果你保持生命中旺盛熱情,如果你不斷去愛,那么,不管日子過得多么飛快,不管一個個生日消失得渺無蹤影,你將永遠青春。
優先提供學習機會。鼓勵老教師參加學習培訓、聽課觀摩,轉變其教育教學觀念,激發其投身教改的熱情;激勵他們掌握現代教學手段,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駕馭課堂教學的水平;創設機會,讓更多的老教師出頭露面,走上教師論壇,與中青年教師分享教育思想、教學經驗;參與教研,讓老教師發現自己的教學特點、長處,總結教學流程和操作系統,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開展教改課例展示。每一學科推薦一至兩名老教師執教,要求課例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對課例進行錄像,各教研組在課后回放、討論、評課,全校教師開展書面評課并組織評比。這一活動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老教師的教改理念,而且老教師的不甘落后、嚴謹教學給了年輕教師無言的教育,推動了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舉辦教育教學研討周。今年恰逢我校兩位優秀女教師退休,為挖掘其閃光之處,總結其教學風格,表彰她們的突出業績和敬業精神,學校決定舉辦教育教學研討周,并進行精心策劃、周密安排。我們為這兩位教師制作了課堂教學實錄;向全校教師展示了她們的教案、作業本、論文集;整理她們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照片,制作退休紀念冊;組織了“感謝師恩”主題班會,班會由學生主持;召開教師座談會,由這兩位老教師發表退休感言,與同事們分享人生經驗和人生哲理。學校還規定,每學年結束時都要拍一張學校教師的全家福,讓老教師坐在前排中間位置。
我們的成效
在精神狀態上,老教師老當益壯。有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主動請纓,承擔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連兒子結婚也沒有請過一天假;有位老教師行動不便,每天上課都得彎曲著身子站在講臺上,吃力地板書,卻從沒有向學校提出工作上給予照顧的要求;有位語文老師除完成學科教學外,還發揮自己的專長,主動承擔校報校刊編輯、指導學生象棋等工作,與過去的表現判若兩人,被同事們戲稱為“長大了”。
在專業發展上,老教師不甘人后。施老師推出語文五字教學法,潘老師總結出數學“問題導學”模式,沈老師的課前五分鐘學生活動環節精彩紛呈。他們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根據自己的優勢申報拿手項目,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指導學生競賽,成績突出,在市縣各級比賽中摘金奪銀。他們通過社團的受歡迎度和學生競賽成績體現自己的價值,享受職業成就帶來的幸福和尊重。
在提攜新人上,老教師不遺余力。青藍結對,碩果累累。最典型的莫如三位社會學科教師,薪火相傳,堪稱祖孫三代,現已成為我校該學科的半壁江山。他們相互勉勵、相互促進,成就一段師徒佳話。有位老教師曾深情地說:“這是一所值得人們留戀向往的學校。一旦你進入這所學校工作,你就會受到身邊領導和同事的感染,產生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沉重的責任感,你會不知不覺地為之輝煌、昌盛而拼搏。”
上一篇:談教育改革與創新
下一篇:中學教師管理的難與易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