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自己的管理和學校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除了積極讀書及時充電之外,我主動“走”起來。“走”起來,讓我們的發展充滿了機遇;“走”起來,讓我們走出了管理的瓶頸;“走”起來,讓我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起來,更讓我們走上了事業的新高度。
生活中有一種高原現象,它是指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后,身體因海拔高度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等癥狀,再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在一個崗位上歷練多年達到一定高度后,想再進一步提高也很困難,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工作中的高原現象。這種現象是制約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繼續發展的瓶頸因素。截至目前,我擔任校長已經十多年,進入了一個發展和管理的高原期。為使自己的管理和學校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除了積極讀書及時充電之外,我主動“走”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走下去發現任何學校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關鍵是學校的管理者能不能發現這些問題。要發現這些問題,學校管理者必須走下去,不能只坐在辦公室與教師、學生談話,更要走到教師的辦公室、教室,與教師、學生進行深度的交流,傾聽師生的心聲。
與教師交流,在交流中聽聽大家的怨言,這些怨言往往是改進我們工作的切入口。比如,個別教師比較缺乏敬業精神,晚來早走,破壞了大家的心理平衡。與中層干部交流,從中發現管理的癥結。比如,現在很多教師不愿意擔任班主任、個別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后不愿意再擔任有學業水平考試的教學任務。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作為校長,發現這些問題后,一方面自己要做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問計于教師,希望學校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教師的建議往往能給我們提供思考問題的新視角。曾有一幅漫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幅漫畫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在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問題。
走進去研究有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熟視無睹。怎樣來解決發現的這些問題,校長應該認真分析,調查研究,查找資料,甚至是當作“小課題”進行研究。只有用研究的眼光,校長才會發現現象背后的本質,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和策略。
不少校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學校活動開展得稍多時,部分班主任就會有意見。怎樣解決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找案例說服教師,支持學校德育處安排的學生活動。我首先給教師講,育人包括管理育人、環境育人、課堂育人、活動育人、師表育人等途徑。其次,拿出有力的論據,讓教師信服。中國教育報曾發表過這樣一個調查結果: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活動中,對自己影響和幫助最大的是什么?其中,校會占6.2%,團隊活動占20.6%,班會占15.5%,班主任個別談話占25.5%,教師的言傳身教占32.2%。再其次,要求班主任通過開展活動,抓住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這樣的研究能說到教師的心坎上,最終達成共識。我確信,有共識才能共進。走進去研究,使我個人和學校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走出去學習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時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重要。我認為,要突破自己辦學的高原現象就必須走出去學習,走出去開展校際交流活動是有效的途徑之一。走出去學習時,一定要帶著問題,不能漫無目的。在管理中,我發現這樣一些問題,課間操的質量想進一步提高,有點困難;學生活動怎樣才能做成課程,怎樣開設選修課;入校教育開展哪些活動,實效性會更強。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后走訪了三所學校:一所是臨沂莒南六中。該校的課間操可謂是全省第一操。我們主要考察他們是怎樣解決學生課間上廁所問題的、課間操是如何組織的、配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沒有剪輯等。回來后,我們先模仿、再改進,形成規范,最后通過開展比賽進行強化,形成示范,不到兩個星期就徹底改變了原來學生做操不認真、亂說話的現象。一所是山大附中,主要學習該校選修課的開設情況。我們帶去了三個問題,一是怎樣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二是校本課程的開設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三是學生走班選課的過程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還有一所是濰坊廣文中學,主要學習入校課程、離校課程、活動課程、引橋課程。我們主要關注的是這些課程的內容有哪些、是怎樣開發的、實施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
當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時候,我們學習的目的非常清楚。當真正弄清楚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發展提高的機遇就來了。走回來實踐
發現了、研究了、學習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實踐,通過實踐來檢驗對工作的思考是否正確、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成效。到山大附中學習選修課開設情況之后,我們回到學校就組織教師研討、論證,然后付諸實施。我們制定學校的課程規劃,調查教師的愛好特長,讓教師自己報名開發教材,進行課程認定;制作宣傳海報,發動學生自主選擇;教導處動態調整,實施課程,不斷完善。在選修課開設過程中,我們確立了全員參與、自主選擇、動態調整三項原則。經歷了教師能開什么課就開設什么課的起始階段,到現在學生喜歡什么課就開設什么課的深化階段。一年多的選修課開設,讓我們嘗到了甜頭,第一次派出五人參加省航模比賽,就有四人獲省一等獎,一人獲省二等獎;信息技術奧賽、科技創新小制作、模特大賽、演講教育、學業水平考試等都在區內遙遙領先,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再比如,在推進新課改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一課一模”的課改要求,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校高峰老師以班級為單位,率先提出了“圓桌教學”的課改設想,學校給予大力支持,派出去學習,沉下來研究,完善了課堂教學的改革,系統整理了圓桌教學的策略、組織形式、理論支撐、操作程序、評價方式、課堂常用語言等,同時也讓高峰老師得到快速的成長。“走”起來,讓我們的發展充滿了機遇;“走”起來,讓我們走出了管理的瓶頸;“走”起來,讓我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起來,更讓我們走上了事業的新高度。
上一篇:培植學校文化 促進內涵發展
下一篇:立足實踐造就教育家型教師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