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山東青島三十九中學 白剛勛
【時間】2014年3月20日
【嘉賓】山東青島三十九中學白剛勛
【主持人】記者
【記者】:各位騰訊的網友大家好,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中國教育家成長聯盟成立大會的現場,我們有幸請到了青島39中的校長白剛勛,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白剛勛】:大家好。
【記者】:咱們開始第一個問題。在白校長眼里,什么樣的學校是一個好學校,或者一個好學校應該有什么樣的辦學理念呢?
【白剛勛】:我心中的好學校,我想應該是有兩個檢測的標準。第一個,學生能夠在學校里快樂的學習。學生是否快樂,這是是否是一所好學校的重要評價標準。第二,老師是否有幸福感,是否有成就感。其實老師的這種幸福感,按照馬斯洛需求原理來講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我們的老師真正能夠實現自己的一種理想追求的時候,我想我們老師這種幸福感才能夠更強一些。
【記者】:那您覺得在39中,如何讓這些老師的幸福感變得更強?您會有一些什么樣的辦法和理念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呢?
【白剛勛】:我提升老師幸福感的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要營造學校的文化氛圍。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是能夠人心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沒有干不好的事,也沒有做不了的事。怎么才能做到人心齊,齊在哪里呢?其實就是老師價值取向的引領。目前對于學校老師的引領來講最核心的內容其實也是價值取向的引領。但是如果僅僅靠說教,來讓我們的老師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這是很困難的事情,應該要靠文化的營造來提升或凝聚老師的價值。因為本身文化當中就包含了價值的取向。我們要創造的一個是精神層面,像包容、開放。其實像包容、開放既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精神追求,同時我想也是學校老師發展、成就自己事業的一個有力措施。作為包容來講這是一種很好的德行,一種美好的品德,體現出一種胸襟。其實我感覺到我和老師們在一塊經常分享的,包容也是告訴我們一種觀察問題、認識問題的方式。也就是和老師們談到的要學會換角度看問題。為什么這么來講呢?我打個比喻,如果我是畫個圖,它是凸的還是凹的?在你看來一定是凹的,在你看來一定是凸的,這就是角度的問題,同一個問題,我們兩個的觀點是截然相反。我們在生活過程當中你只是堅持你的觀點,明明你看到的是凹的,我說是凸的,你會覺得我撒謊。但如果你換個角度,站在我的角度看的時候,你會發現我講的有道理的。其實我們這個結論與什么有關系呢?就是與角度有關系。你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得到這個結論的時候,你才能夠理解別人。
所以,我們在倡導這種包容的精神品質提升的過程當中,就是倡導我們的老師多換角度看問題。老師和老師之間相處需要換角度,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也需要換角度。你搞課改,僅僅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談你的課改,和你站在學生的角度談課改,肯定看的是不一樣的。尤其放在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當中更需要我們的老師換角度看問題。也就是說只有換了角度,才能建立起理解,有了理解的基礎才能談到包容。如果說理解不了根本就包容不了。再一個包容也是我們共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放在現在的社會來看,單打獨斗很難能夠成大器,包括我們的老師搞課堂教學改革,僅僅是自己在那悶頭干,你也干不了多高的深度,必須要建立學習共同體。要建立學習共同體就要合作,如果相互之間不能包容根本談不上合作。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是有了這種包容的品質的話,我想他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我們學校的氛圍是和諧的。
再一個我們倡導的開放,開放體現出來的是學校發展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成長發展的一種方式。像青島39中其實就是開放辦學的這么一所學校。
【記者】:那您說到39中是一個開放辦學的學校,能不能說一下39中的辦學特色?
【白剛勛】:我們的學校青島39中兩大特色,第一大特色,也是我們傳統的特色,就是藝術教育特色。它的標志我想可以通過我們的幾個校友來說明這一點。比如唐國強,比如倪萍,比如陳好,比如像過去的趙娜,現在非常活躍的王繪春,演過趙子龍的張山等等,光在藝術表演當中能夠有自己代表作的藝術專業人才,能夠達到100多個。所以在過去曾經有一片新聞報道談到的是青島39中的藝術教育現象。其實在再追問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藝術教育的成果?其實是得益于文化辦學。給我們指導的老師已經不僅僅是我們學校內部的老師,有來自全國各地著名的專家。我舉個例子來講,像金鐵林院長曾經就走進39中,也看了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發展情況給我們指導。像二胡表演演奏家宋飛,中國音樂學院的副院長也親自走進39中指導孩子如何拉二胡。像山東歌舞劇院院長曲翔等等。要是從學校的老師來講,它已經不僅僅是內部的老師,已經打開了校門,并且把學校里的知名專家都作為我們的資源來進行開發。
再一個從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空間來講,也已經打破常規。比如我們在2011年拍攝的電影叫《十五歲的笑臉》,所有的演員都是我們的校友和我們的學生。這部影片在2012年的八月份獲得了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的最佳故事片獎。這個影片當中的7個主要青年學生演員在2013年的高考當中,當然其中有一個高二的時候就已經出國,另外六個全部上了中戲。當然這一點給我感覺呢,那就是學生的這種成長需要實踐的平臺,沒有這樣的意見,他就不可能具備這樣一種實踐的能力這是我們的藝術教育特色,得益于學校的開放辦學。
再就是我們的海洋教育特色,也是在全國很有影響,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青島39中還有一個名稱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的附屬中學。面臨著我們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大潮,根本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核心內容,這也是重點。但如何實現這一點呢?我們可以說給予學校自身辦學優勢的開發,那就是開發我們背后的這棵大樹——中國海洋大學。我們構建了一個與大學聯合育人的人才培養方式,我們在中國海洋大學包括青島涉海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水族館、北海分局等等,這一些都是我們聯合育人的一些合作對象,他們也給我們大量的支持。我們構建了學校海洋教育一套比較完備的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的構建主要有三個部分,一個是國家課程,其實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基礎知識。第二個叫拓展性課程,聘請了40多位青島市的海洋方面的專家。第三個叫實踐性課程,讓學生參加海洋考察實踐以及課題研究。
