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第四中學,是一所以信心教育為辦學特色的濰坊市規范化學校。學校占地160畝,建筑面積40000平方米。擁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樓等各類功能大樓8座,現有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余人,教職工184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其中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人被評為省優秀教師,25人被評為濰坊市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60人被評為安丘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學校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雅宜人,是一所治學嚴謹、校風純正、文化氣息濃厚、社會聲譽極高的鄉村高級中學。
全校廣大師生同心同德,發揚“自我加壓,負重奮進,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四中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為總體教學目標,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年年都上新臺階,安丘四中已成為全國農村高中的一面旗幟。
細雨濕衣看不見,鮮花落地聽無聲。四中人的勤奮、努力、奉獻,正使安丘四中不斷創造出一個個教學奇跡,安丘四中高考升學率已連續六年在濰坊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是安丘市唯一獲得高考特殊貢獻獎的單位。“四中無差生,四中學生潛力無窮”的辦學理念,使四中人探索出了后進生也能大量考本科的教學路子,安丘四中的信心教育、養成教育、感恩教育使學生從弱小到自強,從迷茫到成功。2007年教育教學再創佳績:全校文理應屆本科一榜進線247人,其中重點本科進線125人,615人參加高考,各科各類本科共錄取391人。本科錄取率為63.47,高出山東省本科招收率(32.45%) 31.02個百分點。班均本科進線數安丘市第一,體育本科進線數安丘市第一;奪取安丘市高考升學率五連冠。
安丘四中的管理經驗
一、倡導“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學生管理模式,樹立了讓每一位學生都進步、都成才、決不讓一名學生掉隊的教育理念。
1、相信學生潛力無窮,強化學生的信心教育。
安丘四中生源相對較差,學生學習信心不足一直是困擾該校教育教學發展的瓶頸(生源情況:是來自三個鄉、鎮10萬人口的二、三類學生,成績較好的學生基本上都被市教育局宏觀調控到城區高中,高一入學時基本沒有進入安丘市前800名的學生)。“自信是成功之母,自卑是失敗之父”。四中教學神話的創造核心便是全面啟動了學生的心理自信系統,注重了學生自信的心理暗示。璞玉不琢,良玉難就。四中學生基礎差,并不等于他們的智力差,更不等于他們的潛力小。為了充分挖掘學生內蘊的巨大潛力,學校要求老師必須做到“三個一”: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微笑,每天說一句鼓勵學生的話,每天找一名學生談話。師生從“三個一’活動中受益匪淺:“一個微笑”溫暖了學生困乏疲憊釣心靈,“一句鼓勵”激發了學生的自信:“一次談話”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持久的師言會定格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影響。“你能行”是教師對學生的永久評價。在這種長期“你能行”的話語氛圍里,學生個個感到自己真的能行,學習成績逐漸提高。好的成績又給學生帶來好的心情與新的動力;一種心理與學習的雙向良性循環也就形成了。“你能行”的心理暗示,不僅開啟了學生潛力的大門,也使學主樹立了信心的航標。
2、善待‘待優生”,注重對學生的人情化管理
四中無差生,有的只是待優生。善待每一個學生,已成了領導和教師共同的話語與追求,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心理安全的環境,學校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把學生放在心上,關心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既不體罰,也不心罰。要求教師寬容學生的錯誤與過失,寬容學生短期時間內學習成績徘徊不前甚至明顯后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學生在被老師的寬容中受到感動,也在被寬容中奮發努力。四中無差生,四中學生潛力無窮,已成了我校永恒的辦學信念。
3、通過宣誓提升學生的自信力,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
四中的生源大多來自沂蒙山區,他們對上大學充滿了憧憬。但因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而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保證,只有從培養學生的信心抓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才能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激發學生學習斗志,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學校實行了每周日晚班會前的宣誓制度。每周日晚班會前,各班學生緊握拳頭,在班長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我非常聰明,我潛力無窮;我要在老師的教導下,告別‘三閑’,‘靜專思主’,刻苦學習,遵守紀律,加強鍛煉,全面發展……”。正是這鏗鏘有力的誓言,給學生的思想定時充電,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不斷強化。
學校不僅有學生學習誓詞,還有跑操誓詞。每天三操,操場上國旗迎風飄揚,學生跑操步伐整齊,口號宏亮有力:“腳踏實地,奮力拼搏,敢立壯志,誓奪第一,四中學生,潛力無窮,自強不息,我要成功。”
