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期末,教育管理者早已開始籌劃期末統(tǒng)考、聯考工作了,又用學生的考分通過四率評價給教師排隊,決定年終30%績效獎勵,因為中央三令五申不準給學生排隊,但沒有規(guī)定不準給老師排隊,不準對老師實行獎罰。所以,期末聯考對于教師來說,不僅跟自己的榮譽息息相關,更與自己的績效、利益緊密相連。多數教師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使出渾身解數,老師們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編出提綱、列出重點,一個目標:為了學生考出好成績。語文老師讓學生背詞語、背句子、背課文、背作文,實行課課清、章章清,有的甚至要學生背試卷上的考題;黃岡的三苦精神又被熱炒起來;以考代練成為數學的代名詞。他們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時,扎實工作,而是把這場考試當做籌碼,加班加點,不管學生能否接受、也不管學生能否承受,搞疲勞戰(zhàn)、模考戰(zhàn)、題海戰(zhàn),這就是老師們常說的苦干。由于學生已是久經沙場,準備充分,教師深諳考試之道,一般總能考出好成績。這種以考分來評價教師一期來的教育教學效果,操作簡單、方便,且易于掌握,小學生也能操作,相較于其他方式,看似公平合理。其實這種聯考,不但沒有達到考試初衷,反而產生負面的示范效應,使部分教師誤以為只要學生考得好,一俊遮百丑,什么師德、人品,教育教研都不重要,只要學生能考就是王道。
然而,無論你怎么努力,總是會有一二三四五的。于是問題就來了,差生成了害群之馬。部分教師眼里只有分數,往往心理浮躁、投機心理嚴重。怎么辦?這就要用到老師們常說的巧干了。方法一:讓學生生病住院,可以不參加考試,也不參加考評。于是一些教師為了使那些考困生不參加考試,竟厚著臉皮做家長、學生的工作,裝病到醫(yī)院開出證明,寫好請假條。這樣就會縮小分母,提高及格率、人平分、優(yōu)秀率。方法二:打休學證明,趕在考試前幾天休學在家,提前去跟遠方的父母團園。方法三:要學生在考卷上做隱秘記號,便于自己在評卷時筆下生分。方法四:在電腦輸機時傻點小聰明,故意把低分輸成高分,把高分輸成低分,低分輸高當然不會有異議,但高分輸低就會名正言順的改過來。這種投機巧干花樣年年翻新,改名換姓、張冠李戴的現象又沉渣泛起,教師有借調的,學生也有借讀的,(學生在乙校讀書,回甲校考試,這種現象是高考的創(chuàng)新和蔓延)筆者每年都對這些問題提出來,希望能夠排除,但總是有那么幾個不安分的故伎重演,結果丑態(tài)百出。
教師的教育能力能否用一張考卷來評價,這本身就存在問題。且不說老師為了學生能考,加重學生負擔,有的不把學生當人看——當成考試機器。就教師的弄虛作假就讓教師顏面掃地。盡管每次聯考問題頻出,教師頗有微詞,不僅讓多數教師心力交瘁,也令部分老師為名次而人格扭曲。更嚴重的是導致各校領導之間產生摩擦、教師之間滋生敵意,久而久之,教師之間人際關系僵化,教育教學經驗各自封鎖,最終導致學校之間、師生之間、老師之間情感的異化分離。盡管如此,教育管理者卻熱衷于此,且樂此不疲。因為教育教研能力不能用分數來評價,才導致管理者四率評價痼疾難除。教師為了考出好成績,只能做拼命三郎。教育中的獎罰像沉重的枷鎖把老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禁錮了。
什么樣的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師;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由于領導貪功近利,所以教師也就只顧眼前利益,教師的唯利是圖教出的學生也十分自私。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個民族有什么樣的教育,這個民族就有什么樣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家強??!美國孩子的圓桌會,要殺光中國人,不能說美國孩子惡毒,只能說他們受到的教育,他們的素質。這實際已給中國人一個警醒:孩子啊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強則民族強啊!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是他們的引路人。不要把我們的下一代訓練成考試機器,孔子說:“君子不器。”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近十年高考時的優(yōu)秀學子,又有幾人報考了 師范院校 類?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又有幾人來招聘教師?“希望教育管理者能制定更科學的評價體系代替四率評價,處消對教師的處懲,不要把獎罰當做提高教育質量的法寶,切切減輕教師的負擔和壓力,只有給教師減了負,才能實現對學生的真正減負,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教育能力是不只是用分數評價的
時間: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