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學八十周年校慶巡禮
學校類型:
成立年份:1933年
校慶日期:
校 訓:“公正誠樸”
現任校長:王國華
學校地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校慶專題:http://www.sport-novelty.com/xiaoqing/13.html
學校專題:http://www.sport-novelty.com/school/cqbszx
校 友 會:http://
2013年11月2日,天佑巴蜀,重慶連綿陰雨天氣,突然晴好:溫度適中,無風無雨,間或些許陽光灑下……這一天,一萬余名巴蜀中學的一代代學子,從世界各地,天南海北,趕來巴蜀,來到這個久經戰亂而不倒、歷盡辛勞而長青的校園,撿拾青春的記憶,慶祝她的八十歲生日。
這一天,有太多的驚喜與感動,有太多的回憶與憧憬……讓我們用文字,記錄其中萬一的感人瞬間,成為巴蜀中學一段永恒的回憶吧!
驕傲:滋蘭樹蕙,含英咀華
“我們的巴蜀學校竹樹茂密,江山環抱;我們的巴蜀學校教養兼施,中小并包。巴蜀是我們的樂園,這里的生活環境那么好!巴蜀是人才的苗圃,這里的培植功能那么高!我們的大西南正待開發,我們的新中國正待建造。巴蜀學校愿在這大事業中貢獻最大的勤勞。”這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1938年在巴蜀學校任教時創作的校歌,一直傳唱至今。正如這校歌中所寫,巴蜀學校在八十年的櫛風沐雨中曲折前進,為大西南、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批批忠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八十周年校慶讓老校友們找到了往日對母校的那份特殊的感情,還讓在校學生們第一次如此的清晰地感受到了“我是巴蜀人”。看著從各個大學發來的祝福,校慶時成千上萬的老校友們的再聚,改造后美麗的巴蜀中學,讓人衷心為巴蜀而自豪!
巴蜀中學歷80年風雨滄桑,為國家培養出了包括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閻明復、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理論物理博士劉寄星、原子能科學研究專家張煥喬、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兩院院士李朝義、吳天一、汪應洛、張煥喬、張存浩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新時代更是創造出重慶教育的奇跡,截至目前共有505名學生考入清華和北京兩所中國頂尖大學,萬余名學子考入重點大學。
這些成績也許顯的太官方死板,那就看看一群調皮的孩子怎么說的吧!
“巴蜀的投影儀是效果最好的,質量很棒;巴蜀的課桌是翻蓋的,全市最洋氣;巴蜀的座位是椅子,椅墊采用凹陷設計,使你的小PP更舒適,絕對比別的學校的又硬又有釘子的凳子好,而且還有椅子背,可以靠;巴蜀的空調是年輕的,比起別的學校,不知道涼快多少;巴蜀人,雖不能說是最好的,卻是我們一生在意的。我們離開了,卻永遠和大巴蜀是一起的。”
“哪個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是你沒有遇到巴蜀中學的校慶,麻辣耗兒魚,炸雞腿,麻婆豆腐,回鍋肉,木耳炒肉片,干煸四季豆,噴香的米飯。餐后還有水果。”
這些話語雖然是敝帚自珍,但是卻透露出一個普普通通的巴蜀學子對巴蜀由衷的喜愛,成為一個巴蜀人而無比的自豪。
感懷:我已斑白,她正青春
“待你我白發蒼蒼,回巴蜀可好?”這是在90后巴蜀學子中間廣為流傳和轉發的一條微博。也許在校慶之前,這句話多少帶些90后的小調侃,但是當你看到了11月2日的那盛大的場景,就會對這群新時代的孩子刮目相看,這原來是多么神圣莊重的一句話啊!
