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務實創新,基于人大附中培養基地身處辦學一線,自身的辦學思想、學校的辦學實踐成果以及生成性資源等,可與校長學員及其學校共享,以此促進校長學員及其學校的發展,帶動促進其所在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育人為本,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是教育部今年開啟的“校長國培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中的高端培訓項目。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下文簡稱“人大附中”)通過競標,取得了校長國培計劃培訓資質,成為全國八個培養基地中唯一的中學基地。對人大附中而言,這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那么,如何找準自身優勢,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成果?注重務實創新,基于人大附中培養基地身處辦學一線,自身的辦學思想、學校的辦學實踐成果以及生成性資源等,可與校長學員及其學校共享,以此促進校長學員及其學校的發展,帶動促進其所在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育人為本,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共和國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每一所學校都是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
調研先行,問題入手
2015年4月,校長領航工程啟動,為實現培訓個性化,做到培訓方案量身定制,人大附中培養基地成立三個調研組分赴八所校長學員的學校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校長匯報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評價、訪談中層干部和教師代表、聽評優質課以及進行全體教職工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員校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考察和了解。
通過聽取校長學員匯報,人大附中培養基地了解到,校長學員的工作經歷及其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自身專業發展及其學校發展情況、個性化培養需求及名校長工作室情況等。通過與校長學員及中層干部召開座談會,一方面就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的目的及意義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就校長的教育實踐及教育思想的梳理、提煉及宣傳推廣情況進行交流,了解學員校及其校長的發展優勢與不足、挑戰與機遇等。通過聽取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評價,一是了解學員校的發展及在當地的影響,二是爭取這些部門對校長培養工作提供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通過對學校中層干部、教師代表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學校發展特色與優勢、校長辦學理念、教學改革、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職工對校長的印象等。通過聽評優質課,了解學員校課堂教學改革狀況、教師專業能力及學生的基本情況等。
此外,人大附中培養基地依據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和《普通高中校長專業標準》,設計了“校長專業發展情況調查問卷(初中\高中)”。問卷圍繞專業標準中“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六個方面以及“教師的幸福感、教育效能感、教學效能感、學生發展滿意度、學校發展滿意度,校長的管理能力、專業理念、工作態度、廉政及工作業績”等主觀感受設計結構矩陣,包含70個問題,涉及校長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調研組成員在八所學校共發放問卷1242份,回收有效問卷1165份。通過問卷調查與分析,對八所學校及其校長的發展狀況有了較為透徹的了解,為做好校長個性化的培養工作奠定了基礎。
基地還指導各校組建了宣傳推廣聯絡小組。同時,還推動校長學員成立校長工作室。校長工作室成立后,調研組成員與各校校長工作室學員進行交流,了解這些工作室學員自身及所在學校發展狀況、需求、對工作室主持人的印象等。這也使調研組成員從其他學校的角度對基地校長學員有了進一步了解。
經過方方面面的考察調研工作,人大附中基地將更準確、更有針對性地以校長學員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校、校長、校長工作室的發展為目標,突出個性化培養特色,以解決學員校發展難題為著眼點,促使校長個人在教育理論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得到比較大的提升。同時,還將使校長個人的專長能夠更加凸顯、特色風格更加鮮明,提高學員校的辦學質量和輻射示范能力。
平行視角,實踐導航
相對于大學組織的對中小學校長的培訓,由具有豐富辦學經驗和資源的優秀中學來進行培訓,這是國內的首次探索,也是一個改革。
