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62/6/1
出生地:四川  內江市資中縣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人大副主任兼瀘縣二中校長。同時還擔任的職務有瀘州市教育學會歷史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理事,四川省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高中專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四川省中學歷史教育學會會員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人大副主任兼瀘縣二中校長;南充師范學院歷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西南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方向研究生班結業,教育部第28期全國省級重點中學校長研修班結業;瀘州市教育學會歷史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理事,四川省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高中專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四川省中學歷史教育學會會員;獲得了“瀘州市優秀教師”、“瀘州市中小學德育先進個人”、“瀘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瀘州市優秀青年”、“瀘州市第七批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四川省優秀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四川省委員會先進個人”等稱號,2005年受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嘉獎。尹朝勇同志是瀘縣第11、12、13、14、15屆人大代表,瀘縣第13、14、15屆人大副主任,瀘州市第5、6、7屆人大代表、四川省第10屆人大代表。
1983年分配到瀘縣二中工作,從歷史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到年級主任、政教處副主任,1998年任教學副校長, 2002年任校長,2006-2012年8月因病辭去校長職務,任瀘縣人大副主任、瀘縣二中正校級調研員,2012年8月兼任瀘縣二中校長。工作30余年,親歷了瀘縣二中從創“四川省重點中學”到“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光輝里程;見證了瀘縣二中從1990年至今高考保持24連冠輝煌,為推動學校跨越式發展嘔心瀝血。2002年至2005年任校長期間,提煉出“培育全體學生成人,促進全體學生成才,幫助部分學生成杰,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樹立學生創新意識”的“三成兩創”辦學思想,實施“全員、全程、全面”為核心的“三全”管理;確立了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學習型組織特征的敢為先、發展快、效益高、有特色的優質教育集團的宏偉奮斗目標;踐行“經營學校、服務學生”和建設學習型組織的理念,做大、做強學校,為創建國家級示范性高中作出卓越的貢獻。2003年9月,四川省農村高中教育發展現場會在瀘縣召開,應邀作大會發言;2004年5月22日,時任四川省委張學忠書記和張中偉省長分批率出席省委工業工作會的領導視察瀘縣二中,受到省委張學忠書記點名表揚。在2002-2005年期間,領導學校連續實現了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效益、辦學條件等方面的四大突破,加快了學校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進程,各項指標成倍增長,學校創建成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并確保了學校高考穩居瀘州榜首的位置,著力打造西部縣城中學的航空母艦,按他的辦學思路,學校建成生活的家園、學習的樂土、精神的圣殿。2005年,在省教育廳對全省52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綜合辦學實力評估排名中,瀘縣二中居第6位,其事跡在《四川教育》《教育導報》上大篇幅報道。在擔任瀘縣人大副主任、正校級調研員期間,也常常與其他校級領導一起深入一線,督導課堂教學;并通過座談會、教代會、個別談心等方式,及時傳遞信息,關注教師成長。2012年8月,縣委、縣政府任命兼任瀘縣二中校長,迅速進入角色,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以現代化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使學校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制度化、系統化,凝聚班子成員,講學習、講團結、講勤政、講奉獻,提出學校“1234”工作思路。2013年高考再續輝煌,勇奪24連冠。
尹朝勇同志勇于探索創新,勤于鉆研,以自己的示范引領,著力構建學習型校園,注重提升教師素質,不管作為教師還是校長,帶頭搞科研,積極投身于課改,牢牢抓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強力推進以教師為本、促進專業發展,積極推進學校綜合改革,堅持深入課堂第一線指導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工作,比教學、抓質量的意識蔚然成風,是一位研究型、學者型教師,形成“嚴、實、精、細”的教學風格。走上瀘縣二中的講壇,先后承擔12屆高中畢業班歷史教學,與他人合作,為國家輸送大學生600余名。親手將黃偉、陳穎釗、鐘吉昌、周莉、邱平等多人送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培養了多位青年教師成長,他們均已成為校、縣、市骨干教師。多年承擔瀘州市重大考試歷史科的命題及審定工作任務,在歷史優質課競賽中,榮獲縣、市、省級一等獎;被市教科所聘為初中歷史優質課評委和瀘州市高中《世界近代史》新教材培訓主講教師。2001年,在瀘州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委會上,被推選為理事長。主持瀘州市歷史專委會工作以來,對中學歷史的課改、愛國主義、社會發展、環保教育等開展了系列研究性學習與探索,主持了區域性教材《瀘州歷史》的編撰工作。在瀘州市中學歷史教育界及歷史學術等方面帶頭示范作用發揮良好。尹朝勇同志既是教學的優秀骨干,又是教育科研的標兵。從1986年起,就承擔縣級電教專題試驗,自制幻燈片100多張。進入90年代,教育科研意識進一步深化,研究更加規范化、系列化,先后參加了《農村中學“五個一”辦學模式研究》、《學科分層教學研究》等課題研究,上述兩個課題分獲市人民政府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主研中央電教館子課題《電化教學策略與中學生優良學習品質的培養研究》于2001年結題并獲中央電教館三等獎;主研省級區域性課題《中學生優良學習習慣的終身化培養研究》于2001年結題并獲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研《研究性學習與農村中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獲省政府三等獎;主研《高中學科微型課程開發與教學研究》,現在已上報省教科所結題。目前全校教育科研蔚然成風,有30多個各級科研課題,蘊含著他帶頭示范和精心管理的功勞。
尹朝勇同志善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勤于筆耕,碩果累累。1997年撰《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閉關政策”》在《高中歷史報》學習方法版發表,該論文榮獲1998年四川省中學歷史教師論文賽三等獎;1999年,《關于“3+X”高考新方案下普通高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發表于《瀘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淺析美國的孤立政策》在全省首屆歷史教育學術論文評獎中獲省級三等獎,《農村中學電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初探》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優秀論文”,錄于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管理卷。《中學生優良學習習慣的終身化培養實踐與探索》在四川省“習慣”類課題研討會上交流;2001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校教育現代化》在四川省高中教育工作會議交流;2002年,《“三全管理”模式探索》在《重慶師范學院學報增刊》發表,《廢塑料瓶在物理學中的妙用》榮獲四川省科協論文評比一等獎、全國三等獎;2003年《經營教育,拓展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在《教育導報》頭版頭條發表。《居安思危,穩步發展》《搞好學校毒品預防教育的“五個結合”》等論文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主編《科學的天梯》《玉蟾金秋》《讓青春更陽光——高中生心理健康讀本》;主持了《校史》、《高中生黨課教程》、《成功之路》的編寫工作。
Copyright ? 2013 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校長—尹朝勇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