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校長是戴著鐐銬的舞者。此話一語中的。時下,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課程改革,都需要校長擁有遠大的教育理想,但現實教育中越來越濃的功利性嚴重束縛了校長的手腳。教育理想常常是美好的,而教育現實是殘酷的。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這對矛盾的沖突越來越劇烈。許多校長都感嘆:自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苦苦掙扎。有的校長甚至陷于迷惘之中,教育理想日漸薄弱,這是十分危險的。那么,校長如何應對教育理想和教育現實的沖突呢?
校長必須滿懷教育理想
我常常叩問自己:為什么當校長?答案很明確,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改變一所學校的面貌和精神。毫無疑問,人需要物質的支持,但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撐。作為“一校之魂”的校長必須滿懷教育理想,做一個理想的守望者。有了教育理想,校長才會有高瞻遠矚的思考,才會有超凡脫俗的創造,才會對學校發展充滿憧憬,才會帶著憧憬讓自己的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安居,才會積極主動、全力以赴地謀劃學校的工作,才會斗志昂揚地引領身邊的人自覺地做好每件事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校長不僅要把理想珍藏在教師的夢中,更要把理想播種在學生心中,用理想凈化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生命的活力。可以說:教育理想乃校長之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一個滿懷教育理想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校長,他就是我們的榜樣。
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不能夠有成就,放棄理想意味著走向滅亡。校長一旦忘卻了教育理想,要么平庸要么墮落,有的做了“維持會長”,有的當了“行政官吏”。學校工作只能在一定甚至較低水平上徘徊、循環和重復,辦學沒有特色,沒有品位,沒有競爭力,學校必然會走上薄弱化、邊緣化乃至消亡之路。這絕非危言聳聽,因為理想是行為的動力,理想產生激情、智慧、恒心和感召力。如果說,教育需要理想,那么,我說,校長更需要理想。
校長必須擁有現實感
有人問:校長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行了嗎?當然不行,教育不能坐而論道,要立足于教育現實,校長要有強烈的現實感。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可以用在校長身上。校長要能夠敏銳地適應教育的大環境,當然,這絕不是讓校長在現實面前低頭。有人說,市場經濟時代的教育在日益走向大眾化的同時也越來越功利化。這種功利化主要體現為兩個“唯一”,即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分數,評價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升學率,而“以人為本”和“全面發展”卻成了裝飾品。我們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而“人民”也就是社會公眾中的絕大多數人,卻常常以考試分數和升學率來評價和認同學校,這就是教育現實。校長的現實感主要表現在對當今教育的現狀、趨勢和未來的宏觀洞悉及對自己學校校情、師情、生情和社區情況的微觀把握。有了這些,校長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腳踏實地、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各樣復雜多變的問題和矛盾。校長如果沒有現實感,就只能紙上談兵,就會沒有立足之地,就會失去施展才華的舞臺,就會成為烏托邦式的完美理想主義者。
校長必須把握理想和現實的結合點
有人問: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教育理想和教育現實是矛盾的統一體,我相信,無論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們終究會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矢志不渝的教育理想。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能重建,不要把墻推倒。校長在教育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穿行,要學會找平衡點、結合點和創新點,要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不斷拉近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架一座橋梁,讓理想和現實“天塹變通途”。當然,這條路肯定十分漫長且充滿坎坷,每一個跋涉者一定會遭遇痛苦和無奈甚至迷茫,需要每一位校長有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也許,我們不能超越,但我們絕不能一味屈從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即使我們無法徹底突破和改變現實,我們也不能停止探索,我們要有面向未來的高度,要拿出勇氣,要坦然面對,要義無返顧,有勇有謀地守住自己學校的一方園地,在實踐中敢于批判,從適應到創新,向理想進軍。
其實,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不存在必然的沖突,因為人類活動的本質在于從現實中獲得觀念或理想,再把這種觀念或理想轉化為現實。理想是真、善、美的反映,是通過人們的努力而實現的一種未來的現實。校長當立足現實,面向未來,不被現實中的假、惡、丑所迷惑,堅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實現。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句話:追隨教育理想,緊貼地面行走。這句話也許可以作為校長的座右銘。
總之,我以為,校長必須“頂天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要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胸懷遠大的教育理想;所謂“立地”,就是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教育理想播撒在日常工作中的大小不論的每一件事情中。只有這樣,校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上一篇:學校管理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下一篇:素質教育對學生負責一輩子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