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干部團隊打造
【時間】2010年06月03日
【嘉賓】北京育英學校嚴華
【主持人】記者
編者按:干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學校管理活動的成敗,辦學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個人的發展,學生的成長等方方面面。北京育英學校校長嚴華牢牢把握理論武裝和實踐鍛煉這兩個環節,根據干部隊伍素質的現狀,有的放矢地歷練干部隊伍。凡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抓實、抓細、抓創新為工作思路,為打造干部隊伍開啟了一個新視角,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思考。
選拔干部,既要看人品,又要看專業眼光
【記者】:您提到育英學校現在的領導班子很多都是新人,都是從教師里選拔出來的,這樣一支隊伍該如何打造?
【嚴華】:建設好隊伍,首先要選拔好干部。干部是學校提升的一個關鍵。從2005年到2009年,我們學校新老干部交替工作基本完成。選拔干部時要考察他的人品,確定他是否熱愛教育行業,是否具有犧牲精神。因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轉型到干部崗位,真的要付出很大犧牲。在我們學校,干部的工資不是最高的。那些在一線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任務重的教師,尤其是帶畢業班的教師的工資會比干部高。這是我們學校的老傳統,我們都認為干部應該付出,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境界的話,只是從能力上加強培養沒用。
其次,選拔干部還要看他是否有專業眼光,對教育是否有較強的領悟能力。我們的干部好多都是從學科骨干教師提上來的,外界一直在爭論骨干教師轉行政好還是不好。我個人認為,干部深諳教育教學之道,才能悟得明白學校管理的實質,這是優勢。如果干部只是會協調人際關系,只是會處理場面的事情,但缺乏專業眼光,那么他審視問題的視角,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會缺少洞察力。所以,干部要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和教育教學規律了如指掌。
程莉(現任中學校長)三年實現“五級跳”,從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校長助理到校長。她之所以飛速地被提上來,就是因為她有專業眼光,她對教育教學內在規律的把握很到位。這得益于她的理論積淀。記得她剛當上主任助理那年,第一次參加交流會,她說自己一個月看了30多本書。加上她以前是化學老師,學科水平、教學能力很出色,是海淀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同時,還是區班主任帶頭人。正是這種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育實踐的磨練,成就她在很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
幫助新干部轉變工作思路,從多干事到多想事
【記者】:經過最初的選拔、任命,新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什么?
【嚴華】:新干部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轉變角色和工作思路。為此,學校把干部培訓形成制度,強化干部的學習意識。你想,這些新干部都是從教師中選拔出來的,教師崗位較之于領導崗位,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不同的。作為管理者首先應該轉變工作思路,重新建構管理理念和意識,這點非常重要。形象一些說,當老師時80%到90%的時間是在干事,有20%到10%的時間想事就行。但到副主任這一級別,你就要拿出50%想事,另外50%干事。因為想不清楚,你帶著別人干事就會出問題。當到副校長這個級別后,你就要倒過來,70%~80%的時間用來想事,20%~30%的時間去干事。管理者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理念、意識、思想就要提升。這之后才是管理方法。
【記者】:為什么當了干部就要用更多的時間想事?
