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二十—世紀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
校長論文

二十—世紀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

作者:陳棟 安徽合肥一中2220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3/11/15
分享到:

二十—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國家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足創造型人才的競爭,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因此,素質教育是:二十—世紀基礎教育的主旋律。首先談了我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實踐;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素質教育呼喚創新型復合型的高素質教師,為此提出::二十一世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時代規范。在此基礎卜,提出我校提高教師素質的策略和建議:(1)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素質;(2)構建科學的中學教師教學上作評價體系;(3)營造“我想成為一個教育家”的教師成長環境。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全新社會,“知識經濟社會”,這就必然向教育提出認識人的潛能,開發人的潛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的要求。因此,素質教育成為我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理想教育的追求,對新世紀的積極回應。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因此我們需要建設一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的教師隊伍。

一、我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實踐
(—)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教育領域的素質概念,既承認人的先天遺傳,又承認人的后大習得,認為人的素質是先天遺傳和后天教育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人的遺傳因素是人的索質發展的基礎,但是,人最終是成為身心健康的人,還是殘缺的人;是成為充滿智慧的人,還是愚笨的人;是成為能夠積極主動適應、改造社會、富有創造性的人,還是消極被動地適應環境的人,起決定作用還是后天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素質教育的過程,對于人的自身發展來說,既是潛能充分開發的過程,又是推動兒童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其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社會形態中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我們認為素質教育是教育者基于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并實現個性充分而自由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的是在教育中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都得到比較充分全面的發展,都得到富有個性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有實質性的進展,必須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觀。而課程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和核心環節,素質教育最終要落實在課程的改革和管理上。各校在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上都進行了理論的探索和實踐,下面簡介我校的實踐。

(二)我校的實踐
l、改革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作用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問題幾乎都可涉及到,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培養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所以只有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才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具體做法是:第一,實現內接受教育觀向自主教育觀的轉變,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以“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用權威的話說:“教師是一個引導者,他掌著舵,學生用力把船劃向前方。”第二,結合各科教學實際,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如語文的“階段目標教學”;英語的“五步法”教學、“情景教學法”:生物的“引導發現法與‘綱要信號’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地理的“圖解法”。第三,進行考試方法改革。如物理進行現場實驗考試和口試。

2、開發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合肥—中始建于1902年,原名廬州中學,1955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學校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施教,廣‘育英才”為辦學特色,以“文明致美,勤奮創新”為校風,以“勤研善教,啟智育人”為教風,以“勤、恒、嚴、實、活”為學風。學校形成了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以必修課為主,兼顧選修課、活動課的教學體制,把“全面施教,廣育英才”的辦學思想滲透到學校所有的教育活動——學校課程體系之中。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的質量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了多樣性,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同時每年進行—次特長生評選,這樣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校更有特色,學生的發展更有特長。

二、二十—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是指教師履行職責、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備的條件的總和,是教師相對穩定的品質。教師素質是一個歷史發展的概念,我們認為教師素質包括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時代新要求。
(—)教師基本素質
—個中學教師到底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呢?我們提出中學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四種條件:思想品德條件、文化知識條件、工作能力條件、身心條件。教師的思想品德條件是其潛在品質及其外在表現行為的總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和現代觀念。教師的文化知識條件是指教師通過學習和積累而具有的文化修養和知識含量,以及由此進一步形成的知識結構,它主要包括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教育科學理論。教師的工作能力條件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所具有的心理條件和實際能力,它主要包括教育教學能力、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身心條件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下面是教師基本素質評價指標:

(二)二十—世紀新型教師的時代要求
特定的時代對教育有特定的要求,特定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也有特定的規范。
實施素質教育對中學教師素質至少提出如下新要求。
l、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現代教師,不論是新教師還是在職教師,都應具有獨特的教育思想、教育風格、教育能力,應該對教育活動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自己獨特的事業追求,有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對現代教育發展功能的全新認識,對教育對象(學生)本質的全新認識,對教與學的關系以及師生關系的全新認識。
2、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要使今天的教育為明天的創造服務,必須有一大批具備創新意識,掌握科學的教學規律,把創造教育貫穿于方方面面的創造型教師。創造型教師應具有創造教育思想、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人格,善于根據具體的教育情景,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培養創造性人才。他在教學中,更注重創造民主、和諧、寬容、理解的教學氣氛,更注重討論式、發現法、問題式等教學方法。同時,他還能以創造性人格,諸如自主性、開放性、好奇心以及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去影響學生。

3、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今天,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條常流常新的小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報告《學習——財富蘊藏其中》中強調:“今天,世界整體上的演變如此迅速,以致教師和大部分其他職業的成員從此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即他們的入門培訓對他們的余生來說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求教育內容的不斷更新,更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具有自我深造的能力。
4、具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有此項能力。
5、具有強烈科研意識和能力
時代呼喚科研型教師。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性學習有效進行、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探索、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都離不開廣大教師參與的教育科研,這就要求教師有強烈的教育科研意識,有較強的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有分析和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
6、具有健全人格
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待人誠懇,對真、善、美有執著的追求。胸懷坦蕩,能采納不同的意見,勇于改正錯誤和承擔責任。淡泊名利,甘為人梯。性格開朗,愉快,幽默。

