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12/21
2626次查看
于允鋒發布
如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培養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難點。近年來,山東省濰坊一中改革評價機制,成立創新學生成長協調中心,著力構建八大生活教育課程體系,精心營造培養創新人才的場,使學校的創新學生噴薄而出,創新學生成長呈破竹之勢。
張家華,濰坊一中高二年級學生,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獎,2009年12月作為山東省唯一的高中生應邀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儀式,受到王兆國、劉延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姜俊羽,高二年級學生,2010年3月,獲中國學盟國際青少年藝術節暨全國藝術新秀選拔活動總決賽朗誦專業中學組金獎,4月應邀參加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35周年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并獲得“中馬文化交流使者”稱號。另外,2010年4月,高二年級的陸帥同學獲得第19屆中國兒童青少年威盛中國芯計算機表演賽第一名;高一年級的曾曉雨同學闖入2010年CCTV“希望杯”英語風采大賽全國前四名;賈天啟同學入選山東省信息學奧林匹克代表隊,7月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決賽;孫冠男同學在紅蘋果國際藝術盛典系列選拔活動中,被評為“紅蘋果國際藝術盛典選拔活動全國形象大使”……
濰坊一中創新學生噴薄而出,創新學生成長呈破竹之勢,這一切都得益于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貫切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致力于創新學生培養的成果。特別是從2004年以來,學校緊緊圍繞創新學生的培養開展工作,基本形成“營造創新學生成長的場,創設創新學生成長的地,規范創新學生成長的序,聚集創新學生成長的力”的工作格局。
一、營造創新學生成長的場
濰坊一中始建于1913年,在近百年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容·雅”文化。“容”,是胸懷寬廣,視野開放;是嚴以律已,寬厚待人;是虛懷若谷,淡定從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已經成為濰坊一中創新發展的動力,也是創新學生成長的基礎。 “雅”,雅是精細,是嚴謹;雅是品位,是狀態;雅是一中人的追求。
“容”是學生創新成長的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學校的牛德宏老師在學校搞“中學橫向文科教學實驗”,政治、地理、歷史教師同時同上一節課。在期末考試中,盡管實驗班學生成績受到了影響,學校仍然堅持讓牛老師探索和改進,上世紀90年代該項目引起中央教科所專家的高度重視。為全國高考由分科向綜合過渡做出了示范,2002年,全國高考分文綜和理綜;1998年,學校引進技術課程,高一、高二學生每學期要進行20學時的技術課程學習,是校本必修課。6年后,山東進行課程改革,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1989年學校批準王錚同學可以跨年級學習,1990年,高二的王錚同學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8年學校開始籌建學校電視臺,2002年,第一任臺長孫曉莉被國防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孫曉莉同學在全軍演講比賽中獲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正是這種“容”的氣度,使一中聚起一幫能人搞教育,謀發展;正是這種“容”的氛圍,使得老師敢于創新新的課程,敢于在課堂上播撒創新的種子;正是這種“容”的氣場,使得學生不拘常規,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敢于讓自己創新的思想在學校飄揚;正是這種“容”的力量物化了學校的創新文化,以奧運冠軍邢慧娜命名的體育館,張家華命名的工作室應運而生。
“雅”是學校對創新學生培養的追求。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光學習好不行,還要有開創新天地的創造性;僅有知識不夠,還要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單關心自身專業領域不行,還要有關注其他方面的廣泛興趣。沒有對軟件的好奇和學習內容的選擇就沒有張家華今天的創新成果;沒有廣泛的興趣和學習空間的保證,王錚就不會22歲成為微軟的高級工程師,都珊珊就不會成為高考狀元;沒有學生電視臺和對播音專業的不懈探索就沒有孫曉莉的全軍演講第一名。學校在允許學生選擇學習內容,提供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同時,還著力培養學生胸懷遠大理想,毅力百折不撓,不怕千難萬險,甘受千錘百煉,勝不驕、敗不餒,矢志不渝,立志成才的志氣;為探求、實踐真理,敢為人先,勇于獻身,面對失敗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成績、榮譽,敢于戰勝自我,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勇氣;思維活躍,悟性高,對活潑靈動的新生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善于發現問題,科學地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總結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靈氣。
容·雅文化為創新學生成長營造了一個理想的氛圍,在這個“場”中,學生朝著更富有個性,更具有實踐性,更富有創造性的方向發展,使“發展豐富個性,培養創造型人才”理念在發展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逐步成為學校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創設創新學生成長的地
