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在和諧中走向卓越

專訪:山東師大附中 于樹增

平時要采訪于樹增校長很難,并不是他高高在上難以接近,而是他為人謙遜低調,不喜張揚。一位從教三十多年,做校長十五年之久,取得了如此輝煌成就的老教育工作者,卻經常以“小草”和“小學生”自居。這就是大家風范。不管自己在這一領域中獲得了多大的成功,卻始終對這一事業抱著“敬畏”的姿態,探索得越深,越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得到的越多,越感到盛名之下的壓力。

在和諧中走向卓越

【時間】2011年02月28日

【嘉賓】山東師大附中于樹增

【主持人】記者

專訪山東師大附中校長于樹增

編者按:

平時要采訪于樹增校長很難,并不是他高高在上難以接近,而是他為人謙遜低調,不喜張揚。一位從教三十多年,做校長十五年之久,取得了如此輝煌成就的老教育工作者,卻經常以“小草”和“小學生”自居。這就是大家風范。不管自己在這一領域中獲得了多大的成功,卻始終對這一事業抱著“敬畏”的姿態,探索得越深,越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得到的越多,越感到盛名之下的壓力。

于校長是中學教育界的“老前輩”,也是中學校長這個崗位上做得時間最長的全國幾大名校長之一。因此他在中學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這個領域中,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很高的理論水平,既有教育教學的實際經驗,又有管理崗位的親身體會和真知灼見。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他形成了一整套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他的這些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山東師大附中從一個普通高中,走進了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行列。他是這些教育理念的探索者、開拓者、思想者,更是這些教育理論的實踐者。

聆聽于校長談中學教育是一種享受,像品一壇陳年老酒,越品越覺得意味深長;又像是掬一捧清泉,有一種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成功與困惑,他都給予了深刻的探析和闡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以及學校管理的實踐,給予了睿智的解答,讓人受益匪淺。

這次經老朋友陶繼新先生的一再約請,于樹增校長才欣然答應了訪談的要求。把他畢生實踐總結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的經驗和理論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他再三強調,由于自己的知識、閱歷和認識水平所限,觀點有失偏頗之處,請同行們、專家們給予批評指正。

簡介:

于樹增,1954年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特級教師,1978年—1996年,山東師大附中教師;1992年受國家教育部派遣,在美國紐約州教育部做訪問學者一年;1996年至今任山東師大附中校長。

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校長工作研究會山東分會會長,山東省高中協會副會長,中國中學體育協會籃球分會副主席,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副理事長,山東省中學正高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督學。

先后榮膺山東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國家級骨干校長、“十佳”校長、山東省勞動模范、201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標兵等榮譽。

近年來,主持并參與六項國家級和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主編并出版專著八部。

自擔任校長以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學校、國家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百強中學、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青少年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

回顧:三年一變,五次飛躍

【于樹增】:陶老師,從2003年您專訪我已經過去8年了,那時我當校長7年整,到目前為止,我在附中校長的位置上已經干了整整15年了。回憶一下,這15年來我走過了五個過程,一是學校管理上的人治階段;二是法治階段;三是思想治校階段;四是文化治校階段;五是無為而治階段。大約3年一個階段吧。但這五個階段又互相滲透,各有重點,是階梯形的。總之,這15年我在抓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辦學目標:就是把山東師大附中辦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學校。二是實踐了我們的辦學理念:那就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三是致力于校園文化建設:把附中辦成一個環境優雅、氛圍和諧的校園。四是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優質教師隊伍。五是把附中的學生培養成為人人基礎厚實、素質全面的合格人才。六是努力使附中名師薈萃,英才輩出,即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事業的樂園。

