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論文 生涯教育 教育現象 校長網
全面實施生涯教育
一個值得我們教育者關注的現象是,中學階段學生們死盯著“分數”過著“苦行僧”的日子,進入大學后找不到學習目標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很多家長(微博)和老師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學深造,學生埋頭苦讀十二載就是為了一朝“金榜題名”,在報考大學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往往很盲目,因為不了解自己適合什么,也不知道那些專業的真正內涵,完全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一旦進入大學,才發現自己缺乏興趣或不能勝任自己所選的專業學習,最終喪失了學習動力和目標。
產生這種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學生生涯教育的缺失。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對中小學生職業規劃研究已開展多年,在一些地區也小規模地開展試驗,但至今沒有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
所謂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就是讓中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學會職業決策,從小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從職業生涯教育的功能看,中學階段教育是生涯教育的關鍵時期。因為中學生處于職業生涯的成長期和探索期,是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和幻想,開始逐漸認識自己,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機會,并開始關注、探索職業的意義和未來的發展。 職業生涯教育實質是面向未來的教育,讓學生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心理準備;讓學生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打好基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明天的我能做什么,今天的我該做什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中學開設職業生涯課,實施職業生涯教育,既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又符合當前中學教育實際,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引導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