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中學教育功能的再認識——三類學校的劃分
誠然,中學承擔著輸送的任務,但同樣是輸送,由于辦學理念的迥異,實現輸送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下的學校類型:
1、以應試為目標的“輸送型學校”。
一種是把教育的功能僅僅定位在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并以此作為學生發展的惟一目標,單純以追求考分,獲得升學率為途徑。
以應試作為目標的學校,必然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學生的發展目標有階段性和終身性之分,不可否認,升入高一級學校是學生發展的一個方向,但這不應是惟一的方向,但在應試的追求下,學生的多種發展方向容易演變成惟一的升學方向;其二,升學畢竟只是學生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僅僅追求應試,在實際工作中,就容易以爭取這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代替、影響、干擾學生的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從而陷入極端的應試教育。
2、素質教育下的“培養型學校”。
面對輸送的任務和學生多向發展目標,還存在著另外一種類型的學校。他們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來組織教育,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把握教育規律,按照人的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有人稱之為發展性教育,也就是我們現在倡導的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就是構建一種新的育人模式。為了區別于第一種輸送,我們提出培養型學校的概念,顯然,培養型學校中也有輸送的任務,但這里提倡的是多向輸送,學校的工作目標是完全依從學生的發展目標,通過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多向成才,來完成輸送的任務。我們把這種推進素質教育的學校,稱之為“培養型學校”——雖有輸送,卻是一種素質教育的輸送。
這兩種學校的區別在于:培養型學校是自覺運用教育規律,以學生發展作為價值追求來組織教育,這是一種通過實施素質教育來完成輸送的教育。而輸送型學校僅以升入高一級名校的比率作為價值追求來組織教育,這樣容易造成以一種階段性的、功利性的目標代替學生的長遠發展目標,以成人的目標代替學生的目標。在這種教育的價值觀下,容易造成以犧牲學生的發展來獲取成人功利的滿足,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輸送。當然,升學,包括升入名牌大學,就學生個體而言,也是其目標之一,但一旦被刻意追逐,成為集體的目標和工作標準,就演變成社會的、教師的、行政主管官員的功利性目標了,進而惡化為以此目標代替學生的其他發展目標。
上述兩類學校的一個相同特點是:它們都是實踐類型的學校,都嚴格“皈依”教育行政目標,依賴整齊劃一的教改模式,這種情況下的教育改革常常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也往往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的脫離,理論研究層面和實踐操作層面的脫節,偏理論輕操作。解決這一固疾的辦法有二:一是理論研究者走出書齋,深入實踐;二是基層的教育實踐工作者參與教育科學的研究。3、基礎教育更高使命下的“培養—研究型學校”。
顧名思義,這類學校承擔的功能有二:一是培養;二是研究。
當前,高學歷人才的到來,使一部分中學具備了承擔這些研究任務的能力,也使得中學參與教育問題的深層研究成為可能。當然,中學畢竟主要承擔著社會所賦予的“培養”的任務和功能,不是進行純理論研究的場所,其研究任務的重心仍在實踐層面上,這類學校是以教育實踐作為載體和平臺來進行理論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基本內涵為:遵照教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以對學生發展所需基本素養的培養為主要任務;并在完成培養任務的過程中,依據學校自身的人才優勢,以基礎教育實踐領域中的教育問題的思考和教育規律的探索為己任,在思考研究與實踐中不斷推動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當前,一些優質學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培養—研究型學校”的這種品格。二、建設“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價值所在
1、“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建設為居于廟堂之中的教育理論研究與活生生的教育實踐搭建了平臺和橋梁,為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提供了深層的理論基礎。
2、“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建設使束之高閣的、充滿學理之辯、創新之舉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有了發芽的土壤,冰冷美麗的理論有了直接與一個生機盎然的群體對話的時空。
3、“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建設使得一個擁有高學歷、高素質的相對優秀的教師群體有了用武之地。目前,發達地區的一部分優質中學的師資隊伍的學歷構成相當出眾。在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他們還有余力進行更高使命的探索,亦教亦研,邊教邊研才能真正使他們人盡其才。
三、建設“培養—研究型學校”的路徑探討
1、積極創建,使學校具有“培養—研究型學校”的基本條件。2、提高教科研水平,使“培養—研究型學校”的教師隊伍高層次、寬視野。營造“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研究性文化氛圍,或人人參與研究的局面。
3、搭建基于學校自身發展和基礎教育實踐領域的多級教育研究課題,取得一批優秀研究成果。
4、成立高于一般中學教育科研職能的教科研組織機構,任用專職科研人員和招聘兼職科研員,并建立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研究的平臺。
“培養—研究型學校”的提出與實踐,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有進取精神的學校的開拓之舉。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該如何把握才能順時勢應人意,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定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無限廣度的創造力,我們還有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上一篇:西埔中學構建學習型學校行動方案
下一篇:師之患在棄尊嚴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