【記者】:前天專訪您的時候,感覺相比起2003年,您更加從容與自信,也更有文化底蘊。沒有這些年的磨礪,沒有對山師大附中管理上的深層研究與持之以恒的追索,是不可能有這個變化的。我認為,如果當了若干年校長,只在同一個平面上滑移,非但沒有大的進步,甚至是悲哀的。而您這15年,3年一次飛躍,化為您生命中的五個節點,也成為山東師大附中品位提升的五個亮點。究其原因,是在這15年里,您有明確的目標,崇高的追求,緊緊抓住這六個方面的工作不動搖,不放松。不過,同是六個方面,每一個時段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內涵卻是大不相同的,正像您本人一樣,都經歷了一個不斷升華的過程。而更加受益的是你們學校的教師,他們也經歷了成長,實現了生命意義上的升華;當然,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也因您與教師的精神提升而有了優質的生命狀態與美好的前景。

學校:環境優雅,心靈和諧

【于樹增】:管理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我體會到,在管理上,只要用心就會出智慧,有了智慧遇到一切矛盾都可以很好地化解。15年來,在工作上也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但是最后結局都是很精彩的。比如,這15年也是我們國家發展最快的15年,人們對教育的要求從來沒有這么高,對教育的指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我們的成果也從來沒有這么突出,我們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就拿山東師大附中來說,我剛當校長的時候,附中只有1600多名學生,現在已經發展到5600多名學生。這一點就滿足了人們對讀優質高中的追求,一個校園變成了兩個校園。原來我們1600多名學生都集中在一個50多畝地的狹小校園里,現在我們有接近4000多名學生在占地250多畝,寬敞美麗的校園里。學校由小到大,沒有舉債,沒有用國家投入一分錢,是用心把它發展起來的,用心達到成功的。

其實校長就是經營一個學校,要把一個學校建成什么樣的,實際上就是要有學校文化,這個文化可以引領這個學校不斷持續地發展。這些年來,我一直致力于把附中辦成一個環境優雅、氛圍和諧的校園。環境優雅是讓老師和學生置身于這個校園感到寧靜而高雅,寧靜才能致遠。所以學校應該是一片靜土,要遠離社會上的浮躁、功利。同時要建成一個場,這個場就是和諧。環境優雅就是踏進附中的校園,讓人感覺到,整齊的校舍、美麗的校園、明亮的教室、舒適的辦公條件、便捷的信息傳遞,讓學生感覺到是學習的樂園,讓每位教職工感覺到是精神的家園。到處都干凈整潔,優美高雅。以上這些都是外顯的,我們叫它顯性文化校園。

【記者】:環境優雅不但給人以美感,還彰顯出一定的文化味,身處其中,就自覺不自覺地被其“化”了。你們學校為什么到處一塵不染?除了正常的打掃衛生之外,就是群體的衛生自覺意識非常強,環境之美已經成了全體師生的共同意愿。所以,幾乎見不到有人隨地亂扔垃圾,即使偶爾有了垃圾,也會很快被人撿起。你們的學生是活潑的,可是,在很多應當安靜的場所,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響。讓人感到,那是一個現代文明的場所,是一個遠離浮躁的教育圣地。它不但可以使人安心地工作與學習,還給人一種無聲的暗示,讓人有了寧靜而致遠的高雅。可以說,這種顯性的學校文化,也可以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于樹增】:附中現在發展得這么快這么好,是用“心”管理的結果,同樣管理也就是管“心”。把工作都做到老師們的心里去、學生的心里去,讓老師、學生和校長一條心,知行合一。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附中還能不發展嗎?

當然,還要有對教育事業的敬畏之心、愛心。我提出我們學校的校訓“愛校、愛學、愛教”就是對學校、學生、教學有責任心、愛心。

【記者】:心是智慧之源,當然,這個心必須要是正心,是有良知的心,不然,非但不會出智慧,還會出問題。因為善與惡都是心的能量,煩惱和智慧都是一體。就看心是正心還是私心。