學生宣誓,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蕩去了暫時的煩惱與憂愁,讓學生的內心變得一片明麗。學生宣誓,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又是一種莊嚴的承諾。學生們講,跑操宣誓,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喊出了自己的氣勢,喊出了自己的活力,跑操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身體,更體現了我們班級的凝聚力和我們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
學生有自己的誓言,教師也有教師的誓詞。每學期的開學典禮時,全體教師要面向學生宣誓:“我們用我們的智慧去啟迪學生,我們用我們的情感去感化學生,我們用我們的人格去陶冶學生。”神圣的承諾,和著神圣的師德同莊嚴的聲音一起,融進了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4、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體味學習的重要。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一個合格的中學生,不僅在校尊敬師長,在家更應感激父母,發自內心地感激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安丘四中針對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想別人為自己付出的一切,更把父母的辛勤付出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學習缺乏動力的現狀,將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納入德育教育之中,效果顯著:每年高一新生入學、學校都要對學生進行強化感恩教育,組織學生寫親情作文。給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動,教育學生尊重父母,感恩親人,刻苦學習,回報關愛和培養他的人。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因感恩而努力學習,調動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積極性。
5、強化學生時間觀念,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學習效率,是時間是否做到了充分利用。學校為了強化學生的時間意識,每天上午第一節課響過預備鈴后,各班同學同時在教室里高聲朗誦:“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己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吧,一生只有三天。”通過“一生只有三天”的朗誦,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以及一天中精力的高度投入。
6、抓好學生養成,筑牢學習基礎。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為學生的一生計謀,就必須在學生習慣養成上下功夫。中學是人生打基礎的階段,一個人沒有知識不行,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制約一個人能力形成的則是紀律、信念、道德、規范。學生從進入四中的第一天起,學校就采取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先管住再教育的方式,以抓學生養成教育作為突破口,先從怎樣做人開始,以專注做好每件事為基本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學校成立的由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組成的校紀檢查組,從周一至周日,從三操到兩睡,從正課到自習,從室內到室外,全方位督促檢查。查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紀律、推門抬頭率、一日休息狀態、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在教學樓門口專設校紀整改欄,將每天存在的問題詳細地登在上面,督促整改。為了確保學生的午息、晚睡質量,學校中層教學領導和班主任進住學生宿舍,和學生同睡,學生的休息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抓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什么時間干什么事,而且也培養了學生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競爭意識和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為學生的學習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管理,堅持以情待人,實干興校,質量第一意識。
教師是學校資源中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學校最基本的建設。名師帶名生,名師促名校。
1、以情待人,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
堅持“用崇高的理想激勵教師、用學校的發展凝聚教師、用合理的待遇獎勵教師、用深厚的感情留住教師”作為管理教師的總原則。只要有成績,你就有位置,只要成績好,什么事也不用找。經濟待遇、政治待遇、評優樹先提干,完全向一線傾斜,完全向成績傾斜。近幾年,學校全力為教師創造最優的生活、工作條件,實施安居工程。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學校多方籌資解決教師的住房困難。現在三棟高標準的教工宿舍樓拔地而起,不論是校干還是一般教師,都住上了標準完全一樣的120平方米的宿舍樓,校長不特殊,校干不特殊,教師們心服口服。學校提出了“教師的困難就是學校的困難,學校是教師的堅強后盾”的口號,支持教師排除困難,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四中近幾年的教育教學成績,引來四方注目,贏得八方喝彩,這完全得益于教師工作的合力,是學校堅持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根本,以教師立校,以素質興校,用教師的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用高尚的師德升華學校。
