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學校發展
校長論文 學校發展 教育力量 校園文化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學校發展

作者:劉志英 濟南高新區第二實驗學校827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9/8
分享到:

在城市化進程中,原本的鄉村學校合并組建了新學校。怎樣抓住發展契機使之脫胎換骨上臺階,辦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成為濟南高新區第二實驗學校掌門人劉志英10年來傾力而為的事情——

文化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巨大力量。好的文化,可以浸潤教師心靈,體現于學生的日常行為之中,從而磨礪出一所學校的特色與氣質。

師生無論在哪、做什么,都以有品位、有智慧為標準,品慧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漸漸形成了團隊的集體人格,逐漸成為學校的文化符號。

師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學校精心設計的品慧文化變成了品牌,為學校發展贏得了更多支持。  

什么是推動學校發展的根本力量?10年辦學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文化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巨大力量。好的文化,可以浸潤教師心靈,體現于學生的日常行為之中,從而磨礪出一所學校的特色與氣質。

我想驗證一下,重新喚醒的教育力量有多大

2004年8月,我帶著憧憬多年的教育夢想來到新建的濟南高新區第二實驗學校。連綿的雨季延長了建設工期,快開學了,新學校還在建設中。占地116畝的校園讓我激動不已,這在城市新建學校里幾乎不可想象。

新劃入高新區四個村莊的526名學生,被分成7個年級、14個班,成為新學校第一批學生。由于學校建設還沒有完工,學生被安排在原來的三個村小進行銜接教育和軍訓。8月28日,我來到臨時學校,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黑屋子、土臺子和泥孩子是什么樣,學生那帶著陌生、羞澀和好奇的眼神讓我至今難忘。我問學生:為什么要上學?學生們齊聲回答:學知識。我又問:學了知識干什么?學生們則高一聲低一句地回答:不知道。我進一步問:喜歡讀書嗎?學生們回答:不喜歡!我又問:那喜歡什么?長大了要干什么?學生們又答:喜歡玩兒。長大不知道干什么。

不假思索的回答齊整整地穿透破舊的教室,飛向低矮的農房,我的心沉了又沉。這就是我要放飛教育理想的地方嗎?這就是高新區要屬意打造的第一所現代化、國際化學校的辦學基礎嗎?為了這次競聘上崗,我除了集20年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儲備之外,還閱讀了大量的教育經典、廣泛汲取了國內外優質學校的辦學經驗,但面對這樣的基礎,我還是陷入了沉思……競聘校長答辯時構建新學校的侃侃而談,面對此情此景我感到太不對路子了,盡管事先早已知道我的辦學起點是農村學校。

擔憂歸擔憂,日子還是要往下過。我清楚地記得,那年開學典禮,市局領導、管委會主任、各局局長都來了,全體學生和家長在臺下就坐。依程序,上級領導先后講話,最后輪到新任校長講話。此時,我發現原本安靜坐在學生后面的家長,全部站起來擁到可以清楚看到我的地方,站著聽完了我的講話,然后是經久不息的掌聲。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在這個看似蠻荒的地方,淳樸的百姓多么希望有優質的教育!他們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寄托在學校身上,而我則承擔了這個神圣的使命。

千難萬難,選擇了就不退縮,無論多難都要堅定地走下去,路總是會蹚出來的。我想驗證一下,重新喚醒的教育力量到底有多大?

文化是學校的精氣神,它讓師生有了一個共同愿景

新學校的起點是原來的村小,多方整合起來的教師隊伍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包括教師、學生和家長在內的教育共同體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和目標。“蒙化民心,引領民風”“辦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學校”“一切為師生的最優發展”“充分尊重、嚴格要求、主動發展”的辦學思想就這樣在師生和家長的期待中逐漸醞釀并堅定起來,它讓師生有了一個共同的愿景和追求。

但是,選擇什么樣的辦法使這些思想盡快落地、使這樣起點的學校完成城市化進程,讓這些失地農民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艱巨的任務。