在培訓中,人大附中基地將充分發揮校長學員的作用,構建校長專業發展共同體,促進校長專業發展。基地校與各個學員校各有不同,有大有小,有各方面特別優秀的一流學校,也有整體比較均衡但某一方面特別突出的學校,各自有各自的思想,各自有各自的實踐,各自成就各自的精彩。這種“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培訓資源,而“不同”背后的“相同”,可能就是我們要探尋、敬畏和堅守的教育規律。所以,這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僅靠人大附中基地校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把基地校和各成員校的所有資源都集中在一起,九所學校形成一個團隊,才能將整體優勢發揮到最大。
同時,基地也聘請大學、科研院所的理論導師來指導,提升校長學員的理論素養和理論視野。人大附中基地要求校長學員,將自己辦學實踐中的問題和難題聚焦為研究課題,先用理論指導實踐,再在實踐的基礎上用理論反思自身的實踐經驗,凝練自身的辦學思想。在這樣的不斷循環中,積聚發展的正能量,提升自己,發展學校,并在區域內帶出一批好學校。
人大附中培養基地以首席專家為總導師。在理論導師的選擇上,注重由學員自主選擇那些與自己辦學實踐結合密切、方向一致,能夠對學校獨有的辦學實踐進行理論提升的專家。如果學員現有項目中已經有了對口的理論導師,可由培養基地繼續延聘;如果需要更加合適的專家來做理論導師,基地可負責去高校或研究機構聘請。基地對于實踐導師的配備,則以人大附中校長團隊為主,以外校專家校長為輔。基地既堅持理論導師、實踐導師與學員一對一的結對指導教學,又注重導師團隊與學員團隊的共同體建設,交叉指導,相互交流,由此使得校長領航班成為一個在討論和互動中共同進步提高的團隊。
優勢互補,團隊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作為一名中學校長,最主要的工作應該就是“創新”,將創新作為遵循教育規律、詮釋教育規律的主要方式。即創新是方式,按教育規律辦教育是根本。這是人大附中基地對學員校長的一項基本要求。
人大附中作為基地校,多年來最為注重的就是創新。這體現在學校的校訓以及學生的培養目標里,更體現在校長的辦學思想及其辦學實踐的方法論里。人大附中注重創新,這些創新來自對學生的愛、尊重和發現。
學校到處都體現創新,突破能創新,變通能創新,融合能創新,融匯能創新,執著追求卓越、求真務實激發創新,反思與壓力、理想與目標、基礎與實踐推動創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時時、處處、人人、事事都能創新。
人大附中有很多創新的案例,那么,創新的過程理念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不斷地思考與尋找,不斷地尋找與變通,在變通中尋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決策。比如,本次集中培訓前我們設計深入到八所學員校去調研,就是一種培訓過程與方法的創新。此外,基地在校長培訓中還特別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創新。
一是培養目標架構的創新。注重從校長學員自身專業發展、所在學校的發展以及以名校長工作室為載體引領區域教育發展等三個維度,系統地設計三年培養總目標和年度分目標。
二是培訓課程的創新。總體上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中,包括每年至少兩次的集中培訓。對此,我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如7月11日至14日舉行的首次集中培訓,我們設計的主要課程包括首席專家論壇、名家引領(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報告《新常態下的創新》)、校長學員辦學思想與辦學實踐報告、校長學員對話首席專家、人大附中道德教育創新之路、人大附中學校文化建設創新之路、人大附中課程與教學創新之路、人大附中教育科研創新之路、人大附中藝術教育創新之路等模塊。其中,我本人作為首席專家的報告是《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校長》,它以人大附中豐富的創新實踐案例,詮釋了好校長必須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法制精神和改革精神,必須進行學習、建設、發展、創新、務實和人格等八項修煉。另據不完全統計,人大附中有40多位教師,數十位學生與校長學員分享了他們的精彩和體驗。這樣的現場教學緊扣校長的培訓需求,凸顯了人大附中培養基地的特色,得到校長學員的高度評價。
三是培訓平臺的創新。我們創建了人大附中培養基地網絡平臺,將“名校長工作室”在網絡上集中安了家,使得線下集中培訓與線上及時研討,以及生成性資源的及時固化融為一體。
四是學員之間的協同創新。經過調研以及本次集中研修,校長學員及其學校的優勢被大家認同,比如山西新絳中學的“導師引領下的半天授課制”、天津復興中學的“普職教育結合”、吉林長春實驗中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長沙雅禮中學的“學術立校”、蘇州振華中學的“蘇式課堂”、遵義五中的“讓人人都有進步”、四川綿陽南山中學的“多元啟智、階梯引領、自主發展”、西安育才中學“紅色文化滋養師生成長”等,都屬于面向明天和未來教育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人大附中基地將以校長學員教育課題研究為載體,積極推動和組織校長學員所在校進行諸如此類領先的辦學探索,并由基地校和校長學員所在校九所學校形成的團隊,對此進行協同努力,各有側重,共同創新,共同詮釋“領航”的精彩。
上一篇:打開學校自主合作發展之門
下一篇:大數據分析 助力學生個性發展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