實施國家課程方案,落實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實現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學習內容,是創新學生成長的關鍵。而課程的建設是核心。因為“沒有課程,教育就沒有了用以傳達信息、表達意義、說明價值的媒體”。課程就是創新學生成長的“地”。為此,學校確立以“生活教育課程化、系列化、制度化”為實施新課程的突破口,圍繞開全開齊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構建八大生活教育課程體系,即學科課程系列,活動課程系列,養成教育課程系列,安全教育課程系列,生涯規劃課程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列,文化育人課程系列,國際課程系列。學校為了規范學校課程開發和開設的內容及程序,制定了《濰坊一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意見中規定:教師遞交申請開發學校課程的內容,學校課程專家組審核同意后,學校撥發開發經費,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開發的教材,經學校專家組審定批準并給出開設建議,學校教學辦公會研究確定開設的學段和學時并在全校公示,教師開發學校課程的能力和業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機制必定會極大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出好的結果,現在,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規劃》、《理財》等學校教師自己開發的學校課程已達200余門。象《閱讀與寫作》、《校園植物》、《篆刻》、《模擬聯合國》等將國家課程改編成學校課程的也近百門。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創新發展提供平臺。同時,《濰坊一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也讓課堂成為創新學生成長的主陣地,《創新思維訓練方法》、《研究性學習》、《我有一個金點子》、以學校六大節日為內容的《活動課程》也堂而皇之地走進課堂,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研究“模具工藝”、“水火箭”和“現代兵器”。實現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有課程,有時間,有課堂,有導師,使創新學生成長腳踏實地。
三、規范創新學生成長的序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要使創新學生成長機制健康有序,就必須對學生的行為加以規范。學校先后制定了《濰坊一中學生學分管理規定》,建立了以學分制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機制,用學生的學分來考核學生的發展狀況,去除了只用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弊端。評價方案主要包括學生學業考核和學生成長記錄。
學生學業考核:內容包括出勤、學生平時的表現、階段性考試成績以及期末考試的成績。其中,平時的學生表現包括自我評價、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課堂綜合表現、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成長記錄:建立學生成長“足跡”記錄袋,主要收集學業評價中不予考慮的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學習計劃、總結,研究性學習材料、論文,課外活動圖片及錄音資料,學習效率自測表,個人行為表現自測表,教師評語,獲獎證書和處分決定,考試試卷及優秀作業等。內有豐富多彩,盡量多角度地客觀地描述學生成長的過程和特點。每個學段整理一次,學生整理成長“足跡”記錄袋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和自我調整的能力。
為了方便學生選修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又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制定了《濰坊一中學生選課走班管理規定》、《濰坊一中學生選課指導手冊》、《濰坊一中學生跨年級選課管理規定》、《學生請假管理規定》等制度,保證學生的學習健康有序,效果明顯。
學校每年招收部分特才、怪才學生,入校后,學校幫助他們做好目標定向,給他們配備導師和工作室,給他們量身定做課程,學生對課堂已經會的內容不需重復學習,浪費時間,經導師批準,可以不參加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到工作室學習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確保他們的發展。
四、聚集創新學生成長的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能否把學校的力量源源不斷地聚集到創新學生成長上來,形成學校創新學生發展的源動力是創新學生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學校成立創新學生成長協調中心,校長擔任中心主任,使創新學生成長工作成為學校的一把手工程,便于集中全校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加兩方面投入。一方面是硬件投入,學校投入資金,建設體育館、圖書館、科技館、學生電視臺、探究實驗室、模塊教室和各種學生發展需要的場地和設施,配齊各種設備,保證學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是軟件投入,設立以教室和學生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學生創新成果展室,與科研機構同時投資建設實驗室。關注三支隊伍。關注教師隊伍,采用“依托高校,筑巢引鳳;巧借平臺,交流借鑒;立足自身,深入挖潛;評價導向,以老帶新”的方式提高教師的素質。設立“道源創新獎”,鼓勵在創新學生培養有成就的老師。關注導師隊伍。學校將科研院所、高校老師,社會協會、部隊機關的專業人員和學生家長都動員起來,和我們的老師一起編成導師團,由學校統一調配,學生自愿選擇。實行人盯人輔導的辦法,指導學生的探究過程。關注創新學生隊伍。既關心創新學生的招生,更要關心學生的培養,特別是關注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的能力和創造性。同時,要做好輿論導向。大力弘揚為創新學生成長服務光榮的精神,定期表彰為創新學生成長做出貢獻的老師,營造愿干的有崗位,能干的有天地,干好的有地位,讓創新教育深入師生心間。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暫無文章
于允鋒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
電話:052688856437
郵箱:2165635@qq.com
和于允鋒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山東濰坊一中校長—于允鋒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