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過,教育有的時候是需要激情與夢想的。這句話勾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思緒。作為一名校長,我曾無數次在夜深人靜獨自靜思一個問題: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恰逢本次教育局要求每位校長書記說說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想以多年來不斷思考的問題說說自己的教育追求:努力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
基礎教育的使命無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人格和智慧。當前的教育一定程度地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培養,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績,把學生大量時間用在機械重復的作業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占據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和學習興趣的低落??上攵@樣的教育顯然不能適合學生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為我們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是去尋找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探索適合學生的教育。
那什么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學生的教育呢?我想是堅定自身教育信仰,理清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始終清楚自己所服務的學校需要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第一,培養什么人?這是學校育人目標的定位問題。根據杭師大附中學生特點、教師特長、學校特色,我們把“努力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并對學校培養目標作如下的合適定位:突出人格為先,注重學生“三自”(自尊、自信、自強)精神教育,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發展需求,構建多樣有效的課程教學體系,整合民族和國際教育資源,實施多元融合教育,努力培養“一全三有”(素質全面,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國際視野)富有朝氣的現代公民。
第二,怎樣培養人?這涉及到學校育人方式的設計問題。杭師大附中學生應具備怎樣的一般素養、核心素養和特色素養,才能與育人目標相匹配,才能彰顯出學校的教育是適合學生的發展?如何把這些核心素養(如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認知素養、心理品質)和特色素養(如生態素養、跨文化交流素養)體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體現在我們的課程上?這需要學校頂層設計并科學開設相關課程,使之更加符合教學、教育規律,更加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保證學校教育工作具有適切性和有效性。
第三,如何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是學校育人路徑的選擇問題。針對目前的教育現狀,適合學生的教育顯然是一種理想狀態,然而作為教育人需要一種理想的教育情懷,必須努力探索。基于杭師大附中“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我們對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路徑作了下列四方面的選擇與實踐:
一是人格為先,傳承“三自”精神教育;二是滿足需求,構建多樣課程體系;三是適合學生,深化有效教學改革;四是多元融合,發揮文化育人作用。
適合學生的教育又如何由合適的教師去創造性地實施呢?
適合學生的教育如何由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實踐,需要我們邊實踐邊思考。因此,作為校長希望與學校每位教師一起教而思教,加強理性思考,注重自我修煉,提升學術素養,不斷追求卓越,致力于“不讓學生的精神去流浪”,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理想人格,做到“理智地想和有效地教”,讓自己的學科教育過程“充滿思想,蘊含智慧”,成為課程、教學、學校再設計和專業發展的引領者,成為創造適合學生教育的實踐者。
這是一個迅猛變化的時代,努力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也是我們教師的共同價值追求。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改變發生。
上一篇:校長要肩負起的文化使命
下一篇:讓魅力教育在課堂中綻放異彩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