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東肇慶中學 彭銀祥
【時間】2012年08月05日
【嘉賓】廣東肇慶中學彭銀祥
【主持人】記者
走過百年的廣東肇慶中學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百年肇中的發展史映射著西江流域教育的發展史,也見證著粵中西部的教育史。建國以來,黨和各屆政府都十分重視肇中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不斷給予了大力支持。作為全省16所重點中學之一,歷代肇中人秉承“格物致知,崇善尚美”的校訓,逐漸形成“養文明之氣,辦優質之學,育和諧之才,走創新之路”的辦學理念。在百年慶典舉辦之前,肇中校長彭銀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詳細闡述了肇慶中學銳意創新與時俱進的艱辛歷程。
以質立校 銳意創新
【記者】:你是什么時候任職肇慶中學校長,任職之后堅持什么樣的教學理念與指導思想?
【彭銀祥】:2002年8月29日,我出任肇慶中學校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新班子提出了“文明、優質、和諧、創新”的辦學理念,即養文明之氣,辦優質之學,育和諧之才,走創新之路。
新的辦學理念是根據高初中各年級學生的階段特征和教育目標概括出來的。高(初)一是培養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年,學生處于起始階段,需要知道怎么面對新的起點,怎么設計、定位這個起點,所以要從細節上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方法和品德,形成一定的規范和秩序,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高(初)二是積累實力、形成優勢的一年,是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效果的關鍵時期,因此要特別注意這一階段各學科的成績和發展動態,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克服“高原”現象,培養學習的后勁。高(初)三,學生壓力一般都很大,學習中的各種矛盾都很突出,許多學生甚至會感到焦慮、痛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和諧高(初)三的教學理念,要為學生創造和諧的校園環境,保持學生身體心理健康和諧、學科發展和諧,強調平常的心態,讓學生的學習過程達到一種回歸自然的境界。好的心態,才會有好的沖刺效果,才能考出好的成績。
創新則是面向未來的視野和高度。從長遠來看,人生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要在大學階段、研究生階段或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中學階段是打基礎、養性情、習得經驗的時期,創新的任務不多,但創新品質的培養很重要,包括興趣、目標、意志、動力、信心、視野、反思、批判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能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工具性準備。總之,文明是優質的基礎,優質是和諧的保證,和諧是創新的前提,創新是人生進步的最好動力。
校本管理 人本發展
【記者】:創新教學是所有學校與時俱進的基本要求。肇慶中學的創新教學主要體現在哪里?
【彭銀祥】:去年開始的全省高中新課程改革,對創新教學提出了嶄新的要求,肇中是全省新課改的樣本學校,許多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的肯定。按照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結構、組織管理、教學評價等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如開設必修課、選修課,計算課程的學分,每學期分兩個學段,開設校本課程,強調社會實踐,注重體驗性、探究性、設計性學習,實施多元化、個性化教學。
早在四年前,肇中就從高一開始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結合課程內容和個人興趣,學生可自主選擇不同范圍和方向,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比如生物課程可研究鼎湖山的植物、星湖的魚,化學課程可探討星湖味精廠的新產品開發、西江的污染等問題。我們主要在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和方式,目的是拓寬學生的課程視野,激活學生的常規思維,引導學生潛在的興趣發展,訓練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論文、調查報告、課件、手工作品或某種產品。近三年來,肇中每個年級都有100多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完成的研究論文和調查報告,總共達700多篇。
在校本課程開發上,肇中根據本校的實際,編寫了“廣東肇慶中學校本課程系列叢書”,如《廣東肇慶中學學生研究性學習手冊》、《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與輔導》、《中學生學習常規方法與引導》、《肇中寄宿生生活教育課程》、新生入學教育系列《自我設計,健康成長》等。各學科根據自身的特點,編寫了《如何學習數學》、《如何學習物理》、《如何學習化學》等10種學科特色教材。
【記者】:在創新探索中肇慶中學形成了哪些自己的管理特色?
