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宏志中學 熊勁
【時間】2011年6月03日
【嘉賓】北京宏志中學熊勁
【主持人】記者
【熊勁】: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記者】:我知道咱們宏志中學是2000年4月10日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創建成立的。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時指出“宏志中學的創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舉”,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據我了解,我們招收的都是一些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您能不能具體的介紹一下宏志中學創辦的由來以及它的發展歷程?
【熊勁】:北京市宏志中學是在原北京市第142中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4月10日創辦的全國第一所辦學規模最大的專門招收品學兼優貧困生的公益型學校。到今年,宏志中學創辦有九年的時間了,累計招收貧困生近2000名(含初中440人)。正是由于北京市政府創辦了北京宏志中學,才使得近2000名貧困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學業,并確保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享受現代化的優質教育。應該說經過九年的發展,宏志中學已經成為一個硬件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高的公益性學校。
【記者】:能不能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和其他學校有什么區別?包括名字在內“新”在哪里呢?宏志中學的辦學思路是什么呢?
【熊勁】:我們招收的學生群體和其他學校是不一樣的。我們專門招收家境貧困的孩子上學,這是一個“新”。更多的是,北京宏志中學的產生,是在黨中央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政治背景下教育創新的產物。宏志中學的創辦,我覺得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個是,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家庭的特別關懷。第二個是,促進了社會和諧,體現了教育的公平。也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宏志中學創辦以來,堅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全體教職工,一切依法辦學的辦學理念,遵循求公平,促優質,創和諧,立品牌的辦學思路。希望把學校辦成一所全國知名的“宏志教育”品牌學校。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也在不斷豐富“宏志教育”的內涵。“宏志教育”已經不局限于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宏志生”的教育,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是以“宏志生”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教育模式;不僅是教育學生的,也是激勵全體教職工的。更多的體現以感恩、立志、責任為主線的一種教育模式。所以,在實際的過程中,我們又將宏志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加以拓展和豐富,希望把它辦成有特色、有影響力的一種觀念。
【記者】:據我了解,去年咱們的學生是100%考上了大學,一所學校學生的優異,跟我們的師資力量是分不開的,那么現在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師的配備情況是什么樣的?
【熊勁】:應該說,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決定了這個學校的辦學質量。宏志中學雖然是公益性的,但首先存在基礎教育的使命。要辦成一所高質量的學校。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真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學校重視教師的培養。制定了“北京宏志中學教師隊伍梯隊建設方案”,“北京宏志中學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北京宏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北京宏志中學骨干教師評選方案”。同時,學校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投入很大,先后通過培養、選拔、引進一批市、區教學優秀人才和一批具有高學歷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承擔起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任。目前我校擁有市、區級骨干教師18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0余人,目前學校師資力量很雄厚,梯隊建設很合理。
【記者】:師資力量是非常的雄厚了,那具備什么資格的孩子可以到宏志中學就讀呢?
【熊勁】:我們畫了一個線,具有本市常住戶口,城鎮地區人均月收入450元以下,在農村地區有特殊家庭困難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學校通過北京市教委向各區縣下達招生指標,經過推薦,面試合格,在本區縣參加中考,擇優錄取。根據統計,宏志生中72.4%的家庭經濟極其貧困,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47.3%的學生父母是下崗職工,29.1%的家庭為單親家庭,21.2%的學生家長是殘疾人,其中有十多名孤兒。
【記者】:咱們宏志生能享受哪些特別的待遇呢?
【熊勁】:應該說他考入宏志中學以后,后顧之憂就基本解決了。宏志生在校期間享受“四免一補”的待遇。“四免”即免學雜費、書本費、校服費、住宿費;“一補”即每人每月有一定數額的伙食補貼。學校對生活費的補助基本上是出大頭,學生出一小部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助學金、獎學金等等。這些基本能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必須品。所以,我們現在還考慮,我們的孩子上了大學怎么還能解決他經濟上的困難,和一些機構合作,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溝通和嘗試,使他們能夠安心的完成大學的學業。這也是學校著手做的工作。
【記者】:宏志生和其他學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學校在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什么舉措呢?