【嚴華】:新干部上來都很有魄力,都想著怎么把事干好。但是經常干無章法。為什么呢?缺少全局意識,缺少對學校事務運作整體性、協調性的考慮,還是以前當教師時的思路。做事情考慮不周,不用心思,不多花時間把事想明白,各部門之間就容易“撞車”。
程莉在政教處時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習慣,每一學期的工作,在上學期未之前就把主要活動安排到天,讓時間固定,不讓老師覺得沒頭蒼蠅似的一會兒來一個通知干這個,一會兒來一個通知干那個。像政教處的培訓、年級組長的學習、慶典的活動日等,都固定好,在校歷上標好,人手一冊,非常細致。當上中學部校長之后,她把教學的安排也加入到這個計劃當中來。干部只要一翻校歷,學校哪天有什么活動,不管是教育還是教學方面的,一目了然。但是,前幾天發生了一個“撞車”事件。我們圖書館要開展學生講壇活動,但這件事沒在計劃之內。負責圖書館的老師就和中小學去協商,中學主管主任沒翻校歷,沒過腦子,就安排了一個年級的學生參加。消息公布出去,政教處不干了,因為這一天事先早有安排,校歷上標得明明白白。那天是“十佳文明之星”的評選活動,這個年級要參加,怎么能就把學生給拉出去了呢?可見,這個主管主任在決定這件事之前沒有想,沒有從全局考慮。結果只能和圖書館說這天搞不了,我們再找時間安排。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老師的工作熱情就受影響了。所以我一再強調干部要多想。不想明白,你就帶著老師去干肯定不行。
做事前先多想,多協調,各種因素都考慮周到,干好事情的可能性就大。一件事,你想的時間長了,做的時間自然就短了。當總支書記時候,我經常要組織黨員、教師們外出參加活動。教師們平時都特別忙,特別辛苦,周五出去學習、參觀,周六折騰回來,周日還要干家務,有的甚至還要備課。所以,我不能沒完沒了地開會,什么事都讓他們自己想著。于是,每次活動之前,我都會把活動從頭到尾的每個環節想清楚,把活動安排細化。細到什么程度?舉個例子,我會把照合影的時候怎么分部門,第一排是高個的老師,還是矮個的教師,第二排的老師是蹲著,還是半坐著,男女老師怎么站位更和諧,誰站在哪兒都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把活動細則安排打在單子上,老師拿著活動單一看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包括照相時自己應該站在什么位置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干部把事情想得越周到、細致,教師干事就越快,工作效率就越高。
【記者】:干部各自分管的工作應該很多,他們有時間想嗎?
【嚴華】:育英學校的干部學習時間是專時專用,學期初就已經規劃好。即使沒有時間,也要創造時間讓他們想,逼著他們思考。因為只有想方設法才能把工作干好。
我們堅持每學期期中開干部反思會,每學年都要求干部拿出自己做過的一件事來寫寫案例分析,無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在分析反思中,悟出管理的道理。比如,中學主管教科研的副主任寫了他的一次教訓。他剛上來的時候,有一次給老師布置論文。他想當然地認為,老師們都是成年人,都應該很自覺,都會按時上交論文,說完他就把這件事放下了。沒想到,期未收論文的時候他卻收不上來了。他想不明白。老師們也怨聲載道:你就那么一說,也沒指導我,我知道寫什么呀?再說你中間也沒提醒我。你現在要收,我平時那么忙,干了那么多事,寫這有什么用?他恍然大悟,一件事再簡單,也不能一布置就完了。工作應該有計劃、有布置、有方案、有實施、有指導、有督促。還要把教師分成不同類別:能力強的,要讓他寫得更好;水平一般的,要讓他達到基本要求;不會寫的老師,作為主任我要加以指導。教研不是為了寫論文,而是讓教師有提高。基于這樣的反思、認識,他再給教師布置論文時,就像給學生留作業一樣,不同類型的老師布置不同的任務。比如,專題論文專人寫,不布置給所有人,加強針對性。假期的科研論文可以多項選擇。教學的寫教學隨筆或案例,當班主任的寫帶班經驗、教育故事。現在,他的工作開展得越來越順利,教師的研究意識也加強了。
培養干部的方式要多元化,既要有校本學習、校外培訓,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傳幫帶
【記者】:提升干部的素養,提高干部的管理意識,加強學習是一條必經之路,對此,您是怎么做的?
【嚴華】:加強學習是肯定的,為此,育英學校制定了“三個堅持”。
第一個堅持就是每周四進行集中引領式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管理理論、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等。我也會在此和大家交流學校管理的思想,以求達成共識。像我們開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專題學習就是利用這個時間完成的。
第二個堅持就是讀書。我要求干部每學期讀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然后寫讀書筆記、心得,在大會上交流。我把干部讀書交流細化為中學、小學、行政后勤等幾個小組,讀書心得要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大家公認的、有深度的再到全體干部會上交流。我們學校每年都會把干部的讀書筆記裝訂成冊,刻成光盤存檔保留,這樣可以提高干部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個堅持就是寫案例和反思。堅持寫案例和反思,不是為求立竿見影,只求促進干部遇事處變不驚,可以就一件事好好想想,冷靜地加以剖析,而不是遇事就慌了手腳。另外,只讀書不思考,不結合實際工作動筆是不行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盡管走出這一步對于很多干部來說很艱難,尤其是行政后勤的干部,沒有語言文字功底,思考問題也比較簡單,實干精神更強,剛開始可不愿意動筆了。但是,我們還是初衷不改,這樣堅持了三四年,就連最發怵動筆的后勤干部也能揮筆自如了。從中你可以看到他有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思想認識也在穩步提高。
小學部校長畢海英有一段心得,她說,干部們要認真思考下一步怎樣改進自己的工作,不給老師們布置過多形式上的任務,各口的干部要一起統籌規劃,如何協調好,不要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安排工作(假期干部研討,這作為一個專題,也請各位干部提前思考)。干部們統一思想,不能為了表現自己負責的工作或者自己主管的學科,而侵占其他人其他學科,不能為了各自去表現,而丟掉大局和集體。我們要學會適當的讓步,要相互體會別人的不容易。成績是集體的,問題也是大家的。
【記者】:建設干部隊伍,除了校內學習外,是不是也會安排外出學習的機會?
