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為認同而教育
校長論文 認同而教育 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 自主實踐

為認同而教育

作者:王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第一中學662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11/12
分享到:

作為一名在西部邊遠地區堅守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終在思索教育能為國家、民族和地區發展以及孩子們的幸福成長做些什么。經過認真思索與反復追尋,我所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一中最終將辦學理想與信念聚焦在“為認同而教育”上。

尋找推動學校發展的正能量

作為校長,我先后任職的三所學校里都不同程度地遭遇過學校的認同危機。這種危機在我現任職的烏蘇市第一中學曾尤其突出。成立于1952年的烏蘇一中作為一所北疆名校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幾年,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學校每年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外流,教職員工的信心受到影響,師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對烏蘇一中的認同感普遍下降。特別是去年高考失利,學校面臨著巨大的認同危機,作為烏蘇一中的校長,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真正體會到了“沒有高考過不了今天”的含義。

然而,僅有高考是一定過不了明天的。如何激發全校師生的熱情和認同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重塑一中品牌?推動學校發展的真正力量究竟是什么?為此,我苦苦思索。

在辦學過程中失去的認同,還應該從認同上尋求出路。我認為,人性中自我認同的缺失以及學校所面臨的認同危機,一定與學校教育中對“為認同而教育”的缺失有關。因為當一個人沒有自我認同的時候,也很難有國家與民族的認同,而當一個人沒有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時,勢必沒有了自我認同的參照。

在新疆這個少數民族地區,討論認同問題的意義十分重大。我對認同的理解是:在認識自身、民族、文化、國家基礎上的一種共同努力與追求,以及對自身、民族、文化、國家的認可度和歸屬感。作為一名在新疆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中學校長,我面對的是來自本地區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師生,在師生中加強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認同而教育”,其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統領的“四個認同”的學校教育,即“認同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學校教育要強化對學生“四個認同”的教育,并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學生認同家鄉的養育和發展,認同學校的教育和培養,認同自身的意義和價值,認同他人的價值和貢獻,從而在獲得社會和他人認同的過程中,做一個有認同感、有歸屬感的人。

在認同中確定發展軌跡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思考:對于認同感的缺失,教育何為?學校何為?校長何為?抓手又在哪里?

2011年7月底,烏蘇市政府對教育系統進行布局調整,將原一中和原五中兩所高中合并為新一中,搬遷至烏蘇新區,我被任命為新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懷著復雜的心情,帶著“為認同而教育”的信念,我接受了這份重托。

新校園,新階段,新起點,必然催生新希望。傳承歷史,再創輝煌,是擺在我面前的責任和使命。梳理一中歷史,總結辦學經驗,提振一中精神,讓師生認同“為認同而教育”的辦學理念,并在教育教學中踐行這一理念,是學校的首要工作。

作為一所位于新疆腹地的普通高中,面對來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學生,學校教師只有傾注真心、真情、真愛才能在各族學生之間形成尊重理解、溝通交流、團結互助、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才能在他們正在成長的心靈里種下愛他人、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的種子,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凝煉出“為認同而教育”的辦學理念固然重要,但在辦學過程中踐行這一辦學理念,并形成辦學特色,則任重而道遠。為此,學校新的班子成員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確定了初步的方案。

一是整合教師隊伍,通過專業考試、技能測試等方式選拔和分流教師;二是通過競聘上崗、雙向選擇,建立一支工作熱情高、充滿活力的中層干部隊伍;三是清產核資,整合搬遷,完善新校區的教學設施和設備;四是著手進行校園的硬化、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五是規范學校管理,加強教師培訓,改革課堂教學。這一切,都是為了盡快把新校園建設成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功能完備的自治區一流花園式學校,達成整合資源、凝聚人心、穩定教學、提升品位的學校建設目標,讓新一中的師生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為新一中贏得更高層次的社會認同。

常態化落實是硬道理

學校將“四個認同”的教育常態化、系列化、多樣化,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

德育常規活動。學校堅持落實每天升國旗制度,規范師生升降國旗禮儀;每周一進行國旗下的演講,確定學生演講主題;舉行普法征文活動,利用學生大會,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和特殊紀念日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比如通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公民道德建設月、民族團結月、讀書月等主題活動月,世界無煙日、節水日等主題紀念日,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提高公民素養,增進民族團結,關注社會進步,培養環保意識……我們所做的工作也可能是其他學校都在做的,但將這些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成常規,就能上升到校園文化和德育特色的層面。

主題班會活動。學校各班主題班會活動形式多樣,內容精彩:高一新生的"我愛我的班"和"創建和諧班級、共建美好校園"主題班會以加強凝聚力、認同班級、愛護校園為內容;高二年級“感謝有你——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將感恩教育從對身邊人身邊事的感恩,拓寬到對自然、對社會、對祖國的感恩;高三主題班會“超越夢想”和“逆風飛揚——直面挫折”,從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健全人格的角度,強化學生的自我認同和社會歸屬感。

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的研究性學習特別關注學生在其中感受社會、家鄉變化、體驗家鄉文化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新疆、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從而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關心家鄉發展和社會進步。

自主實踐活動。學校開展的特色活動有:高中生辯論賽,語文、英語課本劇,科技發明制作比賽,歷史知識競賽,主題多樣的各類演講比賽等。這些自主活動在學生中間有著很大的影響,活動指導教師在這些活動中確定了多樣的主題:愛國感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社會熱點剖析、科研精神培養……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精彩的展示,每次活動都在不同程度上踐行著“為認同而教育”的理念。相比校內特色活動,學校更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各年級學生參觀烏蘇市啤酒廠、中電投烏蘇熱電廠等工廠企業,讓學生真切感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激發愛家鄉愛新疆愛祖國的熱情。學校還定期組織師生走訪農場牧場,穿越戈壁林場,考察泥火山,調查梭梭林……在自然和野外,師生們團結協作,深入觀察走訪,獲得了在課堂上不能獲得的感受和成果,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手段,也在無形中體現并踐行了“四個認同”的教育。學校還成立了愛心幫扶站,每位在校師生都是愛心幫扶的志愿者和潛在對象。他們捐錢捐物,資助困難師生,幫扶各族貧困市民,在烏蘇當地產生了積極影響。雖然微薄的錢物資助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受助者的所有困難,但幫扶中的那份溫暖和愛心,拉近了人們的距離,靠緊了彼此的心靈,也維護了民族團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辦學實踐中的感悟,“為認同而教育”的理念在我心里越來越明晰,也越來越堅定。我深深地感到,“為認同而教育”任重道遠。但是,我更堅信,當大家認同感增強的時候,再難的事都可以辦成。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观看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