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經典之價值,教育之精神
校長網 校長論文 創新 精神

經典之價值,教育之精神

作者:劉長銘 北京四中757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6/1/11
分享到:

北京四中印廊位于禮堂之外,所選作品皆為本校曹憲先生之作,其內容之遴選集眾人之智慧,皆為經典,涉及修身、治學、交往、政治等。內容呈現之形式多樣,有直敘,如“以直報怨”、“天下為公”;有字詞拼接,如“不磷不淄”、“恭寬信敏惠”;有“引敘”,即內容本身不整,但可引導讀者去查閱原文,如“北辰之德”、“至圣至誠”、“德不孤”;也有針對時弊之句,如“名不虛作”;還有些內容則見仁見智,法門不一,如“君子不器”,等等。印章字體風格各異,且備有說明,學生可由耳濡目染知曉篆刻藝術。

經典乃人類精神之結晶,為百誦不煩、百聽不厭之篇,歷經百千年數十代人磋磨品賞,其價值歷久彌珍。然對經典之理解,或其內涵與價值,應當且必然隨時代之進步而日益豐富。譬如“君子不器”當如何理解?我以為,我們可以理解為君子非用途單一之器物,應多才多藝,不拘于一器一技;或曰君子非俗常術士,身懷小技,應追求精神崇高,具有人文情懷,所謂“士志于道”;或曰君子胸懷之坦蕩而博大不可以器量;或曰君子非任人擺布之器,應具獨立之精神,奔放之思想,健全之人格;或曰君子非僵化形固之器,應終身進取,追求卓越,永無止境;或曰君子非被動填裝知識之器,應勇于創新,貢獻新知于社會;或曰君子應超凡脫俗,仰望星空,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或曰君子非容器而僅向社會索取,而應服務社會,大效于世;或曰君子非他人捏塑而成之器,應內省其身,所謂“善不由外來兮”,“我欲仁,斯仁至矣”;身為今之教者,吾等也不可視學生為器物,被動受教,而應喚醒其自覺,促使其主動,等等。上述釋義,雖多有牽強,但并非完全虛造,亦不失為對經典之現代注讀,算是古為今用罷。然而,此“今”非彼“今”也。我常以為,先人之述在各個時代之“今”中若不具有“時用價值”,必早已沉沒于歷史長河之中而難以綿傳至今,必不成其為經典。故于經典而言,與其說經典具有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不如說其具有各個時代之“時用價值”。所以為經典者,必因其內涵之可適、普適且不斷豐富與發展。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為精神之依托正是經典之價值所在。精神無可依之枝者,有如飄離失所、無家可歸之人,何談幸福?如果說,技能乃生存之必需,而精神于生活則萬不可缺。技能有拙巧之分,精神有高下之別。生存說到底是“不死”,此與其它動物無異,而生活則屬人類獨有之存在形式,除衣食飽暖之外,還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天下為公等精神追求。故教育為人類所獨有之活動,其要旨在于精神之養成。由此而論,學校應訓練與養育并重,惟其后者,不可偏廢,乃學校教育之根本。忽視精神之養育,而專注技能之訓練,實為舍本而逐末者也。所以,北京四中尤其倡導師生閱讀,讀名家傳世之作,且提倡諸生深入實際,習得經驗,如游學、社會實踐、公益志愿活動等,以圖精神養育之功效。可以說,閱讀經典、服務社會是北京四中學校精神之重要部分。

今我輩面對世界多元文化之格局,祖先經典固可為可依之枝,但此枝亦需不斷供給養分,保持其生命旺盛,方能為我輩精神之支撐,我輩方能從中獲得今日所需做人之底色、行為之準則、做事之智慧。因此,作為傳承人類文化的方式之一,教育應不斷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內涵,與時俱進,弘揚其精深之智慧、博大之精神,此實為我輩責無旁貸之使命。

是為序。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又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日本免费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