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53/11/1
出生地:  
學校校長
武萬忠,男,195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華中師大文學院研究生畢業,中學高級職稱,現任武漢四中校長。系世界名人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中學生田徑協會副主席、中國西部教育顧問、中國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語體改革常務理事、中國高教學會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湖北省學習學研究會中小學理事會副秘書長、武漢市中語會常務理事、市儒家文化常務理事、武漢市橋口專家協會會長。
武萬忠同志從教33年,任教中學語文26年,主管高考27屆,長期堅守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的第一線;近五年來一如既往地主抓教學、主管高考、主持并親自參加教育科研,以“拼命三郎”的精神、與時俱進的思想、行家里手的經驗,奮力推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尤其在“理論建設、隊伍建設、特色建設、質量建設、校園建設”五大工程的實踐中做出了突出成績,在教育科研和學校管理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因此被教育部教師獎勵基金會評為“全國百佳特色校長”、“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研究員”,被團中央、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校長突出貢獻獎”,被國家教師科研規劃辦評為“全國教育科研杰出校長”,被省教育廳、省人事廳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師”,被市委教工委評為“武漢市教育戰線優秀共產黨員”,被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評為“武漢市優秀工作者”,被區委區人大區政府評為“區優秀共產黨員”、“區優秀人大代表”“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六城會及全國八藝節先進個人”;被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骨干教師”,被省教育科研規劃辦授予“湖北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被市教育局授予“武漢中學學科帶頭人”,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橋口區第二屆突出貢獻人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武漢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一、在理論建設及學科建設上頗有建樹
武漢忠同志長期堅持教育理論的研究和辦學理念的探索,長期致力于中學學科建設,長于思辨,頗有建樹,是一位思想型的校長。
一是在辦學思想的提煉上有建樹。在武漢四中提煉了“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他根據學校傳統的“身心健康、學有專長”的辦學方略和九·五末期提出的“全面+特色”的教育模式,2004-2006年,結合現代教育理論和學校發展現狀與發展規劃,提煉出了一套較為完備較為先進且符合校情的辦學思想。即:弘揚底蘊深厚的“博學文化”,秉承“勤樸博學”的傳統校訓,堅持“特色立校、個性樹人”的辦學宗旨,確立“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構建“個性化教育”的教育模式,形成“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兩翼,保持理科傳統優勢,突出英語和體育兩大特色”的辦學格局,踐行“崇尚科學、崇尚個性”的培養目標,實現“爭創質量全市一流、環境全省一流、特色全國一流的全國素質教育示范高中”的奮斗目標。新的辦學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學校傳統的辦學方略,豐富和提升了學校教育模式。這一辦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新華月報》、《人民教師》、《現代教育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主流媒體及各類網站發表,得到專家和教職工的充分肯定,省示范高中督導復評組專家認為這一理念具備了傳承性、現實性、前瞻性和發展性,對學校的科學發展和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是在教育思想的形成上有造詣。
他在長期的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形成了“三為主”的德育理念和“三堅持、三激勵”的教學思想,即“以正面教育為主、以自我教育為主、以愛心呵護為主”的德育理念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激勵學生自尊自信、人人發展;堅持弘揚學生個性,激勵學生勇于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思想。
三是在學科建設上有成果。
作為中國教育學會語體改革常務理事、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科學協作體參事、湖北省學習學研究會中小學理事會副秘書長、武漢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武萬忠同志長期致力于中學語文學科的教材建設和學法研究。學校承擔了全國中小學語感教學改革實驗學校,他為編寫中學語感教學教材和探索語感教法起到了骨干作用。他特別注重學生的學法研究,主持了國家級重點課題《中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與教育方法研究》,參編了《初中語文學習問答》和《高中語文學習手冊》(湖北教育出版社),合編了《中學古詩文評注評析》(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和《高中語文精讀文選》(湖北辭書出版社),主編了校本教材《高中作文思維建構》(新華出版社)、《中國教育理論參考》《中國教育理論與實踐》(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等15本專著,并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師》、《現代教育報》、華師大《語文教學與研究》、湖北大學《中學語文》、江漢大學《學語文報》等國家級省市級語文專業報刊上發表30余篇語文教材研究和教法學法研究的文章,在中學語文學科建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在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上成效顯著