高2016級志愿者肖閑同學,遇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她接待的一位老校友眉飛色舞講述著和老伴認識的經歷,他們在巴蜀高中是同班同學,彼此認識并心生愛戀。經歷四年異地戀后終于“修成正果”。他和老伴每十年的校慶都會來,追憶一番青澀而浪漫的年華。可今年只有他一人。老人特意讓肖閑幫他找高66級畢業照,并給他在畢業照前照相。“我和她第一次合照便是這一張,如今是最后一次合照,團圓了。”當老人滿足而又感懷的說出這句話時,肖閑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巴蜀中學操場靠近步道的一側,展出了從建校到現在的幾乎所有的畢業照片,共1600張。在60年代的照片墻前圍滿了須發皆白老校友。白發蒼蒼的老人們戴上老花鏡很認真的尋找當年那些熟悉的身影。甚至有心急的老人搬來椅子站在高處舉著相機照那些照片。在校內外還有很多舉著“第七連三排”“初60級•四班”等簡單的班牌的老人。還有不少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被別人扶著參觀學校……老人成了校慶當天一道最獨特的風景。當人們看到他們見到老同學大呼好久不見憨厚的擁抱在一起時,當看到自己照片心滿意足像個孩子那樣歡呼時,讓人感覺到巴蜀是不僅是一座育人的殿堂,更是人們儲存青春的寶庫。
“變了的是我們這些人,不變的是我最可愛的巴蜀。”一位拄著拐杖的老校友在禮堂前這樣感慨到。是啊,巴蜀怎會老去呢?她承載著千千萬萬青少年的夢想,他記憶著千千萬萬張青春的笑臉。今日的巴蜀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四海校友的關愛下,在一代代巴蜀人不懈的追求下,更加的生機勃勃,光彩熠熠。舊貌換新顏的巍峨校門,古木參天、綠樹環繞的美麗校園,典雅的至善樓,大氣的靜遠樓,高聳的正心樓,古樸的禮堂,古典而婀娜的未艾亭,浪漫的風雨長廊,復原而建的廁所……都充滿了青春的氣息,都保留著青春的足跡,都承載著青春的夢想,都肩負著青春的使命。巴蜀不敢說老!
校慶,不是讓人去感受巴蜀的高檔。校慶上攢動的人群告訴人們,巴蜀中學是每一位巴蜀人的歸屬,而是多年以后,莘莘學子老去之后相互攙扶回去的地方,而是雖已變樣但卻彌漫著多年前遺留下來的青春氣息的校園,到那時,他們依然會說,“我是巴蜀人!”
溫馨:新校舊情,薪火傳承
建校八十周年文藝表演,精彩絕倫,更因有老校友的加入顯得匠心獨具。一位參加演出的老校友說,他很開心,巴蜀八十華誕時自己能上臺演出,在這輝煌的禮堂里留下自己的身影。
有一位網名叫“墨脫”的志愿者同學,講述了自己在校園里被“打劫”的一件趣事。他遇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徑直朝他走來,攔住他,指著他的校徽說:“別人的資料包里都有校徽,為什么我的沒有啊?”“您很想要嗎?”“是啊!我是57年畢業的,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大家都有啊!”她很著急地說。“墨脫”把自己的校徽取下來給她戴上,老人很高興跑進自己的那間分會場,她對著另一個老人家指著自己的校徽手舞足蹈地說些什么。
在至善樓1308教室內,更是展現了一場“趣景”。“老師好!”一群60多歲的老人,畢恭畢敬地對一位87歲的老者鞠躬問好。60多歲的老人們是巴蜀中學初63級3班的同學們,今天他們再次見到了當年的班主任張寧弱老師。87歲的張老師被攙扶著進入教室,見到昔日的學生們,不住地點頭。而見到老師的同學們也瞬間濕了眼眶。但很快,大家的情緒就被青春歡快的記憶所代替,嘰嘰喳喳聊起了往事。當然不光有趣聞,還有落寞的故事。一位老校友一個人抱著7本《巴蜀中學校史》,吃力的去各個地點蓋歷任校長的印章,他和接待他的志愿者同學講,他們班的同學就他一個人來了,他要幫其他人領《校史》,并且不斷囑咐志愿者同學:“珍惜巴蜀時光,好好學習知識。”
“巴蜀是我們的,世界是你們的。”這是高65級3班的校友寫給初14級7班同學的話語。雖然這句話有新老校友為巴蜀“爭風吃醋”的味道,但是也表明一代代巴蜀學子是薪火相傳的。
新校友陪伴老校友,新教室迎接老同學。這些溫馨的畫面表明,巴蜀中學八十年來正是這樣的代代傳承,留下了眾多教育教學經驗,發揚了各種優秀的傳統,在薪火相傳中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傲然屹立在重慶教育的潮頭。
精彩:具體而微,異彩紛呈
巴蜀中學八十年校慶慶典,為了能讓全體巴蜀學子感受到母校的喜慶,學校師生同心,精心構思、大膽創新,為久未回家的巴蜀的孩子們準備了精彩的活動內容。
還未進校,也許你就會被這么一種聲音“第二套廣播體操,開始……”所吸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最熟悉的聲音了,你還有空抱怨今天路況太差?埋怨哪個同學沒有趕來?趕快加入到同學們的廣播體操行列吧!