天地之間有一個規則,那就是有心就有行,有行就有果。當然,這個因果鏈有的時候并不是當下顯現的,有的時候有了正心好心,可是,當下卻受到詬病;不過,它最終會呈現出來,正心好心也終于被人們接受。山師大附中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除了國家形勢好之外,就是您在用心愛教師,教師也在用心愛學生。愛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在行動上,即要知行合一。而且,不但有愛的言行,還要有愛的智慧。如果被愛者感受不到愛,即使施愛者再愛也是不起作用的。這正像有的家長愛孩子一樣,如果不得要領,孩子往往并不領情。而且,這愛又是有回應的,即教師也會愛校長,學生也會愛教師。這就有了心的交融,就有了內在的和諧。當校長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心和諧起來的時候,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就會變得易如反掌。因為心往一處想,勁也就必然往一處使。這樣,學校的快速發展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勢。

【于樹增】:隱性的校園文化就是氛圍和諧。其實學校當中就是有四種人,一是干部,二是教師,三是學生,四是職員。這四種人要處于一個和諧狀態。以干部為例,要與教師和諧、與學生和諧、與職員和諧、干部之間和諧。每一種人都有以上四種和諧。這四種和諧的源頭來自于校長,校長要做和諧的模范,和諧就是要給他人尊重、關心、寬容、奉獻,在人格上要講平等,所以這15年來,我沒有和老師們吵過一次架,發過一次脾氣,沒批評過任何一個人,不害人、不整人、不治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首先要有一個博愛的精神,要以誠待人,事事處處把自己當成一個弱者的身份出現,所以我的工作也一直很順利,有時候順利到自己都難以置信。所以有了這種和諧氛圍,附中一直是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

【記者】:學校和諧氛圍的營造,關鍵在于校長。校長的人格與胸懷,則是群體和諧之本。您沒有將自己凌駕于師生之上,成為“人上人”,而是作為一個“人中人”,平淡地處在師生之中。其實,校長如果高高在上,不把師生放在眼里,師生也就不會把校長放在眼里。如果校長一心想整人治人,師生也會想著法子整治校長。校長與師生之間的這種心理抵觸,不但不會構建和諧的氛圍,還有可能出現“禍起蕭墻”之亂。您對師生的尊重、關心,不害人、不整人,換來的必然是他們對您的尊重與關心,他們非但不會整治您,還會更加尊重您,信任您。所以,這些年見您的時候,總是感到您特別的輕松與從容,管理近乎達到了“不令而行”、“無為而治”的境界。其實,有的時候,有的人也會不講理,也會讓您生氣。可是,您卻從來不批評他們,您的寬容化解了不必要的矛盾,也化解了他們的心中之結。于是,就有“化干戈為玉帛”的心靈相通,就有了內在的和諧。這些,不但會讓人的生命質量不斷地優化,還會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因為心靈的愉悅,才是高效工作和學習之關鍵。

引領:高遠目標,奔向一流

【于樹增】:我認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就可能走彎路,大家也就沒有奔頭,所以我當校長4年以后,也就是2000年踏入新世紀,附中建校50年,我在想,附中要辦成什么樣的附中,附中不能只限于濟南市一流,山東省一流,應該加入全國一流的行列。一流也不只限于一個方面,應該是全方位的。所以我們著力于,校舍要一流,開始建新校。條件要一流,學校最早建了校園網,每個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每個老師都有一臺電腦。教學成果也應該是一流的,學科競賽躋身全國行列。各學科國家奧林匹克參賽隊都有附中的學生,有一大批學生高中畢業時都能升入國內名校、世界名校。教師也應該是一流的,他們中的代表能參加國內一流的教育教學研討會,或站在全國優質課的講臺上,成為這個學科的領軍人物。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教育已融入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當中,我們學校要和世界溝通,要有資格與世界名校對話,所以我們也要辦成世界知名的學校。今天,這些目標都實現了,我們問心無愧,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國內一流,世界知名。

