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2013年陜西省出臺了《陜西省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標準條件(試行)》(以下簡稱《標準》),這是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舉措,無疑也對學校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方向起著指導性作用。在《標準》中強調了師德要求、農村任(支)教工作經歷,淡化了教學論文而強調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成果,要求中小學教師在一級以上(含一級)職稱評定中有一定的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經歷或主持輔導至少一個學生社團活動的經歷。通過今年的實際評價操作,在此談一下自己對《標準》的實踐體會。
一、操作中較突出的問題部分年輕教師工作10余年,沒有鄉下任(支)教工作經歷,而一些市、縣明文規定晉級必須有鄉下任(支)教經歷,導致不能晉升職級;對班主任等工作經歷是工作以來還是任現職期間存在分歧,從字面意思講,“班主任經歷”即可認為工作以來曾擔任過班主任,但《標準》中又要求“二級教師要能夠勝任班主任工作,一級、高級教師要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績顯著,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班主任工作經歷……”,如果任現職期間未擔任班主任等,談何思想教育方面成績顯著?
出現問題一的原因是一些年輕教師畢業分配到城區,基層又沒有為教師提供鄉下支教的平臺所導致;問題二分歧的實質是教師不愿當班主任,造成任現職期間無班主任等工作經歷。這是最突出的問題。
二、對最突出問題的認識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層單位。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指出:“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 200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二條:“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因此學校各部門一切與學生相關的工作都是通過班主任工作來落實,班級的正常運作與否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班主任工作執行力在很大程度直接影響著學校決策的實施。據調查,造成中小學教師缺少班主任工作經歷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班主任工作量比一般任課教師要繁重得多,長期處于思想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壓力也大得多。據調查,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工作熱情高,愿意接受班主任工作;一部分中年教師業務能力強、奉獻精神強,成為學校骨干,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教師明確表示,“當班主任是評職稱的需要”。 正是因為班主任工作繁重和壓力巨大,很多教師不愿意當班主任。一旦學校安排班主任就以身體狀況不佳、家庭特殊困難等理由逃避當班主任。
2、教師所面臨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復雜。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家庭獨生子女,交流合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感恩意識,社會對學校、教師的期望值過高,學生和家長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一旦師生之間有了沖突,因為學生是未成年人,責任似乎都是教師的,班主任似乎沒有批評學生的權力,很少有人維護教師的權益。教師似乎成了弱勢群體,班主任也越來越難當。
3、部分教師任班主任機會少。如中小學的微機教師、通用技術、體音美教師所任課班級多,相對于一個班周課時不多,當班主任不利于學生跟班主任的溝通了解,還有象初中的化學教師,只有九年級才有化學課,這些都是客觀不利條件。另一個原因,不是每個教師都能當一名合格班主任,一個連自己專任學科都搞不好的教師在班級缺乏威信,肯定不能勝任班級管理。一名不稱職的教師影響的是一門學科的教學,而一名不稱職的班主任影響的是整個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4、班主任待遇太差。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應該使班主任既有精神待遇也有物質待遇的,但在一些學校幾乎體現不出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教師只能服從于學校安排,有些學校至今還在執行幾十年前每月7元的班主任津貼標準,教師當班主任的積極性自然不會高,效果肯定也不好。
5、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在《標準》中要求有一定的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經歷或主持輔導至少一個學生社團活動的經歷等方面,但一些學校特別是高中面對高考,除過體音美等培訓小組外,也沒用其他的學生社團活動,教師自然也就沒有主持輔導學生社團活動的經歷。
三、解決問題的設想由于在許多市縣沒有實行評聘分離,一些市縣為了加強學校管理,要求在任職期間必須有幾年班主任經歷,或班主任經歷長的教師同等條件下晉職優先,確也有學校管理的難處,但更要解決實質問題。
1、尊重班主任勞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班主任待遇。十八大提出要尊重誠實勞動,200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十四條:“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課時工作量,確保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班主任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在績效工資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傾斜。對于班主任承擔超課時工作量的,以超課時補貼發放班主任津貼。”第十六條:“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第十九條:“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對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定期予以表彰獎勵。選拔學校管理干部應優先考慮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優秀班主任。”第二十條:“學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檔案,定期組織對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獎勵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這些明文規定的政策依據從班主任的職業發展、職務晉升、參與學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獎勵等多個方面強調了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給予督促落實,對于鼓勵班主任長期、深入、細致地開展班主任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2、提供展示平臺,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中小學校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人選擇,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實施多元化評價機制,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服務社會意識為目標,結合校情組建各類課外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推進學校特色化、多樣化、優質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教師支持輔導學生社團活動提供平臺。
3、對“輔導員工作及社團活動經歷”的界定要明確。如對擔任少先大隊輔導員、中心小學或中學中層及以上干部、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生管人員、課外活動校級優秀輔導員、完小校領導和教導等視同班主任崗位經歷;指導課外活動、社團活動或興趣小組等以及組織愛好小組正常開展課外活動的體育、音樂、美術教師,從事電教、實驗、勞動技術課教師等均可視同班主任崗位經歷,便于評價的操作。
4、應賦予基層市縣自主權。基層市、縣可在大政策的前提下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細化方案,既然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如教師任班主任積極性不高,可以考慮任職期間曾任班主任作為一個要求,或者班主任經歷長的優先評審,利于學校的管理。
評價是管理的手段,評價的目的在于管理,有利于學校管理的評價就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將促進學校的發展,給教育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們相信陜西教育未來將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譜寫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