為了能夠引導各位校友找尋以前的回憶,學校精心安排了第一至九套廣播體操,串聯起大家或三年或六載的美好回憶,串聯起巴蜀中學悠久輝煌的歷史脈絡。
“歡迎您回家,親愛的巴蜀學子!”巨幅展板一進校門就映入眼簾。但是想要在這里留影恐怕要排隊等候了。不過你不用著急,不妨先去操場看一看學校的畢業照照片墻吧,這里展出了從1933年建校到2013年這八十年來能收集到的全部畢業照片。
你看看,這三位老人指著照片正在笑逐顏開、高談闊論呢!看照片如果不過癮,沒有關系,早就知道幾張照片是不會讓你們這些老校友滿意的,那就去行政樓的校史館看看吧!
穿越歷史的滄桑,追尋青春的記憶,這是你的不二之選。學校為了能夠全景式展現巴蜀中學的八十年辦學經歷,專門修建了400平方米的校史陳列館。小到畢業照片,大到解放前國民主席林森的題詞;普通到畢業證件,重要到領導人題詞,信件,應有盡有。這是巴蜀八十年歷史的見證,是巴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小校友的的社團活動展示豐富多彩,異彩紛呈,彰顯出新時代少年的獨特個性——
你看那顆藍色的生命之樹了嗎?它也許需要你為它添枝加葉呢!它的枝葉就是校友們的手指印,多么有創意呀!
那個碩大的郵筒是做什么的?哦,原來是寫給20年后自己的信投遞處。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年后百年校慶你該是怎么的光景?你想對今天的巴蜀和自己說些什么呢?寫下來吧,也許20年后的今天你將收到今天寫給自己的這封信。這種體驗無法言說,還是讓時間證明吧……
最有紀念意義的應該是蓋章紀念了。學校仿刻了建校以來八位校長的印章,每位校友可以拿著紀念冊到不同的蓋章處去現場印蓋。“我上學時的校長是王霞量,他的章在哪里蓋哦?”一位老校友不斷打聽著。
如果你要留影照相,這可容易了。在校門口,操場上,至善樓前廣場等很多地方都專門搭建起照相臺,而且如果你要馬上看到照片,沒有問題!學校免費為您打印……
停下來吧,親愛的校友,在梧桐大道邊,欣賞一下在校學生寫給學校八十華誕的祝福語,應該說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你一定會讓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妙語連珠觸動最柔軟的心弦……
奉獻:堅韌精進,砥礪前行
校慶的工作千頭萬緒,極其復雜。學校其實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備了。校慶由以王國華為校長、張勇為書記的校長會決策,吳國慧副校長任總指揮,龔青鏵副主任、張南生主任具體負責,從尋找歷史資料,拜祭王纘緒舊居,到校園改造。近40萬字的《巴蜀中學校史》編成,收集了建校以來的1767位巴蜀中學教職工的簡介的《巴蜀人•教職工篇》的編成,收集了建校以來的六萬多名學子名錄和畢業照的《巴蜀人•學子篇》的編成……沒有巴蜀人一貫的執著、奉獻、精益求精的品質,是不能呈現今日校慶的簡樸熱烈的。
八十華誕現場,穿梭在操場、教室、會場的超過千人的師生志愿者,應該是當天最辛苦的人了。一位參加表演的志愿者學生這樣寫道:從初一進校,校慶的日子就在倒計時。終于,我們通過努力再次走進巴蜀。我們有過很多感慨!時間過得好快!在這半個月中雖然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雖然自己表演的戲份不多,雖然經常作業做不完。但是,當我們站在舞臺上展示成果時,為巴蜀80華誕添上我們青春的色彩。現在坐在床上的我,回憶起這半個月的點點滴滴,不舍這美妙的日子。但是仔細想想,當巴蜀100歲的時候,我們還會在一起排個節目嗎或者重新演繹我們的青春歌曲。那將多么有紀念意義。感謝巴蜀,因為你,我們的青春有了綻放的花圃……
