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歷史上的今天
1920年直皖戰(zhàn)爭后,直系和奉系軍閥共同控制北京政權。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擴張和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敗,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兩系重新聯(lián)合,對抗直系。在內閣問題、對待華盛頓會議提出的山東問題等,雙方矛盾劇烈,導致關系破裂。
1922年4月28日,奉系張作霖自任總司令,設司令部于落垡,率12萬名奉軍官兵發(fā)動總攻擊,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直系以吳佩孚為總司令,以保定為大本營,分頭抵御。雙方在馬廠、固安、長辛店激戰(zhàn)。5月3日,吳佩孚改守為攻,將主力迂回作戰(zhàn),繞至奉系后方蘆溝橋,致使奉軍腹背受敵。5日,奉軍張景惠部第十六師停戰(zhàn)倒戈。蘆溝橋、長辛店等要隘被直軍攻占,中路奉軍退至天津。張作霖下令退卻,率殘部出關。10日,徐世昌總統(tǒng)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
6月17日,在英帝國主義干預下,直奉兩系停戰(zhàn)議和,簽訂和約。雙方自19日始將軍隊撤退,終結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