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發揮管理指導優勢引導學校辦出特色

時間:2013/12/31

涪陵區地處重慶市中部,位于烏江與長江匯合處,自古以來就是川東南水上交通樞紐和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榨菜之鄉”。幾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巴人遺址、“水下碑林”白鶴梁等歷史文物,與現代工業文明的人文景觀相互輝映,構成獨特的文化傳承。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涪陵教育以“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管理規范、服務到位”為工作方針,以建成重慶市中部區域性教育中心為目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著力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為了進一步辦出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涪陵區教委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發揮自身的管理和指導優勢,充分調動和協調各方面力量,大力開展區域性創建特色學校工作,并采取多種措施,為全區中小學校創建特色學校打通了快車道。

一、行政導向:為學校“創特色”指明方向。

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是一個逐步推進的系統工程,既不能一哄而起、急于求成、包辦代替,也不能順其自然、放任自流。為此,我們分步采取了如下措施:2006年,啟動“創特色”工程,倡導全區學校發揮自己的優勢辦有特色的學校。3月,區教委出臺相關文件,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把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納入對學校的年度考核,在全區營造出良好的“創特色”氛圍。區內各學校積極行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組織干部教師學習有關特色學校建設的理論和方法,結合各自學校的優勢開始了思考和探索之旅。

2007年,區教委出臺了《關于實施中小學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意見》,明確本區“創特色”工作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體現個性,促進發展,形成特色”的要求,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專題活動為載體,以經驗交流為平臺,以促進發展為目標,積極挖掘各類特色教育資源,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同年5月,在專家的策劃和指導下,17所中小學列入了涪陵區首批特色學校創建單位(其中8所學校的課題被列為全國重點課題“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或重慶市特色學校發展專項課題),開始了自主研究和實踐的探索。

為了保證我區“創特色”工作順利開展和實施,2008年7月,區教委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的管理和指導機構——涪陵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規劃辦),指導全區“創特色”工作,對17所特色學校創建單位開展了第一輪的診斷指導,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與發展的意見。11月,規劃辦在分析了特色學校的常規創建工作規律的基礎上,出臺了《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管理評價量表》,該評價量表包含學校每學期必須制定本學期詳細的研究工作計劃和管理工作計劃、每學期必須圍繞課題舉辦全校性教研活動的要求和次數以及每學期舉辦全校性、開放性的課題展示活動、每年學校圍繞特色學校建設創辦校刊校報的具體要求等,為學校校長指明了具體的工作目標。

2009年,又先后有兩批共16所中小學進入了特色學校創建單位中。至此,我區33所開展特色學校課題研究的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工作上形成了起點高、覆蓋寬、種類齊、研究廣、氛圍濃的局面。這年6月,區教委出臺了《涪陵區進一步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實施意見》,并對全區特色學校創建單位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進行了單項表彰,同時區教委給這33所特色學校創建單位授了牌。通過這一系列行政導向措施,使全區學校都置身在濃厚的“創特色”氛圍中,紛紛把“創特色”納入了自己學校的發展規劃,并以此來統領學校的全面工作。

二、科學策劃:為學校“創特色”引路導航。

獨特辦學理念的提煉是“創特色”的首要環節。我們認為,特色學校是通過挖掘本校所具有的潛在優勢,優化自己的個性,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學校既有的資源并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只要學校有“創特色”的意識,在專家的科學規劃和專業引領下,通過挖潛,不斷改進自己的辦學行為,都可以在“創特色”中獲得提升。

特色學校的創建需要各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自身的“個性”,科學策劃適合學校發展的特色文化。作為涪陵區中小學“創特色”的專家指導機構——規劃辦充分運用了SWTO分析法注,幫助學校確定特色主題。所謂SWOT分析法,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和評價,以幫助學校確定特色主題。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學校組織的特性,把SWTO分析法演繹為兩種方法。一是“五方四點分析法”(“五方”即學校的地理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傳統資源。“四點”即有利點、不利點、機會點、威脅點),將學校放到一定的社區環境中進行分析。二是“四維五度分析法”(“四維”包括學校教師、學生、歷史、現實,“五度”即重視度、積極度、經驗度、條件度、成功度),對學校自身的相關條件進行分析。