三、我校提高教師素質的策略和建議
《尚書》言:“知之非艱,行之推艱。”如何建立一支德才兼備、富有創新精神、素質優良和具有深厚教師情感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我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根據我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校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是學校建設的一項長遠系統工程,在1998年底我們就著手對該項工作進行研究、探索和實施,現在我們初步體會是:青年教師要迅速成長,除自身不懈努力奮斗外,從學校角度看,主要通過培訓和管理兩個途徑來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l、培訓工作
(1)對青年教師培訓要有明確的目標。從—個合格的大學華業生到—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完成角色的轉變,必然要有—個適應過程、成熟過程,我們對青年教師提出:“3年成熟,9年苦干,12年名師”的培養目標,目標既是對青年教師的要求,也是對他們的激勵。
(2)落實具體的培養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我校對青年教師的培訓途徑是:“傳幫帶、挑重擔、出成果。”傳幫帶是堅持“以老帶新、以老促新”的做法。本著實事求是,講究實效精神,制訂培養教師計劃和培養青年教師責任書,明確新、老教師的職責,新老教師經雙向選擇,學校批準結成傳幫帶對于,新老教師積極性均很高,實施效果也較好。挑重擔是指將班主任、年級組長等重要工作加在他們身上在學科課外活動、競賽輔導、國家和省市教研課題答活動中盡量吸收青年教師參加。出成果則是鼓勵他們大膽創新、脫穎而出,早日成才,34位青年教師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發表論文共26篇,輔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獲獎74人次,其中國家級4人次,省級43人次。
培洲方式靈活多樣。如有計劃安排教師出國參觀和進修;參加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進修班、國家骨干教師培訓班;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研究生;還有教案評比、公開課評比、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教壇新星評比等,以評代訓,以訓促評,以訓促教。
(3)加強青年教師對教育理論學習。在加強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的同時,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對教育理論學習,否則再有創新內容的教材和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素質教育也會重新回到“應試教育”老路上去。每次教研組活動都安排學習教育理論文章;
通過《教改信息》傳遞教改動態和兄弟學校的經驗;開展全校性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的競賽活動。使青年教師具有促進個體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學生主體性發展觀、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培養的創新觀念。
(4)在培訓工作中,把師德培養放在—首位。教師的思想品德是完成教書育人的首要條件,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證。不同的時代,不問國家對于師德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對于師德要求,我們的理解是:堅持“三個代表”,具有無私奉獻精神,具有開拓、創新、團結進取精神,為人師表,敬業愛生,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因此,在培養青年教師過程中,應把提高青年教師師德水平放任首位。應不斷采用多種形式,如座談會、個別談心交心、師生交流、表彰會、與家長交流等行之有效形式,逐步塑造新時期新“人師”形象。這是—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我們在這方面經驗不多,希望吸收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以便改進我們的工作。
2、管理工作
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是提高青年教師素質、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學校的管理工作“出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辦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管理出質量,管理出人才的道理。
(1)常規管理。嚴格按照教育規范的各個環節去進行教學是—個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更是青年教師必須形成的基本職業素質要求,對于青年教師,從備課、上課、答疑、批改作業到評估教學質量各個環節都要扎扎實實,—步—個腳印的努力做好,并進行定期檢查。
(2)方向管理。引導青年教師遵循教育規律,認真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學校領導應幫助他們提高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把握素質教育的精髓。(3)教改管理。促進青年教師提高對教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將提高自身素質與參與教改結合起來,大膽探索新的教改之路,我校的省、市、校三級教改課題均吸收青年教師參加,在教改中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學能力得到較大提高。我們認識到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是—個永恒的課題,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二)構建科學的中學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提高教師職業水準

我們評價教師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位教師自我認識、自我提高,進而提高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為了使教師評價真正地有利了每個教師自我提高,有利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教師評價不僅要知道為什么好,知道好在哪兒,而且要知道好到什么程度,因此,必須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在吸收教育研究成果和兄弟學校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我校教育工作實際情況,提出合肥—一中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
1、教師教學工作過程評價
評價教師培養人的工作是怎么做的,通過評價,使教師能自覺地按教育教學的常規去做,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形成自己教育教學的獨特風格。

我們的建議:
教師職業資格不搞終身制,3-5年進行—次國家或省級統一考試,來審定—個教師是否具有教師職業資格。
應根據學校不同層次、不問年級構建各科教師學科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應構建教師班主任工作評價及其他工作評價指標。

(二)營造“我想成為—個教育家”的教師成長環境
—個社會中,沒有教育家,沒有一大批抱有獨特教育理想和富有創新能力的教育家,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有“塑造靈魂”的事業,不可能培養出杰出的人才和身心健康的公民,更不可能產生出—個創新民族。我們校長的職責之——就是要營造每個教師都想成為—個教育家的成長環境。我們的做法是:第一,為教師參與素質教育改革減輕心理樂力,卸掉思想包袱。第二,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教育科研促進大批教師逐步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第二,客觀、科學、公正地做好教師考評工作,建立科學的教師管理制度,激勵教師不斷進取,提高其成就感、榮譽感,促進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我們的建議:
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研究一種能夠產生具有勃勃生氣的富于獻身和創新意識的,并充滿著教育思想的教育家的政策。需要營造“教育是——個社會中創新的策源地之—’,而創新策源地—“定是創新者的樂園”的社會環境。

上一篇:暫無文章

下一篇: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亚洲天堂2021AV在线 | 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