【記者】: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是一個很高的目標。這需要大志向、大胸懷,也需要大智慧、大發展。如果不是一個追求高遠目標的卓越校長,是不敢如此去想的,更不會如此去做的。因為這需要必要的條件,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個條件不僅需要硬件,更需要軟件。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名校,不是靠高樓大廈支撐起來的,而是靠的名校長與名師。而且,老師們要有一種“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精神,不但緊緊盯著這個高遠的目標,而且還要內化成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同時,還要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學生,既要名師薈萃,也要名生滿園。當年孔子就是一位名校長,只不過他那個學校經常是流動的罷了。他不但在教育實踐中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很多學生也成了當時有名的名校長與名師,有些還有了千古流傳的教育思想。我覺得,您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名校長,你們學校里就有一大批名師與名生。所以,您的這個目標,已經實現,您真是可以問心無愧了。

理念: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于樹增】:我當校長之初,心中就有一面旗幟,即教育要現代化,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必須是教育思想的現代化,就是要轉變那些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舊的教育觀念,樹立起現代的教育觀,現代教育哲學思想。我們的教育不能只面對極少數有升學希望的學生,應該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全體負責,就是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應該根據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潛質,不同的差異實施教育,給每一位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搭建成功的舞臺,所以我們確定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同時,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還要著重“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就是注重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德,是育人第一位的,一個人的德行不好,對社會來講,將是一個危險品,一個人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德行,所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我們的德育要緊密結合現實,把愛國家、愛集體放在首位,從愛校做起,所以校訓首先是愛校,學校提出了六心教育的德育目標即: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熱心獻給集體,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智育,我們注意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不僅有知識,還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敲開成功之門。體育,即培養學生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美育就是要教給學生分辨美與丑的能力,成為美的欣賞者和美的創造者。勞即勞動,讓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參加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從而獲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這就是我們學校這些年來實踐的教育哲學思想即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記者】:有些沒有可能考上大學的學生被某些高中學校邊緣化了,這是“應試教育”惹的禍,同時,也是一些校長和教師缺失良知結下的惡果。學生只有一個高中時代,不管什么樣的學生,在就讀的學校里,都應當受到尊重,得到一定的發展。所以您提出來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是有良知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提升學生的思想人格,首先校長應當是有人格者,教師應當是有品德者。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校長與教師的人格力量,在話語中,更在行動中。學生正是從這些言行中,才“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您將德育放在首位,是很有道理的。品德出了問題,就有可能變成壞人,學的知識越多,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您提出的“六心教育”,就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有道德品格的人。其中的“信心留給自己”,不只是心理層面,還有人格的原因。因為只有擁有了人格,才能成為立足于社會的人,才能有一個好的前程,才是有了正向的信心力量。

這些年高中的體育也被忽視了,可是,如果身體壞了,就成了廢人。所以,當年毛主席在談到三好學生的時候,將身體好放在了第一位。毛主席上學時代就是一位特別喜歡鍛煉身體者。正是在鍛煉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魄健壯了,意志堅強了,精力旺盛了。美育之于學生同樣重要,它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并形成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樣,生命就會特別美麗。讓學生參加勞動的意義,重在體驗勞動的艱辛,培養對勞動的感情,從而成為熱愛勞動的一代新人。

看來,只有五育并舉了,學生才能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落到實處,才算真正履行了一位優秀校長的義務與責任。

教師:品德高尚,教藝精湛

【于樹增】:一所學校現在人們都說有兩個主體,即學生主體、教師主體。我認為,就學習而論,學生是主體,就學校而論教師是主體,因為學校中心工作就是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實施主要的就是教師,因此,學校的一切發展離不開教師。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獲得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基于這種認識,我這幾年來一直致力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發展。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教師,如果一個學校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就不是一所好學校。學校可以沒有大樓,不能沒有大師。我在附中工作了33年,其中當英語教師接近20年,從而使我知道了老師責任的重大,所以,我從當校長起,就著力打造一支優秀教師隊伍,他們個個都應該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

師德,我認為,主要是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當老師就是要人品好,人品好就應該做到,求真、向善、愛美,葉圣陶先生教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的身教重于言教,向善,就是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人要有人性,要懂得善待他人,成人之美,把學生成才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愛美,就是要愛憎分明,事事要站在社會的正面,不要沾染社會上不良風氣。教師要崇尚真理科學,追求卓越完美。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為人師表。