【彭銀祥】:通過創新工作與實踐,我們在課程模式、課程管理、課程資源開發、學生和教師評價、環境與技術支持、教師教學觀念與學法探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從分層教學得到啟發,我們逐漸探索出一套“三維發展”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思想。
所謂“三維”,一是指從線性到層網到立體的三個維度,二是指每個維度的三個要素,共有九個變量。第一個維度,時間的線性關系,即肇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二個維度,管理的層網結構,即校本核心系統,教育生態系統,社會支持系統。第三個維度,發展的立體思維,即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肇中是百年老校,只有把握好歷史,才能駕馭好大局。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高效的校本管理,強大、有序的社會支持,是人本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教師的發展,便談不上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也無從著手。
教育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三維發展”的思想就是在處理學校內外各種要素關系時,要正確看待“校本”的整體利益和“人本”的長遠發展。以校本思維和人本思想,去認識“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去理解“校本核心,教育生態,社會環境”,去研究學校的“過去,歷史,未來”等深層次問題。
從心著手 引導進步
【記者】:任何事物的創新過程都很艱辛,肇慶中學的創新教育中存在哪些困難,肇中是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
【彭銀祥】:近期目標與長遠發展的矛盾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矛盾。現在教學強調能力培養和方法訓練,但是學科傳統任務的壓力仍然很大,高考、中考、學期統考等現實問題必須面對。在中學階段的起始年級,學生首先應該學會走路,再考慮走路的速度和距離問題。但許多學生以為自己走得很好了,對步法訓練提不起興趣,沒有耐心。不少家長不懂步法,只看遠近。許多老師也特別喜歡學生加速前進,不顧身心給養不足,或方法落后。老師學生和家長,看的抓的都是教材,問的想的都是成績,容易忽略綜合知識的積累和基本素質的訓練。比如語文學科,想學好它,必須要多讀書,多積累,但是由于這種積累不能很快在考試成績中體現出來,使許多家長、學生甚至老師誤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如養成教育,我們強調學生“聽好課,做好操,睡好覺,掃好地,交好友”,不少學生和家長都不屑一顧,認為多此一舉。結果自然是小事做不成,大事成不了。
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從長遠著眼。我們通過主題班會、學術交流、對比實驗、專家報告、家長會等活動,督促教師改進方法,引導家長提高認識,激勵學生自主發展。讓大家在新的實踐和體驗中嘗到甜頭,盡量做到學習不浮躁,工作少功利,評價莫偏頗。
此外,現在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喜歡哪個人,不喜歡哪門課,常常是非常感性的。特別在集體生活中,交往和合作成了高中學生發展的瓶頸。不少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全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很苛刻,但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卻很寬容,只重視在學習上發力,不愿意在品德上磨刀,結果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遲效應”或“負效應”現象,我們注重“從心”認識,講究“從心”著手。上課喜歡東張西望可能是注意力問題,數學不好可能是情緒體驗問題,自閉、孤僻可能是受童年時期生活方式的影響,脆弱、敏感可能是心理受過傷害,等等。這些都不是紀律問題,不是能力問題,更不是品德問題。面對各種“心”的表現,我們采取“心”的辦法,理解個性,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從情感、意志、興趣中尋找突破口,通過活動、交往、體驗、傾述、發泄等形式,探索教育的良機。
勵精圖治 譜寫華章
【記者】:近幾年來,學校取得了哪些成果?
【彭銀祥】:200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特別重視教育,教育局加強了質量管理,學校廣大教職工全力以赴,肇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資力量日益雄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肇慶中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2人,外籍教師2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79人,中級教師88人,碩士研究生9人,肇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名,省市名教師培養對象一批。高中過去每年級8至12個班的規模,今年高一招了19個班,學生人數成倍增加。
2004年高考,肇中申棟材同學一舉摘取廣東省自恢復高考以來唯一的文理“雙料”狀元桂冠,這是肇慶基礎教育的綜合水平達到一定境界的體現。2004年我校考生有3人6次進入全省綜合總分前100名;2004、2005年,我校共有20多人次進入全省單科前100名,有7人次進入全省單科前10名,這在全省也是有一定含金量的。兩年共有5人考上北大清華,5人考上浙江大學,還有一批同學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中央音樂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特別是連續兩年分別獲得總分狀元和單科狀元,使我校在省內具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在學科特色、學生特長培養上,我校積極舉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成立學生發明創新小組,組織文史、體藝類別的各種興趣小組。三年來,各科競賽成績可觀。其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獲全國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1人次;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獲全國二等獎4人次,三等獎10人次;全國數學聯賽獲全國二等獎1人次,三等獎1人次;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獲全國三等獎3人次,省一等獎3人次;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獲一等獎21人次,二等獎40人次,三等獎3人次;全國語文葉圣陶杯獲一等獎1人次,三等獎3人次;我校由學生主編的《七星》文學校刊被評為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優秀社刊,廣東省“十佳”中學文學社。
這幾年,我校校本教研蔚然成風,科研課題不斷獲獎;教研成果類別多,檔次高;體育傳統特色得到進一步加強,藝術教育水平和成果上了一個新臺階;新課程改革的各科實驗初見成效。
【記者】:如今肇中已經經歷一百年風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于今后的發展,肇中有什么目標與計劃嗎?
【彭銀祥】:作為育人的搖籃,知識的沃土,肇中今后將傳承百年歷史之精華,整合現代之特色,使“文明、優質、和諧、創新”在新的時代賦予新的內涵,不斷與時俱進,發揚光大。學校將進一步優化辦學環境,培養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切實完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注重尖子人才的培養,有效提高教育轉化能力和深加工水平,加快重點學科建設,加強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改革,在樣本學校中帶頭,在示范高中建設中領先,使肇中新的百年開好頭,起好步,在肇慶市起好龍頭作用,在省內得到率先發展,早日成為既有傳統老校特色、又有現代教育風采的全國名校。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