目前我們已經從正式開班到現在進行了三年的時間,到2014年。今年我們有第一屆海洋班將會畢業,目前這個海洋班學生的發展狀況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第一個從他們的經歷來講,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聽到近40位專家的講座,學生的眼界就不一樣,他思維的方式我感到也是發生了變化,甚至他和這些專家對話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第二個就是我們學生經過這三年參加社會實際考察達十幾次。第三個學生搞課題研究至少三個以上,有的可能四個、五個。再一個就是每個學生都有一次海上科考的經歷。這些經歷給學生帶來的變化首先就是興趣的變化。我們講要培養學生,要在學生的心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我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只有經過科學的一種實踐經歷,在這個經歷基礎上,在學生能夠激發起帶有科學專業的興趣和科學專業學習研究的這種向往,這才是真正的埋下科學的種子。如果僅僅是讀一本書,考一套題,這根本就埋不下什么種子。
再一個體會就是實踐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培養。你在課堂上考100分,也解決不了實踐的問題。當然我也感受到實踐課程就應該在實踐中來上。舉個例子來講,我們海洋班的學生一年一次海上的科考,2011年北海分局給我們派出中國海監22號科考船,2012年給我們派出了向陽紅9號,也就是蛟龍號深潛器的母船。2013年北海分局派出了中國海監23號船。每一次科考學生就是做六項課題實驗,例如拿海上風力風向的測定,如果你要是在課堂上來講和在海上拿過測風儀這么一測,這個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用一分鐘的時間,既會讀數,也會使用,我拿過來一看我也會。再一個像海水水質的檢測一般有三項指標,例如海水的鹽度,海水的PH值,還有海水的色度。如果在課堂上你來完成這項工作的話那是很困難的,也是毫無興趣的。但是我們的學生他是興致勃勃的來完成這項工作。再一個就是海水富有植物、動物數量的種類,采集水樣的時候,我們的學生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這里面它都富有植物和動物。因此我們的學生在電子顯微鏡下再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當中,首先是學生學會了使用工具,第二個他學會了如何來完成一項課題研究,他操作的流程和步驟,第三在操作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引發的那種好奇和驚訝,你只有在現場才能體會到,在課堂上根本體會不到。
所以我想像這種課程原本就是一個實踐性課程,就應該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培養。這樣一來可以看出,我們的課堂已經過去傳統課堂不一樣,那就是走出了校門,甚至是走出了陸地,走向了大海。給我們講課的老師不光是我們學校內部的老師,都是社會上科研院所的,可以說就是科學家,時間和空間也都發生了變化。這一點,可以說體現出了學校一種開放的辦學方式,實際上這種開放的辦學方式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開放的發展的思維方式。個人如何來做?要打開心扉看看外邊,有沒有可利用開發的資源,我們共同來做,而不是關上門光考慮自己做什么。我們要包容開放,我們這樣的一種學校的文化精神對于學校、對于老師、對于學生的發展引領作用可以說是非常大的。當然我們學校也是在以傳統文化作為基礎的學校文化的這樣一種提升。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要倡導的就是助人為樂的生活觀,和老師學生一起談的時候,尤其有的學生認為,我幫助別人就感到快樂嗎?有這種因果關系嗎?我們就可以一起論證這個問題。論證完了以后大家感覺到,確實是幫助別人是能夠獲得快樂的,理論依據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原理。第一個層次是生存需求,第二個層次需求是安全的需求,第三個是一種交流的需求,第四個是贏得尊重,第五個層次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其中第三個層次交流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生來講也是最為關鍵的。大家不愁生存的問題,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但是交流是一個分水嶺,有的交流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有的交流不但贏得不了他人的尊重,反而還贏來別人對你的反感,自己也氣得慌。當別人在否定你的時候你不會是快樂的,但是當別人在肯定你的時候你一定是快樂的。你怎么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肯定和尊重呢?幫助,幫助別人就是一種交流的方式。你幫助別人的時候,真正能夠給別人帶來幫助的時候,我相信別人會感謝你,會用尊重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心情的,當然你也就贏得尊重了,實現了第四個層次的需求。因為別人對你的尊重也有一種自我價值感,當然也就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我們在學校就在倡導助人為樂的生活觀,當然還有超越自我的發展觀。不要光盯著別人超越他,部隊,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發展,等等。
我和過去的同事一起聊天談起對教育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腌雞蛋。為什么用這個比喻?雞蛋原來不是咸的,放到鹽水里面時間長了必然是咸的。雞蛋原本不是甜的,放在甜水里面必然是甜的。這里面我的理解是什么呢?環境對人的影響。其實教育來講,就是對人的一種影響。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就要培養具有什么樣價值取向的教育成長的環境。其實我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也有我的理解,人都是在生活的環境當中,就是這樣一個生活的環境,可能就培養了你這種品質,培養了你這樣一種能力。我想強調的,一個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所以作為學校的發展,什么最重要?環境的建設,而這個絕不是硬件環境,而是一種文化環境,而這種文化環境應該是價值取向非常清晰的一種文化環境,對人的這種培養來講,內涵最深刻的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也就有了什么樣的人生觀,也就有了什么樣的人生。
【記者】:非常感謝白校長跟我們分享了這么多的經驗,希望您的39中在您的包容和樂觀開放的教學理念下越辦越好。
我們今天的訪問就到這里,感謝您的收看,謝謝。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