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福建福州高級中學 蘇蕓
【時間】2009年07月01日
【嘉賓】福建福州高級中學蘇蕓
【主持人】記者
沿著倉山區(qū)煙臺山下一條綠陰蔽日的彎曲小道緩步而上,走到煙臺山之巔,一所環(huán)境清幽的學校——福州高級中學出現(xiàn)在面前。站在蘇蕓校長的辦公室,放眼望去,三縣洲大橋、解放大橋、閩江大橋、尤溪洲大橋之間的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情豁然開朗。對蘇蕓校長的采訪,就在這樣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環(huán)境中進行。
希望學生“志當存高遠”
【記者】:您怎樣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和生源狀況對辦學進行定位?
【蘇蕓】:福高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已經有20多年面向八縣(市)招生的歷史,生源多為平民的孩子。這些學生的家庭條件并不優(yōu)越,但生活樸素、學習刻苦、為人純樸。針對生源狀況,2003年學校把校訓改成“志當存高遠”,我想,這是我們學校對每一個平民孩子的希冀。我們學校的校風——團結、求實、奮進;教風——民主、嚴謹、創(chuàng)新;學風——自主、合作、求真,樸實無華,但是很好地概括了學校師生的精神風貌。
“培青工程”與“名師工程”結合
【記者】:在生源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福高這幾年高考卻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學校是怎么做到的?
【蘇蕓】:福高近年高考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6年、2007年獲得一級達標校教學效益評比優(yōu)勝獎,2008年獲得高考進步獎第一名,2004年以來,學校每年本科上線人數都遞增50多人。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關鍵靠老師。我認為,教師是學校賴以生存、發(fā)展的最寶貴、最具活力的資源,是辦好學校教育的決定因素。福高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進行校本教研的探索,把“培青工程”與“名師工程”結合起來,聘請福建師大孫紹振、賴瑞云、許利閩等教授,省普教室的陳峰、朱旭等作為學校新課程實施的顧問,充分發(fā)揮專家引領及國家、省、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在這一過程中,不但青年教師茁壯成長,中老年教師也提升了水平。
學校從2005年開始總結高考各階段的復習方法,形成了一套適合福高學生的做法,每個階段老師和學生要做什么,每個老師都心中有數。每個教研組都制定了3年規(guī)劃,對3個學年要教的內容,每個學段的難度、廣度、深度,每個學期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都有非常詳盡的要求。有了這份規(guī)劃,哪怕是新接班的老師,對學生情況也比較了解,縮短了磨合期。
此外,高三老師的工作非常扎實。以高三溫書假為例,每個學生都會領到溫書假復習清單,復習內容和要求、老師精選的練習、學生的感悟和收獲等等都有詳細記錄。幾年堅持下來,學生的溫書假不再無所適從,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記者】:“名師工程”和“培青工程”是如何實施的?
【蘇蕓】:在現(xiàn)行的教師培養(yǎng)體系中,對中老年教師的關注過少,中老年教師成長、進步的空間很小。我們把“培青工程”和“名師工程”統(tǒng)一起來,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首先,學校聘請了專家,構建了專家引領,名牌教師、骨干教師、年輕教師層級遞進、共同提高的教師自培體系。2006年,學校首批確認了34位名師,其中包括9位“名牌教師”和25位“骨干教師”。選拔“名師”的條件是相當苛刻的,特別是“名牌教師”,我們要求他必須是在省市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并不是所有高級教師都能評上“名師”。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老年教師提升教科研水平。
其次,拜師結對是我校實行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名師工程”與“培青工程”的實施賦予拜師結對新的內涵,“名師”不僅要指導年輕教師在教育教學上取得進步,而且要給年輕教師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比如,在省市各學科有一定影響的“名師”,可以帶徒弟到各地示范教學、聽課評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
第三,努力給“名師”提供科研平臺。學校鼓勵“名師”申請國家級、省市級課題,并將教科研成果作為考核“名師”的重要指標。學校還多方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名師”與外界交流的機會。
第四,開展“名師論壇”和“名師”示范課活動。各教研組經常組織“名師”論壇活動,“名師”將自己外出培訓考察的心得與全組成員分享。學校還抽取一些有共性的內容在全校會議上交流。如物理組的劉國健老師介紹如何評課,鄭振寧老師談參加市、省、全國說課比賽的體會,陳建南老師談如何命題等。
第五,給年輕教師壓擔子,為年輕教師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學校要求青年教師每學期必須開設一節(jié)匯報課,并開展教學反思和評課活動。鼓勵年輕教師積極承擔每年一次的市級以上公開課觀摩周活動。年輕教師在匯報課、公開課等一次次磨礪中成長,不少教師在市級公開課中脫穎而出,比如政治科林甦老師,工作不到3年,已經在市里開了6場專題講座,備受好評。
營造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
【記者】:福高是我市最早舉辦校園英語節(jié)的學校,學校如何打造英語特色?
【蘇蕓】:倉山在歷史上就是外國人聚居的場所,有很好的英語氛圍。“中新班”是省內最早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聘請外教,選派英語教師分別前往英國、新西蘭等國家進修(占英語教師總數的59%),提升了學校的外語教學水平。福高外籍教師最多的時候達到7人(目前有3人),在福州市的高中首屈一指。外籍教師的選拔很嚴格,要求他們必須有教師執(zhí)業(yè)資格。在福高,你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下課的時候,甚至在食堂里,學生們圍著外教熱烈輕松地聊天。外教不僅教學生學會聽、說純正的英語,還給學生帶來了世界上主要幾個英語國家的文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我們很重視營造濃厚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校名、處室牌、班名及標語都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書寫;教學樓前有英語組老師精心選編的每日3句英語;每個班級都開辟英語園地,出英語板報、手抄報;每天中午校電臺都有20分鐘的英語廣播;每周一次英語角活動,學生可與外教面對面交流;高一、高二各有一門學生必選的英語選修課,由外教任課;每年辦一次英語節(jié),活動為期一周,由師大外語系的實習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節(jié)目豐富多彩。學生必選的英語選修課,由外教任課;每年辦一次英語節(jié),活動為期一周,由師大外語系的實習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節(jié)目豐富多彩。
我可以自豪地說,福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強于同年齡的其他學生。這點,從福高的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英語競賽的成績中可見一斑:在全國首屆斯諾杯高中英語口語大賽福州賽區(qū)比賽中,獲獎的7位同學中福高占5位;在2007年度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中,代表福州市參加福建省決賽的5名選手中,有3位是福高的學生。
希望學校多出名師讓學生更具競爭力
【記者】:身為學校的掌舵人,您還想為福高做些什么?
【蘇蕓】:學校正在籌劃為學生編一套適合學生特點的教輔材料。我希望,未來,學校能培養(yǎng)出更多新生代名師;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更具競爭力。我還在爭取學校4期工程建設早日動工,提高辦學硬件水平,讓福高的老師都能獲得成就感,獲得成功。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意見反饋 |聯(lián)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lián)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