運用以上這兩種方法,規劃辦為區內學校策劃了各不相同的特色主題。例如,根據同樂鄉的獨特自然資源和瓜果菜畜牧業優勢,為同樂中學策劃了“綠色教育實踐研究”,即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因素,促進農村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使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目前該課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支持,在區科委成功立項并獲得了科研資金。區果品辦、畜牧局也為學校特色的創建提供了智力支持,提供鄉土教材的原始素材、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免費培訓等。再比如,挖掘百勝鎮中心校長期以來在航模和小發明小制作方面的優勢,將其拓展為各門學科滲透創造教育的因素,并在校內外開展創造教育活動的“創造教育實踐研究”,同時協助百勝鎮中學開展同樣的課題研究,讓小學生畢業進入初中后能在創造能力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使該鎮的中小學特色建設形成一體化的培養格局。

為了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順利發展,規劃辦還對學校進行具體指導。如城三校長期開展書法教育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教育,規劃辦根據這一優勢,為其策劃了“人品教育實踐研究”課題,還幫助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辦學理念系統,指導學校建立了人品教育在“真善美”三個維度上的總體目標、年段目標——“小學生人品教育目標序列”;鼓勵和指導學校干部教師自己作詞、譜曲,創編了50多首人品教育的校園歌曲;指導學校編寫了人品教育的校本教材《做好人》和《傳統禮儀常識讀本》、《讓人品熠熠生輝》等課外讀本等。圍繞“人品教育”課題,這所學校在師生中開展了大量的說人品話、唱人品歌、畫人品圖、讀人品詩、寫人品文、干人品事、做高尚人的人品教育活動。兩年來,該校的人品教育特色受到社會廣大群眾的關注和贊揚,得到了涪陵區委、區政府的高度肯定。

三、搭建平臺:為學校“創特色”培育隊伍。

學校是特色發展的決策主體、探索主體和踐行主體。“創特色”能否有實效,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否打破傳統的格局,躍上一個新臺階,最終還要有賴于學校“創特色”自主發展能力的形成。學校“創特色”自主發展能力,主要體現在校內的三個主體,即教育理念先進的校長、科研素質過硬的校本教研團隊和具有特色的師資隊伍。于是,規劃辦明確提出要為基層創建特色學校搭建三個平臺:

1.搭建提升校長理念的平臺。

校長在學校“創特色”中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實際上是校長辦學思想個性化的表現。在“創特色”中,校長要有清醒的角色意識,要成為學校“創特色”規劃的設計師、“創特色”工作的總指揮和全體師生的領跑人。對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尊重校長的主體地位。以學校“創特色”主題的確定為例,引領校長從學校發展的軌跡中總結出值得繼承發揚的優秀文化傳統,進而對學校各種資源、所處環境等辦學優勢與劣勢作出系統、科學、全面的分析和評價。然后,結合實際整合資源,幫助校長找出“創新點”,確定特色主題,形成整體思路和規劃。如針對李渡鎮中心校的實際,規劃辦通過引領校長分析學校過去開展“閑暇教育”的優勢和特點、學校所在地的各種教育資源,為其策劃了“實踐教育”的特色課題,校長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其次,強化校長的主體意識。“創特色”是一項全局的系統工程,校長應該對學校“創特色”工作了然于胸。為此,我們倡導校長要親自抓“創特色”工作。規劃辦在深入學校調研時,明確要求校長做“創特色”工作匯報。同時規定校長要在每兩月一次的“涪陵區特色學校建設工作會”上,交流學校圍繞“創特色”開展的各項工作,以強化校長在“創特色”工作中的主體意識。

再其次,提升校長的綜合素質。我們堅持每月舉辦一次“特色學校校長沙龍”,圍繞“創特色”的相關主題組織校長們開展理論研究。2009年初,我們根據全區“創特色”進程和實踐難題,制訂了全年10次沙龍主題研討計劃(10次的主題分別是:全方位凸顯特色學校辦學理念、特色學校的精神文化、特色學校的制度文化、特色學校的行為文化、特色學校的教師文化、特色學校的學生文化、特色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特色學校的教學管理、色學校的教研管理、特色學校的教育評價),并通報各創建單位,使校長們在每次沙龍中能圍繞主題展開集體思想碰撞,在頭腦風暴中“思維共振”、“智力互補”,產生更多更新的思想。如在2008年工作開展之初,規劃辦組織校長們圍繞“特色學校建設的突破口”這一熱點和難點展開了討論和交流,請專家做了題為《特色學校的特征及建設的突破口》專題講座,幫助校長們明確選擇了適合自己學校特色建設的突破口。河岸完小確立了以培養學生的學校生活習慣為突破口,進而培養學生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良好習慣的“生活教育”。天臺中心校以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為突破口,確立了帶著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的“參與教育”。