武萬忠同志一向重視兩支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不斷創新,在人才培養上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抓崗位成才工程,練師功,強師能。
他堅持采用三種措施抓師能建設,即“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專家引領、校本研修”、“課改帶動、科研推動”,強化崗位練兵、校本培養,崗位成才工程開展五年,學校的特級教師、省市區骨干教師由20余人發展到68人。
二是抓名師隊伍建設,引名師,聘兼職。
武萬忠同志以其人格魅力和真誠打動了許多名師,以寬松和向上的人文環境和優惠的政策吸引了眾多名家。在政府和教育局支持下,學校通過自培和引進,特級教師由1名增至8名,在崗在職的特級教師數列全市第3位。他又和班子誠心聘請了全市各學科省市名師22人及本校8名特級教師共30人,組成全市陣容最強大、學科最齊全的“武漢四中名師顧問團”,這些高水平的兼職導師與我校60名中青年教師徒弟每周有網上交流,每月有面對面的互動,每期有總結評比,努力實現著“三出”的目標:教學出成績、科研出成果、教師出人才。如王先海、吳校紅、高文橋、金北群、李文溢、楊萍、高海英、屠巍、曹文華等老師近3年均獲得科研成果及論文評比省部級一等獎,高海英、徐華鐘、王恭武、胡寶君、鄧麗娟、曹文華、陳霞等分別獲得全國優質課、全國示范課、省優質課一等獎。
三、在教育模式及特色建設上不斷創新
武萬忠同志勇于創新辦學體制和教育模式,勇于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創新體制造品牌。2004年他主持創辦了武漢四中天力田徑學校和全國第一家中學生田徑俱樂部,所打造的“體教結合”模式得到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體衛藝司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國交流推廣。2008年他與美國FLS國際國際教育基金會和美國莉博緹大學合作。創辦博學中學國際部,已獲武漢市政府、市教育局批準,正在省教育廳審批。
二是爭取政策上品牌。2005年他上下呼吁,多方奔走,爭取市區教育局和政府扶持最終獲得省廳發文、教育部備案批準,爭取了每年向全國招收50名體育特長生的政策,從而暢通了高水平隊員準入的渠道。
三是創新訓練模式創品牌。他主持引進民營機制,暢通引進高校和省市專業隊高水平教練員的渠道,和天力公司及教練班子一起研制出“中學半專業化訓練運行模式”,使校田徑隊競技水平迅速提高,近3年學校連續奪得市中運會、省中運會、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團體冠軍, 2005年在葡萄牙奪得世界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2007年在法國又奪得世界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團體第5名。獲教育部和省市區政府嘉獎。不僅田徑實現了全市、全省、全國、世界中學生比賽大滿貫,足球也奪得全市、全省冠軍,躋身全國八強。在珠心算特長生訓練上,學校與軍事經濟學院珠心算隊聯合,使武漢四中連續3屆奪得世界珠心算冠軍。在科技人才培養上,他制定了學校、家庭、專業隊三結合的訓練機制, 最近我校薛越奪得全國信息學奧賽一等獎,取得保送清華、北大資格(武漢市僅二中、華師一、武鋼三中、武漢四中獲此殊榮)。
四、在質量建設上成就突出
武萬忠本人任教高中語文26年,任教高三10屆,主管高考28年,作為專家型校長他一向把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
一是堅持向課堂教學改革要質量。他積極倡導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尊重主體、關愛學生、鼓勵自主探究、鼓勵思維創新、鼓勵動手實踐的教育觀念;主張課前落實預成設計,課中注重課堂生成;要求結合學情和學科特點,靈活應用個性化學習方式、研討式操作模式,把以教法研究為主轉化為以學法研究為主,帶領老師們總結出了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研討式學習操作模式”,大面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成果在省市獲獎。
二是堅持向階段目標管理要質量。他主張把終端質量目標化解為階段目標,分段設標,分段落實、分段驗收,并設立階段目標獎,把階段目標與評優評先掛鉤,向過程管理要質量。2008屆中考錄取516分以上優生31人,為了防止因生源差而放棄或操之過急,他要求高一抓三本,大面積夯實基礎,一批線目標為30人,三批線要求70%;高二開展抓中間促兩頭,一批線目標為50人,三批線要求80%;高三主抓一二批線的臨界生,要求二批趕一批、三批爭二批,一批線目標為300%(90人),三批線力爭90%,高考一批線目標則為三位數。從高三2月考、4月考和高考來看,這一屆正是這樣分段實現了目標,由招入31名優生到高考上一批線109人,一批線保優率超過300%,列全市省示范高中第一位,總升學率超過98%。
三是堅持向教育科研要質量。武萬忠同志反對只信魔鬼訓練不信科研,同時反對科研與教學兩張皮,主張因材施教、科學治教,要求政教處圍繞學習態度、管理能力做課題,如國家級課題《班級生本教育與管理研究》;要求教務處圍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搞教研,如《建立和完善課堂研討式學習操作模式研究》;要求教科室圍繞學法改革、質量提升做科研,如《中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與教育方法研究》、《提高課堂實效性、大面積提高學習質量的策略研究》;要求總務處服務教學,支持科研。全校形成了“質量合力”,濃厚了學術氛圍,提高了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水平,從而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
近幾年的高考成績、尤其是一批線保優率直線上升。2005年一批線保優率99%,2006年185%,2007年210%,2008年310%;近兩年盡管優生進口少,但上一批線人數過100關,本科上線率95%左右,升學率99%左右。2009年高考600分以上17人,高分段人數列全市第7位;理科張超以682分奪得江北4區(硚口、江岸、江漢、漢陽)第一第一名、全市第三名、全省第五名,武校長親自送他到清華大學;文科韓瑩也奪得全區狀元。現校三個年級生源質量大幅提升,重點中學聯考一批線均在150人以上,600分以上30人至40人,尖子生在全市也有一席之地,可望向清華、北大輸送優質新生。
五、在校園建設上卓有實績
武萬忠同志親自策劃、親自起草學校發展規劃和校園整體改造方案,率領班子向市區爭取了優質高中建設的政策和啟動資金,2005—2007年,用3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校園整體改造工程,打開了面臨解放大道的南大門,建成了綠化格調高雅的萬平米博學廣場,還有氣勢宏偉的行政大樓、裝備先進的博學禮堂、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設備齊全的科技大樓和全國一流的體育中心,而且修復了兩棟古建筑鐘樓和教堂,使古老的歐式建筑和莊重的現代建筑交相輝映。校園規劃科學,設計新穎,寬闊大氣,樹影婆娑,鳥語花香,鐘聲悠悠,被亞足聯主席哈曼稱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學校園!”
