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介紹
原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金初:人生中心教育視角下課程目標的“源”點和終點 下
人類的一切來源于物質。人生,特別是美好人生,也來源于物質。所有人生都必須依賴于物質才能存在。生活資料的獲取和擁有,是人存在的基礎,是人生的基礎,所以,是做人、做事、生活的基礎。人們獲取和擁有生活資料,以及獲取和擁有財富,其態度與方式,基本的只能有三種:自創性獲得和擁有、依賴性獲得和擁有、占有性獲得和擁有。
人們獲取物質生活資料和擁有財富的態度決定人們的行為方式。自創性最基本的內涵是自主性、勞動性(實踐性)、創造性。這三個特性的合成,排除了依賴性和占有性,保證了自創性的本質內涵,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自創性價值觀是建設性的,自創性和依賴性價值觀都是和平性的,而占有性價值觀則是破壞性的、戰爭性的。這將極大影響我們的教育理論與課程。教育是建設人類,而不是毀滅人類。所以,教育必須主張自創性而反對占有性。當人們成為有勞動可能時,都應該樂于勞動和進入自創。人類世界應是自創性的世界。教育應該使學生學習自創、具有自創性價值觀,同時反對占有和占有性價值觀,也反對依賴性價值觀。只有人們的自創性人生活動,創造著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保證著人類社會運行的基本條件,發展著人類社會。人類社會只能依靠人們的自創性人生活動而存在,而發展。所以,人類必須提倡、支持和保護自創性人生,自創性人生是美好人生的基礎,我堅信:
“自創性”的立論是成立的;
“自創性人生”、“美好人生”的命題是科學的;
“自創性人生基本素養系統”、尤其是“美好人生基本素養系統”的研究成果是科學的、美麗的、珍貴的;
教育重構是必須的、必然的。
在自創性人生的基礎上美好人生才能得以成長與實現。
相關視頻
-
-
原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金初:人生中心教育視角下課程目標的“源”點和終點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