【嚴華】:是這樣的。外出學習、培訓、考察,對于新干部來說是開闊視野,增長才干的好途徑,意義重大。只要有機會,學校事務再忙,我也會給年輕干部外出學習開綠燈。去年開學初,教工委下發通知,中學校長有一個三段一體式培訓。到杭州和華東師大學習45天,然后去美國,歷時三個月。學期初,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但想到這樣的機會難得,我還是同意了。
對于外出參加培訓的干部教師,育英學校有一個好的傳統,就是學習回來要提交報告,把自己在外參觀學習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與大家分享,達到一人取經,全體受益的目標。程莉(中學部校長)培訓回來后,精心制作了“做校長,真難真好”和“因一花一葉而頓悟”兩個幻燈片,第一個35頁,第二個76頁。從中,她詳盡回顧、認真總結了此次外出學習的收獲、心得。
她在總結中寫道:“這一段培訓和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做校長真難!但豐富的學習經歷不斷促我成長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學習了一些理論,完善了知識結構;研讀了一些書籍,改變了思考角度;結識了一些朋友,豐富了交往層面;品味了一位校長,樹立了學習榜樣;觀摩了一些學校,借鑒了有效做法;思考了一些問題,生成了行動依據。”
【記者】:建設干部隊伍,這種整體形式的學習無疑是必要的,有沒有針對性更強的培養方式?
【嚴華】:師徒結對是我們學校的一個傳統。老干部會就具體工作中的“點”進行手把手地教。比如,年輕干部剛上來不會和教師談話。老干部就會在找教師談話時讓年輕干部旁聽、學習:怎么和年級組長談話,怎么和班主任談話,怎么和普通教師談話。甚至在談話之前,老干部就會告訴他,我今天要怎么和教師談,從哪個角度切入,要說什么事。你看這個教師會有什么反映,如果有這種反映,我會怎么對待,如果是那種反映我會怎么談。
年輕干部從中領悟到的不僅是談話技巧,更多的是老干部對人的把握,對教師的引導。我們有一位年輕干部說,我要像老干部一樣扎到教師當中,了解教師的脾氣秉性、為人處事。將來有問題的時候才能用老干部教給我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傳幫帶的傳統,使我們學校新老接替時,沒有出現什么大的震動。包括校領導班子的調整。
馬校長退休前,我是書記。馬校長就有意識地培養我,尤其到最后一年的時候。他的一些事,一些想法,一些決策都讓我參與,包括用人,他會問你認為怎么合適,他將來跟你配合,他承擔哪方面的工作更適合學校的發展,就這樣逼著我去思考。馬校長之前的李校長在任時,就有意識地把我放到學校的各個部門去鍛煉。我當過后勤干部,當過中學校長,當過小學書記,當過辦公室主任,學校的所有部門,連創收部門,當時叫校辦企業我都去過。年輕時我不懂,就認為是正常的工作調動。直到有一次在教代會上,李校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有意讓年輕干部到各部門去鍛煉,經驗不足,教師們應該給他們成長的機會。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他的用心良苦。現在我也在學老校長的做法。
干部工作的能力提升要靠上下級之間相互幫扶,更要在實踐之中鍛煉
【記者】:如果年輕干部在執行工作中遇到困難,怎么指導?
