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6/23
1611次查看
張興民發布
6月27日,在獲悉我縣今年高考再攀歷史新高的喜訊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艾霞,副縣長楊培林,縣政協副主席董金海和縣委辦、政府辦、教育局負責人一起,先后到三中、府中送賀信,對兩所學校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祝賀,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的全體教職工表示感謝。
今年府谷中學高考成績再創佳績,全校二類本科以上的上線人數大幅增加,共有794人(含24名該校就讀的外地戶籍考生)。其中,一本上線人數299人(理工類235人,文史類64人),600分以上34人(理工類25人,文史類9人)。全校二本以上上線率達到52.4%,高出全省二本上線率21.7個百分點。應屆生的二本以上上線率也較往年有所增加,2011年全校參加考試人數為1258人,二本以上達線575人,上線率為46%,2012年全校參加考試人數為1252人,二本以上達線641人,上線率為51.2%。上線人數比去年凈增66人,上線率增加6個百分點。
同時,第三中學二本上線人數也首次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09人(含4名該校就讀的外地戶籍考生),其中一本上線人數17人(理工類14人,文史類3人)。
另據全縣高考情況統計顯示,今年我縣參加考試人數共計2609人(不含體育、藝術類考生),二本以上達線人數共計933人,其中一類本科達線人數347人(理工類277人,文史類70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縣的上線考生不僅“量大”,而且“質優”。李江江以641分的成績位居全市文史類應屆生第一名,全省129名,全縣文史類考生共有5名進入全市前十名。理科狀元趙凱以668分的成績位居全市第五名,理工類共有2名考生進入全市前十名。
校長談教育
“我們的成績不僅是高三教師的成績或學校的成績,是整個府谷教育大環境的成績。”府中校長李建華說,府中能夠實現高考不斷創造輝煌,除了全體教師的辛勤工作外,主要緣自我縣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革創新,得益于近年來縣委、政府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整個教育系統引進了許多新鮮理念,不單純以考分評價學生、教師、學校,重視培養學生文明素養、綜合成績、學科成績、素質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設高效課堂、推進有效教學,并深入開展科學備考、智慧備考工作,引導高中教育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全面培養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競爭力,素質能力型教學讓學生具備了應對激烈競爭的底氣,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成績。
三中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他們的付出另有側重點。三中校長張興民說,“縣委政府對教育的支持,讓三中的教職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校工作中。三中針對學生生源差的現狀,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尤其在復習備考中下了一番功夫。三中的學生,從入校開始,三中就開展優生弱科補差活動,讓有經驗的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補習,爭取提高總成績;由于學生的基礎差,三中的教師復習備考特別重視課本、注重基礎,大膽舍棄復雜的題目,務求高效;對重點學生和“臨界生”實行包干抓扶制度,對他們從學習和心理方面進行指導,力爭上線。三中因材施教,特別加強特色教育,對體育藝術類考生的培養,希望每個人都找到屬于自己的前途。除了在教學過程中的投入,學校的激勵措施、班級管理、教師業務素質訓練都有自己很獨特的方法,三中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
“創強”后勁足
讓教育先行,讓教育騰飛,已經成為了府谷發展的第一要務。以前提到府谷,人們都知道它是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腹地,是黃河岸邊的“金三角”。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縣委、縣政府在實施一系列惠民工程中,也一直把教育的普惠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早在2006年,我縣的義務教育段就全面實行了“兩免一補”;2008年,又在省內率先實行了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蛋奶工程”;同時,對義務教育段學生統一使用的地方教材和配套教輔資料全部實行免費供應;2009年,我縣免除了所有高中在校生的學費并把農村寄宿制學校住宿生生活補助提高到2元;2010年春季開始,又在高中段全面實行了“三免兩補”(即免學費、免雜費、免課本費和寄宿生生活補助、蛋奶補助)政策。而從2011年秋季開始,我縣又對現有民辦幼兒園按照分級定類認定情況和物價局現有收費備案標準的80%分別予以補貼:被評定為一級的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256元,被評定為二級的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240元,被評定為三級的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208元,被評定為四級的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176元;公辦幼兒園每生每月補助70元,補貼后全縣幼兒園除伙食費外免收一切費用。至此,全縣實行了十五年免費教育。
同時,2010年11月,縣上又成立了教育基金會,由13家民營企業每家注入1000萬元資金,縣財政局注入資助資金3000萬元,共計1.6億元基礎資金,每年截留1000萬元的風險金,將1.5億元的資金按照10%的利率存入銀行,用所得利息的8%(約1400萬元)獎勵評選出來的好校長、好教師、好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好學生,同時資助困難教職工及貧困學生。2011年制訂出臺了相關政策,通過自我申報、單位初評、基金會審核等程序,認真落實獎勵和資助對象,并在教育工作會上全部予以兌現。
除此以外,我縣還加大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對高中貧困生進行學業資助,教育局幾年來募集到資金339萬元,幫助889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也有序推進,僅在2008至2010年,全縣就為2297名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1362.69萬元。
各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家庭上不起學的問題,實現了教育公平的發展戰略,為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我縣啟動了省級“教育強縣”創建工作,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強化“三大硬舉措”:第一項措施就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新府中、新職中建設步伐;完成四小收尾工程,確保秋季招生;建設好第五小學、第六小學、第三幼兒園、第六幼兒園、新民等八學區幼兒園和孤山、木瓜中心學校師生餐飲樓、公寓樓;對基層48所學校進行綠化,對13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活動場地和4所小學操場進行軟化;按照創強標準進一步充實學校內部設施設備;配合縣上新府山小區建設,做好3所幼兒園、2所小學、1所初中的規劃布點工作;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三中、同創等學校的管理。第二項措施就是加快創建核心指標體系建設進程。年內力爭要建成1所省級標準化高中、3所市級標準化學校、6所縣級標準化學校、3所省級語言文字規范化學校。資助中心要通過省級標準化驗收,全縣要通過“雙高雙普”、“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示范縣”和三類城市語言文字達標驗收,為創強順利迎驗奠定堅實基礎。第三項措施就是完善各項制度,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三項措施的推進效果顯著,據教育局副局長劉萬兵說,今年4月23日至25日,省教育工委委員、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曹普選帶領省教育廳領導、專家對我縣創建省級教育強縣工作進行了過程性評估。5月15日至18日,受榆林市政府委托,市教育局副局長白鴻元一行對我縣創建省級教育強縣工作進行了市級初驗。省、市領導和專家表示對府谷教育一年來的變化感到震憾,高度肯定了我縣在創建省級教育強縣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成績。其實,高考佳績正是我縣在教育上投入、努力的最好體現。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暫無文章
張興民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陜西省府谷縣府谷鎮念溝灣村
電話:0912-8881269
郵箱:undefined
和張興民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陜西省府谷第三中學校長—張興民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