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2月29日清晨,上課的鈴聲敲響后,在海口市第七中學某教室的后排,已年過花甲的國赫孚,像班里認真聽課的孩子一樣,時而埋頭記錄,時而苦思冥想。
下課之后,他和任課老師總結交流,針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建議。從1976年就開始了教育事業的他,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也曾是天津中學校長,現在是以海口市第七中學為基地的國赫孚海南省卓越教師工作室導師。作為候鳥型人才,這兩年國赫孚每個學期都會到海南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教育工作。他說:“我與海南的教育工作已緊密不可分割了。”
國赫孚與海南教育事業結緣于2012年。從那年開始,海南省每年都會組織十六七名骨干教師到天津中學學習一至三個月。學習期間,這些教師接觸到了“六環節”教學法。
2014年,國赫孚從天津中學校長的崗位上退休。2015年11月,在海南省的組織下,國赫孚海南省卓越教師工作室成立,推行“六環節”教學方法。
所謂的“六環節”是指2009年國赫孚提出并構建實施的“天津中學六環節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由“引入-自學-交流-展示-反饋-總結”六大板塊構成。“現在的教育把學生都培養成了做題的機器,但對學生而言,打造自主課堂才能培養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
對于這個方法的運用,海口市第七中學的語文老師鄧垂煥深有感觸。“以前我們上課,總是提出問題讓學生被動接受。”鄧垂煥說,這種“植入式”的教學方法,常常讓學生感到昏昏欲睡。在和國赫孚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溝通之后,鄧垂煥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把想法寫出來再交流。
不久之后鄧垂煥發現,原本并不活躍的課堂現在變成了學生們交換意見的場所,學生們暢所欲言,鍛煉了表達能力;通過記錄想法,學生們把知識點梳理的更清楚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說起目前海南教育的現狀,國赫孚坦言,無論從硬件設施到師資力量,都與內地一些地區有著明顯的差距,然而讓國赫孚贊許的是,每一位工作室的教師,在學習并實踐“六環節”教學方法上都積極敬業。
國赫孚形象地說:“‘六環節’的學習最終目的就是推動由‘個體戶’走向‘互助組’,再由‘互助組’變成‘合作社’。”教學方法不再孤立,教師由學習到實踐通力合作,在變革的路上齊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