【熊勁】:這個問題我覺得問的特別好,宏志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的表現可能有所不同,他們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不足。宏志生的優勢,第一就是,良好的人品。宏志生從家庭的坎坷,父輩的艱辛,自己的磨難中逐漸領悟了不屈與上進,人品與價值。外在表現出樸素、自律,有正義感、責任心強、熱心助人。他們有堅強的意志,每個宏志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他們中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從小失去父母被人領養,有的父母殘疾,有的家庭因病致窮,有的數次輟學打工。經濟的貧困、命運的磨難,讓孩子過早理解了艱辛和不易,潛移默化磨勵了他們堅強不屈的性格;還有強烈的求知欲。幾代人祈盼改變貧困狀況,改變命運的夙愿,促使宏志生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進入宏志中學他們都抓緊時光,自覺奮發苦讀,有較強的學習動力,求知欲和抱負志向,渴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歸結起來,宏志生的特點是意志堅強、勤奮好學、正值樸實、積極進取。但是宏志生也有自己的不足。他們“封閉與自卑、敏感、焦慮”,孩子性格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出身的貧寒,使得宏志生從小為生計奔波、勞作,早期的啟蒙教育嚴重受阻,人文科技見識甚少,知識面窄小,因此他們在與普通生、與社會的交往中總會感到不安,頻顯“孤陋寡聞”,對他們的學習成長,全面素質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宏志生貧寒的家境、坎坷的經歷,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個性特點。他們的個性特點既有意志堅強、勤奮好學、正直樸實、積極進取等突出的優秀品質,也有明顯的自卑封閉、敏感多疑、緊張焦慮、想法偏激等性格弱點。我校通過學生心理狀況測試,了解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情況;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通過心理咨詢,及時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我們通過心理課程的設置進行心理學常識的普及;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團體輔導課程、活動課程,涉及了從高一到高三各個階段,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我們也有一些專題的講座。通過初高中不同學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研究,構建分層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宏志教育心理健康防御體系:構建班主任、任課教師、導師、心理教師、學生團隊輔導骨干為一體的心理健康防護網。
【記者】: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學校在這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怎樣正確的引導?
【熊勁】:德育是學校首要的工作。我們提出的是有宏志特色的“宏志德育”。在整個德育實踐中,我們著力培養學生“語言最文明,待人最禮貌,生活最儉樸,紀律最嚴明,意志最堅強,學習最刻苦”的“六最”宏志精神。凸顯“感恩于心,責任于行”目標追求,積極踐行“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赤誠報社會”的校訓,努力追求“志存高遠、樂學善思、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我校宏志生群體是一個潛在品質優秀、樸實的群體,是一個鮮活的德育實踐研究的寶庫。多年的實踐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融合,我校以實現德育課程化為目標,逐漸完善了宏志德育管理體系,初步形成特色鮮明宏志育人模式:以宏志學校文化為總綱,構建環境育人的校園文化、全員育人的教師文化、“感恩于心,責任于行”的學生文化,形成德育場;堅持科研引領、資源整合、評價反饋的操作思路,聯成德育線;以模塊化德育管理、德育課程、課堂學科德育滲透、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網絡、網絡信息平臺為主要途徑,凸出德育點,全面實施優質的“宏志教育”,為社會輸送優秀公民。“宏志德育”體系遵循“面上構建,點上推進”的原則,圍繞“德育課程化”的實踐途徑,有步驟、有重點開展德育教育。借鑒新課程改革的模塊化思想,實現德育管理的模塊化。我校按照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將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設計為四個不同層次的模塊,即基礎型德育、發展型德育、心理型德育、勵志型德育。基礎型模塊:這是德育最基礎性的工作,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目標,注重德育內容的規范性,通過系列主題教育、常規量化評比等途徑實現,奠定學生規則意識的基礎性素養。發展型模塊我校通過校本拓展課、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課等途徑開展活動,為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通過成長導師制指導學生進行人生發展規劃設計。“心育”型模塊:是發展型德育的拓展性內容,又是宏志德育管理的特色,它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注重心育的重要功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實現,奠定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的素養。勵志型模塊:是發展型德育的升華,又是宏志德育管理的特色,它以實施理想教育為目標,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獨特作用,通過勵志類主題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來實現,奠定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素養。學生的成長足跡是學生最好的教材。當你欣賞到我校學生自編自演的《心燈》、《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等校園劇時,你會震撼,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哲理;當你聽到我校學生“宏志宣講團”的講述時,你會感嘆,這是他們在用個人成長的經歷激勵同齡人的宣言;當你看到故事片——《沒有音樂照樣跳舞》的集錦時,你會被感染,該片再現的是我校師生學習與生活的真實寫照;當你再翻開我校師生們自己撰寫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百名宏志生的心靈傾訴》,你會感動……這些德育活動,創設了濃郁溫馨的育人氛圍,為啟始塑造宏志生健康的人格,創新特色宏志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
【記者】:宏志中學的德育教育的確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能不能回顧一下建校以來取得了哪些辦學成果?
