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更新觀念 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
校長論文 管理模式 學校發展 學校管理 辦學品位

更新觀念 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

作者:姜小衛 渭南市杜橋中學850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10/4
分享到:

一、奠定學校發展的精神“支點”

我們近十年高中教育在硬件要求上較高,通過創標準化、創示范已經推動了高中教育的發展。但今天的學校最大的問題已不是硬件、資金的問題,學校最缺的應該是“魂”,是精神的“支點”,是對現代教育的真切理解與融入個人生命之中的積極實踐。沒有靈魂的學校就只能是訓練學生的工廠,是培養讀書的機器,不可能成為年青一代心智健全發展的樂園。筆者以為造成這種缺失的原因有三:一是整體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使得學校個性不明;二是利益考量影響辦學基本方向;三是官本位的管理模式影響學校權力的方向。筆者是一名高中校長,站在這個角度來認識,校長人格是學校的一面旗幟,名師是學校的一雙“眼睛”。校長不只勾畫學校發展藍圖,更重要的是奠定學校發展的精神“支點”。教育的發展向校長提出了三項使命,第一,切實推進教育公平,以實現重點發展向均衡發展轉變,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第二,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以實現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進一步推進教育創新。第三,學校有風格就有教育的活力,要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實現由規范發展向特色發展的轉變。所以,我們每位校長應結合學校的發展現狀,確立本學校的辦學理念,將辦學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學生等各個領域,并內化為全體教職員工的行為,形成學校辦學的靈魂和精神,從而提升辦學品位。

二、弄清學校發展的真正“內涵”

內涵就是文化品位,是學校的教育精神。在商品意識日益濃厚的現代社會,學校更應保持自己的神圣與高雅。如果背離了教育原則,急功近利,追逐浮躁的聲名,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暫時的利益,但終究不能長久,因為教育是育人的事業,真正能夠評價學校教育質量最權威的人是自己培養的學生。新時期的中學教育,面臨著新的任務和課題,特別是素質教育戰略的實施,對學校的德育、教學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深化素質教育,探索有效途徑和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黨中央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培養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這是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發展的方向。可以這么說,基礎教育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與“漠視生命”的短視行為與“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緒有很大關系。上高中的學生與家長們都有這樣一個固定的思想軌跡:“受教育”=“上大學”=“熱門專業”=“高薪工作”,這已經成為裹挾學校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的一股洶涌甚至不可阻擋的潮流。

在其影響下,高考科目的“學科化”知識越來越得到強化,而關系到學生人格、氣質、風度、情緒等等非學科領域的教育則被人們逐漸淡漠甚至完全遺忘、消失殆盡。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學科知識堆積”的產物,缺失了文化底蘊,缺失了人文素養,難以成為棟梁之材。而這樣的教育行為,有可能使教師們同級重復,難以應對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這樣的教育是難以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有位校長曾提出過“教育的生命即是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設計、教育模式與教育行為必須有利于學生的生命成長,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才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校教育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個教育過程。對學生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對教師而言,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個業務過程。它是關系教師和學生生命發展的,這才是對課堂教學的價值的深邃思考與透徹認識。

今天,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因為它關乎整個人類的命運和未來。我們應該在努力提高青少年文化水平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善良、寬容等良好品行。顯然這需要我們自身具有大氣的胸懷和眼力,站在比書本、比試卷、比升學、比科技等更高的層面上去思考、去回答、去踐行。我們所有的學校和家長應樹立教育孩子先成人后成才的觀點,為孩子的終生負責,為孩子的幸福奠基。

三、找準學校持續發展的“正途”

學校持續發展的正途究竟在哪里?多年來,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教育專家、學者都在不懈地探討研究,許許多多的學校都在用自己的成功實踐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回答這個眾目聚焦的大命題。我也曾從一個普通政協委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悉心思考、認真調研,試圖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來回答這個問題。