【嚴華】:管理應該是為了學生教育的成功、教師的成長、學校的發展。做任何事不是為自己爭業績,而是為學校的發展負責。干部有時候要得罪人,不是說我“服務”就是做老好人,天天圍著老師轉。而是要把隊伍帶出來,經過五年,十年,我們的群體更優秀了。學生感受到我們學校是最好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這才是當干部的目標。為了這個目的,干部有時是很難的。比如競聘,有些教師就要面臨轉崗。于是找到主管的年輕干部,說了自己很多困難。年輕干部就和這位老師一起哭。晚上發短信和我講這件事,說自己很困惑。我對他講,咱們是干部,除了替老師著想,也要為學生著想,為了學校的發展著想。不能被情感左右,忘記了大目標。咱們和老師沒有仇,但學校要發展,如果我們只考慮感情,不考慮學校的發展,我們就是沒盡到責任。
在育英學校,年輕干部的上級領導、校領導都是他們堅強的后盾。比如,我是你的領導,不是說你的事情就必須你去完成,在執行過程中你遇到困難了,我要幫助你。還就剛才轉崗教師的事說,后來,中學部校長和我都與轉崗教師談了話。幫助他認識到,學校這樣安排我,既為學校發展考慮了,其實也為我考慮了,我也不能只想自己。
【記者】:學校中層干部,是校長聯系教師,管理學校的紐帶,如何建設一支管理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中層領導干部隊伍?
【嚴華】:我也正在琢磨這件事。我覺得中層既要有經驗、有能力來做事,又要能領會校長的想法,并通過他這個針眼穿下去,這樣才能執行好,才能把事情做好。我們學校干部整體素質和凝聚力較好,離不開我們的四政建設,即“勤政、廉政、和政、優政”,每個時期又有建設的重點。今年我們重點講“和政”,我覺得全體干部形成合力的時候,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比如你是德育干部,我是教學干部,但我們在工作中要互相補臺。這次期中考試后,中學反思的題目就是“以你德育干部的眼光看教學,以你教學干部的眼光看德育”。讓不同部門的干部體會別人的工作性質,想想大家應該怎么相互結合,怎么相互協調、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工作的問題。中層干部和諧、合作,下達到教師層面才會不給教師增加負擔,否則各自逞強,各干各的,老師就累死了。
年輕干部能力一般不是很強,相互補臺是最重要的。比如,昨天我們學校的“十佳文明之星”、“西柏坡精神班”的表彰,前者是學生個人的最高榮譽,后者是班集體的最高榮譽。這是教育處的事,但教學干部也幫助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調課。當教學的關鍵期時,比如期中、期末考試,中考、高考的時候,教育干部也會幫助做許多外圍的工作。大家都是本著把事情做好的心態,而不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記者】:中層干部在工作中有了矛盾的時候,怎么協調?
【嚴華】:工作中有了矛盾,上一級的干部要多加指導。也要創造機會,讓干部多接觸,多交流,幫助他們協調、磨合。針鋒相對的時候也有。有一次,德育處要在初三年級搞“我愛育英”的演講。十六班,一個選手五分鐘,就要兩節課時間,再加上組織入場時間,要將近兩個小時。教學處的干部一看,有些急了,因為下節課應該是大自習的時間。問題出來后,他們找到我。我和他們商量,演講分成兩組進行可不可以,一人五分鐘,八個班不整好一節課嗎?加上前后集合也就一個小時。后面大自習也不影響,如果稍微多占幾分鐘,你們就克服一下。雙方都接受了我的建議。有時候,要幫助他們協調,幫助他們遇事多動動腦子,通過具體事情,讓他們知道工作要打開思路,不能囿于一個固有的模式當中。這種事經歷多了,干部就會知道怎么做了,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
【記者】:以上,聽您談了這么多干部隊伍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您的工作思路,應該是什么?
【嚴華】:應該是“抓實,抓細,抓創新”。這是前任馬校長提出來的,現在得到了所有干部的認可。抓實、抓細是常規,教育無小事,教育就是小事串聯起來的,小事就是實事。日常工作做深、做精、做細就是落實到位,常規工作有新思路、新點子就是創新。育英學校的進步,就是在一點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取得的。
舉個小例子,每年“五四”青年節前,學校各學段、各班級要層層評出十佳文明之星。然后再進行“五四”青年節表彰。去年,程莉有了一個新點子——讓受表彰學生走百米紅地毯,而且是和家長一起走,儀式莊嚴、隆重,不論學生還是家長都深深沉浸在激動與幸福里。學生從這個儀式中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榮譽感。這件小事中,有兩點創新,一個是在表彰現場鋪紅地毯,一個是學生和家長一起走紅地毯,看似只是形式上的簡單變化,但卻融進了教育的理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