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被調到現在的學校任校長,新到一個學校想做些改變,我提出了“應用信息技術,改變課堂生態”的改革方案,領導班子討論時,有的領導就提醒我說:校長啊,你知不知道我們教師的年齡結構啊!平均46歲了啊,你讓他們去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技術,能行嗎?再說,他們的教學習慣、教學風格已經固化了,你想改變他們該有多難啊!
過了幾天,一位數學教師找到我,說:“校長啊,你能保證,我們應用了信息技術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成績嗎?”我說:“肯定啊,因為我們應用信息技術就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啊。”
話雖這么說,理也是這個理,但是要從心里徹底說服他們還是需要時間的,怎么辦?我想:先從改變做起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想說的是:中國那么大,教育信息化都是怎么搞的,讓我們的教師走出去看一看。這幾年,我們學校60%以上的教師都有過出省培訓的經歷,全國很多培訓現場都有九中教師的身影。在我的學校,培訓真的變成了教師的福利待遇!
培訓如何實施?我們的殺手锏就是追蹤式培訓。追就是追到辦公室、追到教室、追到家里,追到你無法回避,手把手、一對一,當然我們也經歷了由認識、技術、課堂、課程,這樣一個梯次培訓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
硬柿子vs軟柿子
俗話說,柿子先挑軟的捏。但是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我主張:先捏硬柿子,硬柿子捏完了,軟柿子就不用捏了。硬柿子是什么?是骨干教師、老教師,他們的問題解決了,青年教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一位數學教師,有一天,我跟她說:你最近忙嗎?她說還可以,我說:你陪我去考察幾個學校。回來后,她感觸很深,說:校長,我也想試一試。我說:好啊!她應用智動課堂系統,進行課堂檢測,幾秒鐘反饋結果就出來了,她說:“校長啊,我一天要做的工作,它幾秒鐘就解決了,真是好用啊!”從此,她的應用就開始了。
馬兒吃草的故事
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給馬兒草吃啊!
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的“草”是什么?我們認為,是網絡應用環境,其中包括教學平臺、學科工具軟件、電子白板、移動終端等。我們在跟公司合作首先考慮的是要讓公司的產品和應用更智能、更便捷,最好是“傻瓜式”的操作。
所以,當我們解放了教師,為他們減負增效時,應用才會受到歡迎!
非常“6+e”
要想實現應用的常態化,我們認為,載體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學校實施了“6+e”的教學策略。“6”很好理解;“e”是什么?e是網絡,e是資源,e是技術,e是應用。“6+e”教學策略,讓我們的課堂發生巨大的變化。課堂變了,教師變了,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們更關注個性化學習了,也更加關注創新思維培養了。
上一篇:大數據分析 助力學生個性發展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