考察成功的學校,大多都有以下特點:它們不甘被淘汰,奮發圖強,從改革課堂教學入手轉變了師生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學校的主要領導帶頭搞教改,帶頭上課、評課,以身示范,領導既是改革的領導者,又是改革的實踐者;他們把課堂教學改革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用行政的手段推動課程改革,保證了新的教學模式在全校的推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高中階段,面臨日趨加大的升學壓力和日趨嚴重的高考評估,進行教學改革,如履薄冰,險象環生,稍不注意,就會跌得慘重,這種擔心使高中階段的教育改革大多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是光打雷不下雨。但許多學校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高中階段的改革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須的。他們對課堂教學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減少授課時間,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把自習課還給學生等做法,是教師由“教書匠”向“科研性”教師轉化的有力措施與保證,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合乎當前教育教學實際的,也是極有利于新時期的高考要求的。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真正推行高中新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解決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從而大幅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

四、確定學校發展的“關鍵”

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頗有成功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不少是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全心全意、公而忘私的典范。他們是真正對得起“春蠶”“蠟燭”這樣的光榮稱號的,他們也真正算得上“師表”“楷模”“榜樣”。但要成為一個高山仰止的教育家,成為一個景行行止的開拓者,除此之外,還必須在傳統與自我的基礎上,敢于走出傳統,走出自我,開拓一條屬于自己又合乎教育教學規律和當前教育形勢教育要求的嶄新道路。

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并不是淡化教師的作用,恰恰相反,從一定意義上講,它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培養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學業優良的全方位高素質的社會建設與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這樣看來教師的人格水平、道德情操、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說來,真正從意識上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勢在必行。所以我們新時期的教師應摒棄功利,遠離銅臭,為人師表,打造精神特區,用高尚的情操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來。

五、改革學校管理“模式”

傳統的金字塔式層級組織結構管理層次多,管理跨度小,雖然有管理嚴密、較易協調、信息權威性強等優點,但是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層級組織結構由于管理層級增多、管理關系復雜、管理協調困難也帶來了監控成本增加、激勵力度下降、信息傳遞緩慢、變化反應遲鈍等一系列問題,這些不利因素最終會導致組織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造成組織徹底失敗,因此需要通過分權、加快決策速度,實施快速反應等措施獲得生存和更大的發展,于是扁平化管理理念應運而生。扁平化管理在教育系統是相對于層級組織或條式管理提出的。

扁平化組織結構是將所有學生教師的管理下移到年級組,任命年級組長。年級組負責整個年級學生教育、教師教學、生活服務等,也就是一個年級組就相當于一個學校,變學校過去的處室負責制為年級組負責制。這樣減少中間管理層次,從而減少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延滯和信息失真,加快對競爭的動態反應,使組織的能力變得柔性化,反應更加靈敏。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內耗減少,依賴性減弱,組織結構中不會因為某一職能部門的突然缺損而導致組織癱瘓。在普通中小學管理中如何設置合理的組織結構,充分體現扁平化管理的民主、科學、高效的優點,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不斷探索。

六、形成提升辦學品位的“特色”

一所擁有真正特色的學校,就是一所個性化的學校。辦學個性化是學校的追求。因此,許多學校都非常注重特色建設。有些學校把特色建設當作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但是,目前人們在理解學校特色上存在許多困惑。有人稱之為“教育特色”,有人稱之為“特色教育”,還有人稱為“辦學特色”。

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學校特色的理解不盡相同。著名教育學者孫孔懿先生認為,所謂學校特色就是“辦學主體刻意追求逐步實現的學校工作某一個方面特別優于其他方面、也特別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的穩定的品質”。綜合不同學者的觀點,結合自己的理解,我對學校特色概念作如下界定:學校特色是學校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教育風貌和辦學風格。所謂“獨特的”是指一所學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個性的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作風。誠然,我們周圍的學校雖然距離全國的名牌中學相差甚遠,但全國名校的發展也是循序漸進的,我以為只要我們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確定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特色,并不遺余力地去奮斗,我們的學校也會逐漸地顯示處強大的生命力。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有限公司 | 日韩动漫精品一区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