【熊勁】:應該說是一分辛苦、一分收獲。北京宏志中學創辦七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宏志高中畢業生近900人,升學率為100%、重點率達60%,本科率突破85%。“知識改變命運”,他們大學畢業以后,可能更多的帶動一個家庭,使之脫離貧困。200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獲悉我校首屆高中畢業生100%考入大學后專門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寫道:“三年來的辦學成績充分證明,宏志中學培養的學生是高質量的,舉辦宏志中學的決策是正確的,社會效益是顯著的,值得充分肯定。希望你們認真總結三年來的辦學經驗,努力將宏志中學辦成一所有特色、人民滿意的一流學校。”
2004年高考結束后,我校宏志生又全部考入大學。當年9月10日,在第二十個教師節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我校時說:“宏志中學開辦幾年來,在北京市、東城區的關懷和支持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一批困難家庭的孩子在這里受到了良好教育,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宏志中學的創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舉。”這是對我們的激勵,也是一種責任。讓我們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會更加的努力,把它辦成真正讓人民、讓社會滿意的教育。在我們的辦學幾年來,也涌現出了一些優秀的人物。比如,2003年宏志中學首屆高中畢業生吳從亞,考入北京科技大學學習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2005年5月在校加入黨組織。2006年7月畢業后響應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積極申請來到了順義區李橋鎮吳莊村委會擔任書記助理。并將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月工資全部捐贈給母校。比如說,我們2004屆宏志中學高中畢業生孫力力,以總分63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大學期間,她牢記母校的囑托,以奮發學習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宏志精神。《人民日報》2004年9月30日以《國家在我身后》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孫力力決心:永遠弘揚“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赤誠報社會”的宏志精神和“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進取成才,報效祖國!比如說,2006屆高中宏志畢業生葉天生,家境貧寒,以撿拾破爛為生。但他不懼家貧,自強不息,奮發學習,(美國全球教育機構(Ayusa)每年資助我校的優秀宏志生出國學習,現在已經有3名學生圓滿地完成學業回國),他以自己的優異成績折服了美國全球文教機構“愛優生”,贏得了該機構的全額獎學金。回國后以610分的高分被澳門理工學院以“大陸特優貧困生”錄取。2006屆高中宏志畢業生米碩,家境貧寒,盡管自幼喪母,與雙目失明的父親、年過七旬的奶奶過著艱辛的生活,但他自強不息,發奮學習,先后榮獲了“東城區特優生”稱號,“中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特別獎”。2006年初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夏季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13名優秀宏志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學聯聯合組織的第三屆“中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評選活動中,我校08屆的張驍同學,作為北京市唯一的學生獲得“特殊獎”的榮譽稱號,并做為優秀學生代表在頒獎大會上發言。在我們這些年宏志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展了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黨員。他們考上大學、走上社會以后,能夠真正的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還有一些典型的事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記者】:我們學校取得的成果大家是有目共睹了,那在目前學校的建設和管理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熊勁】:應該說宏志中學的成長發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關注和幫助,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九年來,在政府的主導和社會的關注下,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學校認真完成了宏志教育的任務。應該說,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一如既往的支持宏志中學。我們希望能夠把宏志教育越辦越好!
【記者】:電腦旁的您如果還有什么樣的問題,想跟熊校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在節目之后的BBS上留言,熊校長將一一為您解答。我們祝愿宏志中學會越辦越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熊勁】:謝謝!
【記者】: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