教藝就是教育教學是講藝術的,要做到用心、用時、用法。用心就是心里裝著教育教學,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使它更符合于規律性、科學性。用時就是要多用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下功夫將一事無成。用法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要對不同的學生根據他的個性特點、不同的潛質、不同的基礎,采取一種合適的方法,因為適應學生的方法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當然,這都要講究藝術,我理解的藝術,就是讓學生自愿地、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真正地實現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使學生由苦變成了樂,也就不存在負擔重的問題了。

【記者】:一個人格與學識不佳的教師,即使讓學生考了高分,也不值得稱道。因為這樣的高分,定然是有不正當的成分的。要么通過大量的作業加重學生的負擔,要么加班加點拖延上課時間。而且,這樣的高分是偽高分,它只記錄學生當下的成績,而對其一生的成長并無多少益處。相反,德才兼備的教師教的學生即使一時考不了高分,學生的潛質也一定會在未來顯現出來。況且,一般而言,這樣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大都是可以取得優異成績的。

我發現,優秀的教師大都是求真、向善與愛美者。不做真人,僅靠偽裝是不可能長久的;偽裝時間一長,就會從不同的層面暴露出來,就會在學生中失去信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這樣的教師終究會在學生中失去尊敬,也會由此降低教學的質量。

善良則是立身之本。一個善良的教師,可以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善良的學生;一個不善良的教師,也可能教出一批又一批的不善良的學生。從這個意義上,善與不善,當是辨識一個教師優劣的關鍵。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師也不例外。可是,這里的美,除了外表的得體與符合禮義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心靈美。特別是教師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要在課堂內外,不斷地傳遞出正向能量。這樣,就會形成正能量場,就會形成高效課堂,因為任何高效都離不開高效情感。而在課下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也會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愛,從而增加學生的快樂指數。如果氣急敗壞,怒氣沖天,就會影響教師的形象,特別是影響學生的心情,當然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的真善美生成的教育教學能量,有些是顯性的,很多則是隱性的。可是,它的穿透力卻幾乎是“無孔不入”的,會不斷地在學生身上心上顯現出來,從而也讓他們擁有真善美。真善美出于本然,有“天然去雕飾”之美。同時,有的時候,也需要您所說的“藝術”。有了教學藝術,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從容而快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學會到會學,是一個提升;從會學到樂學,又是一個提升,而且是更大的提升。有了這種狀態的學生,學習就不再是痛苦的事情,而就變成了快樂的生命旅行。

學生:基礎厚實,素質全面

【于樹增】:我記得有人說過,“學校”就是學習和校正的地方,同時,學校更是培養人的地方,培養就是栽培與養成。那么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學生是尤為重要的。作為學校來講,我認為學校主要是要做沃土,讓學生在這片沃土里都能長成參天大樹。我還認為,由大樹到成才還有一段距離,那就是離開高中以后學生在大學期間或高校畢業以后的事情,我有一點認識,不知對否,錢老之問,中國出不了拔尖人才,是不是培養人才的土壤出了問題?說到底,高中教育還有基礎教育,是人生的基礎階段,所以根據人生的成長,我提出了高中階段培養的學生要基礎厚實,讓學生在你這片土壤里,扎好根,吸收成長需要的各種養分,以實現素質全面,真正地為他們的人生奠基。基于這種認識,山東師大附中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應是基礎厚實、素質全面。

【記者】:您說得有道理,根深才能葉茂。大師的問世,都要經過一個培育與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扎實厚實的基礎,就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現在世面上很多速食品,可是,多是食而無味;現在也有很多名師,甚至名師還可以催生,少年作家也可以一夜成名。可是,究竟能“名”多久?這個“名”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卻是值得研究的。如果來一陣“狂風暴雨”,如果時間一長,這些速成者就會灰飛煙滅。看來,沒有沃土是扎不深根的,是經不起考驗的。沒有良田,就種不出好的莊稼來。而人才的培植,有似農民種地。有了沃土,再有適宜的水分,就有豐收的可能。為高中生提供富饒的土壤,讓他們吸收必需的營養,才有可能在未來走向輝煌。

