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由此看來,一任校長既要讓一個學校的靈魂得以延續與生長,也要不斷地讓一個學校的歷史得以豐富與發展。筆者曾擔任了十多年的中學校長,“究竟給學校留下了什么?”在我退下來的時光里,經常反復地在追問。
看得見——用心改造校園環境。搶抓機遇,適時改善校園環境,是校長義不容辭的職責,關鍵在用心。即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以高度的現實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把自己的智慧和群體的智慧較好地結合起來。一是要做好規劃。校園里面大到一亭一樓一場地,小到一花一草一標牌,都要盡可能在規劃之中。做規劃既要充分發揮校長的獨特智慧,博采眾長,唯我獨有;更要合理采納規劃設計部門專家的意見,尊重科學,提升檔次。二是要規范建設。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設計有內涵——寓意學校物質文化的特點;施工講規范——確保建設的質量與安全;外觀見亮點——彰顯辦學理念與育人風格。三是要發揮功能。校園環境本身就是一本獨特的教科書,校長和師生員工既是這本書的參編者,也是這本書的拜讀者、享受者。校長既要傾其心智帶領廣大師生續寫新的篇章,也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師生員工閱讀欣賞,感悟真諦。
記得住——盡力培植學校文化。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因為校長是學校文化傳播、培植、生長的引路人。作為一任有生命力的校長,衡量的標志在于是否發展了學校文化。主要體現在確立辦學理念、推進“三風”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和形成學校精神等方面。筆者在長陽一中(湖北省示范高中)任校長的2001年底即確立了“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的辦學理念,并賦予其全員性、積極性、互動性和差異性的特征,較好地詮釋了“以尊重人為前提,以發展人為目標”的辦學思想,突出了個性發展,強調了教學相長,符合學校的現實性,體現理論的前瞻性。這一理念的確立,贏得了廣大師生員工的自主接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從而促進了良好“教風、學風、校風”的形成,煥發了“真誠合作、自主競爭、勤奮努力、追求優異”的學校精神,教學質量連攀新高,辦學效益突飛猛進,創造了學校發展史上的新輝煌。
想得到——真情成就師生夢想。校長的核心目標就是運用科學理念,創設良好環境,竭力滿足師生的積極發展需求,真情成就師生的夢想。一方面,校長要真心實意地為師生搭建成長的平臺——構建高效的激勵機制,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筆者在長陽一中任校長期間,致力于這一平臺的搭建,構建了“三三制”的校本研究模式。即:遵循三立足原則——立足于課堂教學,立足于教學方式的改變,立足于師生的共同成長;形成三注重機制——注重過程,注重合作,注重評價;開展三個一活動——一周一次備課組集體備課,一月一次學科教研活動,一學期一次全校性的教育教學大競賽。現在看來,正是10年前探索出的這一模式的有效引領,為學校適應新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大批名師脫穎而出,一屆屆畢業生高考大獲全勝。“真正關心師生的校長,就是傾心為師生的發展給力。”另一方面,改善學校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人際氛圍,也是校長的重要職責。
“家和萬事興”,學校也是這樣。筆者在任校長期間,始終把建立和諧的學校人際關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當好人際和諧的引導者,尊重師生,善待他人,不高傲,不蠻橫,以師生之心為心;二是滿腔熱情地為師生排憂解難,把人文關懷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遇到師生患病盡早看望,老師家中老人去世前去吊唁,師生遇到自身難于解決的困苦主動關心、想方設法予以資助,等等。三是用明確的學校人際目標作引領——“互敬互讓,互助互愛,互聽互評,互學互贏”。同時,校長還要量入為出地提高教職工的待遇,盡可能緩解老師們的后顧之憂,讓老師們能心安理得地去潛心教學,實現各自的職業價值最大化。
一個有品位的校長,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給學校所留下的東西是“看得見、記得住、想得到”的。有品位的校長生活是值得品味的。
作者簡介:田第元,男,土家族,中共黨員,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全國化學會會員,湖北省高中校長協會理事,華中師范大學首屆免費師范生導師,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歷任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第一高級中學校長、教育督導室主任督學,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近30多年。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國民族教育》、《中小學教師培訓》、《學校管理》、《湖北教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30多篇。
上一篇:“錯誤”的教育味道
下一篇:必須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權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