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劉彭芝
【時間】2013年10月28日
【嘉賓】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劉彭芝
【主持人】記者
劉彭芝,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九任校長。她先后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班主任、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首都巾幗十杰、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2009年11月13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參事。
[記者]:歡迎來到中國校長網,坐在我身邊這位是非常有名的人大附中的校長劉彭芝校長。請您跟中國校長網網友做個簡單的介紹。
[劉彭芝]:我叫劉彭芝,是人大附中的校長,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
[記者]:人大附中注重培養學生什么樣的人格和能力?
[劉彭芝]:人大附中的辦學理念是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實際人大附中能夠尊重每一個孩子,能夠發現他們和啟發他們開發他們看看他們有什么樣的特長和潛力,為他們搭建平臺,創造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我們在盡最大的能力做。
[記者]:操作層面上您和學校的老師如何開發學生的潛力?
[劉彭芝]:我們國家是獨生子女時代,獨生子女是中國的曠世難題,古今中外史無前例,沒有過這樣的情況,對于獨生子女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是比較難的。在學校從家長來講望子成龍,希望孩子都能有好的前途。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必須經歷高考和中考,每個人都躲不過這一關。又想讓孩子有素質教育,又想能夠發揮他們的特長,又能夠有好的前途,考上比較理想的學校,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做到尊重孩子個性,培養他們各種能力是很不容易的。
首先學校領導干部要統一思想,從理念上大家要明確辦學思想,知道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什么。我們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要突出特長,有創新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培養目標里全面發展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是突出特長,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最后提到高尚品德。討論這個理念的時候,大家都說全面發展里面本身包括了德,為什么在后面又加上高尚品德,這在人大附中來講,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達到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的一般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之外,尤其要有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品德。領導觀念統一以后,全校的教職員工也要統一觀念。
我們在解決各種問題,比如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以及校園里發生的各種現象,我們都按照這種理念去要求去做。我們經常進行一些培訓,做得好的介紹經驗,做得不好的給予糾正,這樣不斷地提高。各個班級會開主題班會,家長介紹是怎么教育和愛護孩子,給家長灌輸和統一理念使得學校教育和家長教育能夠融合,能夠有同一性。長期堅持下來,現在初見成效,很有進展。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師隊伍的建設目標和校訓深入人心,不僅老師能說,家長能說,學生也能說。
[記者]:會不會出現學校和家長的教育理念發生沖突的情況?
[劉彭芝]:肯定有。我們不可能把觀念錯誤的家長都轉變過來,不同的家長我們要不停的做工作。有一位家長是國家干部,由于長期在外面工作,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很少,可是他又很暴力,一發現孩子不好不是打就是罵。有一次爸爸又要回來了,媽媽告訴孩子以后,孩子拿著一把水果刀往自己的胳膊上扎,媽媽哆嗦著開著車到醫院縫了針。這個孩子學習不好,爸爸把孩子關在地下室里三天。這個爸爸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做有暴力行為。這種情況我們學校要加倍的給孩子溫暖,讓他能夠體會到人間的愛。我們對爸爸也提出要求,不停的把他的爸爸叫回來開會。家里有的配合好,有的想配合好,但自己的理念不行,所以要在“斗爭”中求生存。像這樣的家庭,老師、年級組長、學校領導不停地到家里去,就是為了教育孩子。
[記者]:最后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提醒一下現在的家長如何配合學校的工作?
[劉彭芝]:我從教40年,對教育的感言,也是人生的體會,教育工作者要把“愛”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愛是對教育的奉獻,尊重是教育的真諦,尊重是創造的源泉。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