【于樹增】:高中階段,是人生最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因而我們在教育教學當中,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學習與祖國強大、與人類進步、與社會的文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知道從做人的方面認識三點,一是人品,二是人格,三是人文。所謂的人品,就是懂真善美的人,人格就是具有自信、自立、自強品質,人文主要的是要懂得什么叫禮貌、禮儀、禮讓。要有責任感、要有同情心,更要有奉獻精神。凡是對社會貢獻大的人,都是在這一方面做得好的人,而我們很多人恰恰不重視。基礎厚實還要具備一個持久的學習能力,如果沒有好的學習能力,即使考上大學,也沒有多大作為,因為科學技術在不斷地進步,新知識在不斷產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能力就不可能再前進。

【記者】:在高中階段,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為未來發展奠基,首先就要在做人上下功夫。目前一些高中生人格的下降,人文精神的缺失,有愈演愈烈之勢。而如果在這方面出了問題,就不可能成就大的事業。正所謂“大成在德,小成在技”也。有德之人不只是“必有鄰”,還會因有擔當意識而具有一種持久的學習動力。因此,我提出一個觀點,叫“道德高效”。即有了良好的品質之后,可以抵達高效學習的境界。孔子之所以成為孔子,不是因為他多么聰明博學,而是因為他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爭精神,是因為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有大擔當者才有大志向,有大志向者才有“學而不厭”的意志品質,而這一品質,恰恰是造就人才的本質力量。

【于樹增】:所謂的素質全面,學校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多種養分,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除此之外,開好校本課程,我也很反對高中階段過早地文理分班教學,這很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成立學生社團,讓學生去選擇,去參與、去體驗,讓他們去享受課外活動的喜悅。人的成長在于活動,仔細分析一下,現在一些有作為的人,多是素質全面的人,都是當年中學時期課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很多能力都是在課外獲得的。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建立起了主體、活動、發展的育人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途徑,以發展為目標。現在附中的各項學生活動都是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參與,以實現自管理、自我教育。

【記者】:課外活動比諸課堂學習,更受學生歡迎。這與他們的年齡特征有關,也與你們活動的選擇性與學生的自主性有關。被選擇與我選擇的結果,是被動與主動的關系。前者會泯滅人的激情,后者會激發人的才思;前者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后者讓學生情趣盎然。當有了情趣與才思之后,內蘊于學生之中的能量就會噴薄而出。從這個意義上說,要無限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們在各項活動中讓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參與,就給了他們更大的信任與支持。在這方面,學生的能力有的時候會讓教師自愧不如。而在自我組織的活動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們變得越來越堅強;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這些,都是走向精彩人生必備的品質。

成果:名師薈萃,英才輩出

【于樹增】:在實施以上五個方面的追求中,我們學校呈現給社會的是:山東師大附中是一個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社會聲譽很高的學校。現在,山東師大附中不僅有相當數量的特級教師(19名),而且有一大批教師被評為齊魯名師、濟南名師、山東省教學能手、國家級骨干教師、山東省骨干教師。更為可喜的是,我們有一批三十歲剛出頭的教師,已經活躍在山東省、濟南市教育教學的前沿。我們的老師基本都能做到,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校長放心。前幾天,我收到了高一某個班級全體同學簽名的一封信,因為工作的需要,他們的物理老師李成金老師,下學期不再擔任這個班級的課,學生們要求李老師要繼續留任,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李老師的喜愛、崇拜。像這樣的老師還不算名師嗎?這幾年我們高一入學分班,學生家長通過關系找到我,都要求給自己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找一個好老師。我都給他們承諾一定會給他們挑一個好班,但實際上,我們的師資力量是平均分配,不可能給某一個學生選班選老師的,可當他們進入班級學習以后,家長和學生都很滿意,都夸獎于校長給我們挑了個好班。