2、發揮領導班子的表率作用。
安丘市教育局要求所有的教學領導必須兼課,安丘四中也不例外。領導班子以教學為中心,以高考為重點的思想樹得牢,重心下移,深入教學第一線的位置擺得正。四中的中層教學領導全部在教研組辦公,沒有個人辦公室,堅守教學第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吃苦在前,奉獻在先,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凝聚教師,增強了教師的向心力,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戰斗力。學校的包級主任,既包級、又當班主任,備課組長,還兼著一至兩個班的課,負責著校紀檢查及其他工作,工作滿負荷,表率作用發揮得好,教學戰斗堡壘作用顯著,無聲的行動就是最有力的號召。
3、注重了青年教師的培養,實行了“拜師制”鼓勵青年教師探索教學藝術,苦練教學基本功。
針對青年教師比例大的實際,為了盡快提高青年教師的講課基本功水平,每年的新學年開始,學校都舉行新老教師“拜師結對子”活動,實行一幫一,一對紅,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師互幫互學同提高。在“新老教師結對子”活動中,青年教師要實行過“三關”活動,即教材關、教法關、教學關。再熟的教材也要從頭開始,認真備課,把對大綱、教材、考綱的理解與感悟寫進教學案中,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常備常新、常教常新,越教越新,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
4、建設過程激勵機制,向教學過程管理要質量。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向教學過程管理要質量一直是教學工作的總體要求。細節是工作的靈魂,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基本保證,只有最優的過程管理才會有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校每周的“教研組長碰頭會”、“教學辦公會”、“班主任碰頭會”三會雷打不動。檢查教研組工作、抽查教學常規、分析班級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學領導的椅子進教室,加大聽課、評課力度,狠抓了課堂教學主陣地。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公開課、比賽課、普通話、粉筆字教學基本功大賽,教師間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不論是月考還是統考,學校都進行了不同級別的質量分析。三個年級都制定了教師教學過程激勵方案,獎優罰劣,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不斷提高教師的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1、實施分層次教學,促學生大面積提高。
傳統的教學方法,用一個標準要求學生,教學方式“一刀切”,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吃不了”。實施分層次教學,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進步,分層次教學的重心是“優秀生培養”、“中等生補弱”、“待優生轉化”三個層面上。教師在各課上改革是課堂內落實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作業及習題等不同層面上準備,使教的內容平衡著陸到不同層次學生可接受的平臺上,使學生減少挫折,增強自信心。
2、加大待優生轉化措施,讓每個學生都進步。
每個班的后三十名學生,稱其為待優生,他們不是不想進步,或者是因為學習基礎,或者是因為學習習慣和方法,他們處于暫時落后狀況,這部分受生在學習上也是很苦惱的。為了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與進步,學校實行了帶“研究生”式的承包待優生方法,每個課任教師承包4-5個待優生,包學習,包思想,包生活,承包教師全方位管理自己的待優生,這樣化整為零,加大了各班后三十名學生的管理力度,增強了班風的整體教學氛圍,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豐收。
3、設立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固強補弱。
學生弱科是教學木桶原理中的漏點,糾偏醫瘸,消除學生弱科是促學生全面發展,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除了教師講課過程中注意給學生固強補弱外,學校還每天設置了三個固定時間(每節30分鐘)供學生自主學習,使優生揚長,后進生補弱,任何教師不能干預、占用,教學效果良好。
4、重視學生錯題本的利用,實行單元過關和二次過關制度。
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還在于溫固舊知識,消除學習中的模糊知識。學校十分重視學生錯題本的利用,對考試中出現的錯題要求學生統一匯集到錯題本上,加強鞏固,并針對易錯點,設計二次過關試卷,要求學生二次過關答滿分卷。這一做法,對鞏固易錯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設立了特尖生虛擬班,使優生得到優培。
在抓好待優生轉化的同時,沒有忽視特尖生的培養。為了使各班特尖生成績更加穩定和優秀,專門成立了各級特尖生虛擬班。高三特尖生虛擬班由校長任班主任,定時召開虛擬班班會,對特尖生進行學法指導,心理調適,學習動員,思想點撥,為這部分學生的發展鋪平道路。
6、備課組建立循環聽課制度,促組內教師教學平衡發展。
為了提高備課組的整體教學水平,防止弱科教師的產生,學校要求各備課組建立循環聽課制度。每個教師必須每周提供組內公開課一次,聽別人的講課一次,并在周三的教研活動中集中評課。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優秀教師起了帶動作用,后進教師學到了別人的長處。經過評課,達到了互幫互學同提高的目的,使一部分青年教師加快了成長步伐,甚至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