六、在教育科研上成果豐碩
武萬忠同志長期堅持教育科研和教改實驗,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選題,主持國家、省、市級十幾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教科研成果。
1、2005年起擔任全國重點規劃課題《班級生本教育與管理》課題組組長和主研人員,該課題已結題,其成果已結集,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2、2007年擔任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重點課題《中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與教育方法研究》課題組長,擔任國家教師科研實驗區任副主任,編輯了階段成果集,中期成果在全國第四屆教師科研總結表彰大會上交流。
3、2008年擔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實現教師角色轉換,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組長,研究與實驗正在順利推進。
4、2004-2006年擔任省重點課題《陽光教育》主要研究成員,該課題成果已出版,并申報國家級規劃課題(周洪宇同志主持研究)。
5、2007年擔任《個性化成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課題組組長,該課題已滾動申報省規劃課題。
6、2003—2005年擔任省規劃課題《建立和完善課堂研討式學習的操作模式》組長,該課題獲武漢市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第200505052號)。
7、2004—2006年擔任市規劃課題《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發揮高中學科德育功能》組長,主持研究實驗工作,該課題結題成果獲市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第185號)。
為提高教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武萬忠同志筆耕不輟,主編、合編教育教學用書15余冊,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或評獎的教育教學論文40余篇,公開發表和出版的文字共達400余萬字,其中他本人執筆近100萬字。例如:
1、2008年獨立編著《高中作文思維建構》,26萬字,新華出版社出版;
2、2002年合編《高中語文精讀文選》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
3、2006年撰寫的《踐行人本理念,促進個性發展》一文發表于《中國教育報》并獲中央教科所論文比賽全國一等獎;
4、2007年論文《精心打造兩支隊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發表于《現代教育報》;
5、2005年在《湖北教育科學》發表《新課改與個性化教育模式》,并獲教育部中國教師獎勵基金會論文一等獎;
6、2007年論文《試論學習語言論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獲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
7、2002年在《中學語文》發表《中學魯迅教學亟待改進》,并獲武漢市論文二等獎;
8、2008年論文《研究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在福建、湖北兩省教育學會交流;
9、2007年論文《積淀文化,提升傳統,張揚個性》獲省教科所一等獎;
10、2007年論文《理念引領實踐,實踐創造成果》獲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11、2007年論文《辦學思想的理性提煉與實踐》發表于《長江日報》;
12、2008年任《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副主編,在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
13、2009年在《長江日報》等報刊發表《因材施教,個性發展》《新課改理念下的研討式學習》等文章。
14、2009年主編《中國教師理論與實踐》在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
七、在和諧社會建設上貢獻突出
武漢四中的發展受到社會廣泛贊譽,近幾年學校承擔了多項大型社會活動,在服務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上作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亞洲中國展望足球項目授權學校開幕式、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城市運動會足球賽事、2005年武漢市第七屆運動會、2008年全國高中足球聯賽、2009年湖北省中學生運動會、2009年湖北省中學生足球聯賽,創辦了國家級青少年田徑俱樂部,全國學校場館向社會開放現場會在四中成功舉行,省市區各級中小學學生田徑運動會年年也在四中舉行。除舉辦以上大型體育賽事以外,美麗的四中校園也贏得各級政府的青睞,武漢市市政府的多次專題會議,硚口區黨代會和人大政協“兩會”等都在四中召開,美麗的四中“已成為硚口區基礎教育的閃亮窗口”,學校近幾年接待了“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代表團”、“全國教育督學工作會議代表團”以及 美國、歐洲、臺灣大學生或中學生夏令營等多個團隊,展示了四中,展示了武漢。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007年武漢四中以高水平、高質量、高品位通過了省示范高中督導復評,專家組給予了高度評價:“武漢四中以優良的教育質量、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可喜的辦學效果已成為硚口區基礎教育的閃亮窗口,乃至成為武漢市基礎教育的知名品牌,呈現出充滿活力、勃勃向上的發展態勢……”2009年學校成功舉辦了110周年校慶。如今武漢四中在武萬忠同志為首的班子帶領下,正向著爭創“理念先進、管理規范、設施一流、隊伍優秀、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全國示范高中的目標奮進。
Copyright ? 2013 武漢市第四中學校長—武萬忠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