“品生慧,慧升品”,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地方,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圍繞著人來進行,并且需要通過育心來達成。我們將校訓確定為“礪志修身,求知育慧”,學校用品慧文化滋養師生的行動,并且每日內省:我的舉動有品位嗎、我的做法是智慧的嗎?師生無論在哪、做什么,都以有品位、有智慧為標準,品慧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漸漸形成了我們團隊的集體人格,逐漸成為學校的文化符號。

我們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研究的心態設計規范當下、成就未來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系。更重要的是,學校沒有一股腦兒地將各項制度砸向教師和學生,從而引起過度的壓力和抵觸,而是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標準和目標,使制度逐漸變成師生的內在自覺,規范著教育教學活動,形成用品慧來內省的工作習慣。如教師工作條例、領導值班制度、學生會少先隊晨檢制度、年級段長負責制度、以學科組為單位的團隊考核制度等,都發揮著規范、引領、評價和激勵的作用。各盡其責的工作機制,使我這個校長也得以有時間抽身出來讀書、思考和進修。與此同時,我也一直鼓勵教師要踏上學校發展的列車來成就自己的事業。如今,當品慧閱讀、品慧講壇、品慧教研、品慧學子等校刊、校報及各種個人工作室、社團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在學校涌現出來的時候,我想,這或許就是品慧管理制度和文化所結的碩果吧。

課程實施、研發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一所學校不同于另一所學校的精神氣質和底蘊所在。針對學校社區文化薄弱、學生家庭文化氣息欠缺的實際情況,我們兼顧中小學特點,構建了“7+1”(小學“6+1”)課程體系,每天7節課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三級課程,每節課40分鐘,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下午安排一節特色活動課程,發展學生的特殊素養。學校至今已經開發出六大類30多個項目的特色活動課程。學生喜歡參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課程,學校就以教師的名字命名工作室、俱樂部等,鼓勵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發揮專長,將自己的才藝變成學生的特長。如高雅靜工作室就帶出了一個小提琴弦樂團,在各級演出中頻頻獲獎,小有名氣;呂雅婷傳統美術工作室開發了中國結、版畫、中國年畫等傳統美術項目,社團成立以來已有169人在全國少兒美術大賽中獲獎。還有舞蹈、電子琴、二胡等社團,都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中發揮了作用。為推動書香校園建設,鼓勵學生買書、藏書、讀書,學校開展了家庭小書架、班級圖書角創建活動,在初中開展品慧閱讀、小學開展品慧故事比賽等活動,以彌補學生家庭文化氛圍的不足。在課程開發活動中,教師的品位提高了,課程實施智慧提升了,學生也變得自信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消費觀念、審美情趣發生了極大改變。

師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學校精心設計的品慧文化變成了品牌,為學校發展贏得了更多支持。前幾年,學校發展的經費中,有一半來源于社區的無私幫助,而學校教師專業的發展,如果沒有專家的悉心指導,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生機勃勃的成長。

制度規范的力量有限,而文化的力量無限

學校文化是否被認同,最有發言權的應當是學生及家長。在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學校發展中,學生的變化是最顯著的:校服越來越整潔了、普通話越來越標準了、行為越來越文明了、習慣越來越好了、學業成績越來越高了、視野越來越開闊了。當這些顯性變化呈現在家長眼前時,家長也感到由衷地欣慰,從內心感受到這所學校不同于以前的學校,也打心眼兒里感謝學校為孩子提供的高品位、高智慧教育。家長的心理歸宿通過孩子的成長得到了體現,當他們再來學校時,就會穿戴整齊、就會注重言行、就會不再亂扔亂吐;家長會上,他們開始做筆記了、不再隨地抽煙了。學校“蒙化民心,引領民風”的目的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達成了。通過實踐,我越來越意識到,學校不是一座孤島,她是與社區、學生和社會血肉相連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的誕生、成長和成熟是學校成長的外因;而內因則是學校能動地選擇辦學思想和精心培育的學校文化。學校發展歷程也使我對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制度規范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文化的力量無限。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五香丁香婷婷天堂网 |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