2.搭建培養教研團隊的平臺。

“創特色”需要特定的條件,包括校長的教育理念、學生的需要、教師的特長、科研的支撐、學校的底蘊和社區的環境等。而校本教研團隊則是學校“創特色”的必要保障。培育校本教研團隊是培育學校“創特色”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一環。我們采取的措施包括:

培育特色校本教研團隊。我們要求特色學校創建單位健全教科室,安排一批具有較強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激情的老師組建成特色校本教研團隊。把“創特色”作為教科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明確學校教科室在“創特色”中承擔整體規劃學校“創特色”工作,組織全體教師專題學習與研討,指導、管理、評價學校“創特色”各級子課題的研究,搭建交流平臺,展示階段研究成果,總結、提煉“創特色”研究成果等職能。

以專題報告提升特色校本教研團隊認識。我們組織專題報告,內容包括:“特色辦學理念深入人心的策略”、“特色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特色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特色檔案工作的建設”、“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等等。每個專題各成體系、內涵豐富、可操作性強,融入了區內外在“創特色”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促進了特色校本教研團隊對特色教育內涵的認識,提升了創建特色學校的整體思路。

以理論研究提升校本教研團隊負責人的素質。作為推進“創特色”工作的一項重要培訓活動,我們堅持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特色學校教育科研論壇”,要求各校教學校長和教科室主任在每次論壇前,都要圍繞論壇主題撰寫研究論文,就特色學校建設實踐中的問題展開研討,以此促進他們反思學校“創特色”的思路與實踐操作。論壇會上的主題探討、交流學習,也促進了他們相互借鑒、共同成長。同時,我們精心準備的專題報告作為每次論壇的最后一個環節,做到既重理論,更重操作,幫助大家領悟本次專題的精髓,明晰創建工作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3.搭建培養師資隊伍的平臺。

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實施教育的主體,是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直接作用者,是學校“創特色”的關鍵。為此,我們制定了建設特色師資的工作策略。

倡導學校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規劃辦在校本研究方面倡導學校建立三級課題體系,細化特色課題;在校本培訓方面,倡導學校實行隔周一次的專題討論學習,確保教師學有所獲;幫助學校消除開發校本課程的困惑,具體策劃、指導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指導學校改進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增長教師的教學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在規劃辦的指導下,學校在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工作中積極開拓創新,如城七校著力打造“尊重差異,完善人格”的教師團隊,要求教師做“三師型”(即思想型、自主型、學習型)和“三會型”(即會交流、會上課、會反思)教師,提出了“不求人人最優秀,但求個個有特色”的師訓目標,在教師中開展“設計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活動,建立“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檔案,定期開展教師“讀書沙龍”、“三課兩賽”(三課:人人一節課、市區骨干一節示范課、三年教齡以下教師學習匯報課。兩賽:春季青年教師賽課、秋季“個性杯”賽課)和科研專題研討會、案例評析交流會、課改熱點問題研討會等活動。教師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和價值,教育教學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幫助學校打造特色教學課堂。教育最重要的事件發生在課堂。以獨特鮮明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打造特色教學課堂,踐行特色學校辦學理念是“創特色”的重要內容。為彰顯學校的辦學理念,我們策劃了每季度一次的“特色學校教學改革研討會”,組織學校教師參加特色教學研討交流活動。每次研討活動確定一個主題,如“辦學理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滲透”、“辦學理念在德育中的落實”、“辦學理念下的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等等。要求特色學校創建單位,在每次會前發動教師圍繞主題撰寫研究論文。研討活動中,先由承辦學校準備3堂滲透本校辦學理念的特色教學課,并請該校教科室介紹如何落實這一主題要求的做法與經驗,然后再組織優秀論文交流研討,規劃辦專家作專題報告。如此,逐步引導教師將學校辦學理念慢慢融入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逐漸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男同gv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 中文字字幕乱码无线精品精品 | 日本在线精品a首页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