這幾年,我們每年都有一千五百多名學生從附中走出去,進入高等學校學習。每年都有一批優秀學生到世界知名大學學習,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每年都有四到五人。2008年,還有一位學生,被香港大學錄取,并獲得了五十萬人民幣的獎學金。2008、2009年,我校韋東奕同學在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兩次都是第一名,并都以滿分的成績獲得金牌,高一年級就已經被北京大學預錄取,現已在北京大學學習。2010年,北京大學把我們學校列入山東省首批校長實名推薦學校。在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中,近十年,我們已有二十九名同學獲得國家級一等獎,免試保送進入北大、清華等名校學習。今天中午還有家長打來電話,我校的一名學生因為獲得全國電腦制作比賽二等獎,分別參加了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保送生考試,現已收到這三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像這樣的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并不是最優秀的,正是因為綜合素質全面,都受到高校的青睞,許多高校招生老師對我說,附中的學生發展后勁十足。

【記者】:你們學校的名師是有名又有實;即使現在還沒有什么名師稱號的教師,也有了名師之實。因為名師有名,關鍵在于學生的認可。在辨認是不是名師方面,學生有著一雙“火眼金睛”。所以,如果沒有名師的本事,在你們學校是很難立得住腳的。因為你們是名校,您又向家長做了承諾,經不起學生的考驗,就難過家長這一關。事實上,你們的教師都是過關斬將之才,都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稱譽。更加可貴的是,你們不是后繼乏人,而是有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發展潛質,一批三十多歲的青年教師的脫穎而出,讓這所學校有了更強的發展張力。一所學校有幾個名師就很了不起了,而你們個個教師都很精彩,就更是了不起。而山東師大附中這一名校的稱號,正是因了這一批名師,才名播四方了。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大批名師必然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之所以優秀,還不單單表現在考上或被保送到國內外的名牌大學,更在于他們具備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因為山東師大附中這片沃土,為他們未來成長供給了必需而又全面的營養。當他們走到新的學校,有了適宜的土壤之后,就會破土而出,彰顯出特有的力量。所以,他們在大學會更精彩,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更精彩,當然,他們的人生也更精彩。

感悟:任重道遠,甘做人梯

【于樹增】:時間過得很快,與陶老師這種深度的交流,是一種心靈的碰撞,智慧的交融,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我在附中雖然已經工作了三十三年,大部分時間做教師,后十五年做校長,感悟很深,中學教育是我深愛的事業。教育是一種事業,需要獻身,教育是一門科學,應該永不停止地去探索。雖然過去了三十多年,我還感覺到是一個小學生,剛剛入門,剛剛開竅,感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好多事情要去做得更好,尤其是當校長,你面對的是在校五千多名學生,他們都是祖國的未來,文化的傳承者,我們來不得半點的失誤,感覺責任重大。雖然五千多學生都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在山東師大附中成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就要甘做他們的養分、鋪路石和人梯,為他們輝煌的人生奠基。

【記者】:您自稱小學生,顯見了您的謙虛品質;同時,也內含著一種學習品質。學習永無止境,每一個學習時段,都有它獨特的風景。您這十五年,有無數道誘人的風景。它記載了您的思想,也記載了您的行動。它會在當下讓人贊嘆不已,也會成為永遠的記憶。您對這所學校的貢獻,您的辦學思想與文化品質,是這所學校一筆精神資產,會給更多的人以生命滋養。同時,您與山東師大附中魂魄相系的感情之水,也會永遠地流淌下去。因為您太愛這所學校了,而教師與學生也會回應這種愛。我想,您會珍藏它,大家也會珍藏它。在某種意義上說,美好的東西具有永恒的價值。 
分享到:

姓名:于樹增

所屬學校:山東師大附中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午夜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欧美 | 在线观看免费肉片AⅤ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