這些志愿者學生們有的負責接待校友,幫助指引校園;有的在社團為大家展現新時代巴蜀學子的風貌;有的參與表演為校友提供精彩的節目……他們犧牲了不少周末休息的時間,在2日6點多就起床趕到學校,他們用自己的努力來詮釋了巴蜀人公而忘私的校訓。我問高2016級志愿者張夢同學:“累不累?”她大方的說:“累,但是很值得,我為參與到學校八十年校慶感到無比自豪。”
初2016級的吳華老師是校史館的講解員,她不僅是班主任還承擔著兩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繁忙可想而知。曾經在校慶前夕,她訓練到半夜一早還要為孩子們上課,上完課又馬不停蹄趕到本部。有一天中午,站了一上午的她剛坐下來打開盒飯,馬上又通知她去開會,她二話不說又投入到校慶工作準備當中。但是不管多苦多累,她總是美麗可人,笑容可掬地出現在大家面前,用她的話說:“學校領導親自給我一個個講解,讓我知道了許多以前不懂得校史,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巴蜀。這是我作為一名年輕巴蜀教師的責任。”
反映校史的紀錄片《歲月的歌》恢弘大氣,震撼人心,獲得領導、嘉賓、師生、社會的高度評價。可是背后的創作的艱辛:文稿撰寫者宋杰、夏義勇九次修改,編導張偉歷時兩月,等等,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多少個不眠之夜,才完成了這部23分鐘的片子……
正是巴蜀人上下一心,堅忍精進,不怕困難,只講奉獻,才完成了巴蜀中學八十華誕的精彩亮相。
品讀:公正誠樸,桃李芬芳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將軍,在校慶典禮上的發言中特別提到校訓“公正誠樸”,她認為這不僅是一個學校的校訓,也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應該奉行的準則。巴蜀中學原校長傅唯泉在會上表達了對校訓的喜愛,他認為這是全世界所有校訓中最優秀的之一。我們的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誠實無欺,樸實無華就是對巴蜀對所有巴蜀人的最好詮釋。正是一代代巴蜀人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視死如歸,光明磊落,誠實信義,艱苦奮斗才讓巴蜀鐫刻在重慶乃至全國的教育豐碑之上,現在的巴蜀人更要堅持公正誠樸才能夠為民族復興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才能讓巴蜀的明天更美好。讓巴蜀中學成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學校。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以巴蜀為榮;明天,巴蜀以你為榮!豪氣滿天,永不言敗是巴蜀人的品質;重情重義,不斷思索是巴蜀人的智慧;薪火相傳,滋蘭樹蕙是巴蜀人的傳統;勇于創新,張揚個性是巴蜀人的膽識。
巴蜀人,讓我們一起,乘著80周年校慶的東風,朝著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華名校的目標努力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