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靈魂和核心,其治校觀念與意識在構建和諧校園的成敗上起著決定性作用。我認為樹立以下幾種意識對校長來說,非常重要。
服務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就是服務,只有為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學校才有凝聚力、活力和發展力。校長的服務意識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要素。校長應該正視教師的合理需求,把自己定位于“教師需求的滿足者,成長和發展的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服務于學校每一位教師的發展,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為教師終身發展提供機會,使學校獲得更大發展后勁。校長一切管理行為的出發點應該服務和立足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積極發展,主動求知,健康快樂地生活,激發他們的生命潛能,實現生命的價值。所以,校長應致力于為師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努力追求卓越的教育質量,用高質量、高效益的教育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
創新意識。對于一所學校而言,創新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因素,更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動力。校長要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形成和塑造富有個性的教育思維,為創新奠定理論基礎。同時更新辦學理念,創設有利于創新的激勵機制和工作環境,善于反思,勇于開拓,創新管理,堅持用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以機制的創新保證決策的科學性,激勵、尊重和保護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行為,加快教師成長步伐;要改革傳統教育思想和辦學模式,尊重、包容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合作意識。構建一個科學的管理組織網絡、隊伍和運轉機制,注重大力培植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帶領全體教師投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保持校園的和諧發展。這是現代學校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實現團隊和人際關系的和諧,校長首先要嚴于律己、自省、自勵,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制度和規定,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在做人、做事中積淀個人素養和精神魅力,從人品、學品、職業操守、敬業深度等各方面全面升華個人品質,以不斷的自我完善創造無形的號召力、感召力和管理資本;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設,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敬業精神和樂業態度,在職業觀、教育觀、價值觀上達成一致,形成共識,并以此規范、引導、指導教育教學活動,不斷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在關注骨干教師和專業人才、青年教師成長的基礎上,面向全體,照顧個體,構建公平的培養機制和科學平臺,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各類人才獲得平等的展現與發展機會,使校內各處室、各崗位工作做到緊張有序,高質高效,良性競爭,合作共贏。
品牌意識。鮮明的辦學特色,是衡量學校品牌的重要標志。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是建設個性化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從本質上說是全體師生員工創造出來的一種校園精神和文化力量,其核心是共同的價值追求。它是學校通過長期的規范管理、科學運行,不斷積累沉淀形成的豐厚內涵和外在氣質。所以,校長要引領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創設良好環境,堅持人本理念,實施科學管理,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塑造彰顯出與眾不同的學校魅力,形成特色,培育品牌,提升品位,不斷增強學校的辦學吸引力,以特色和文化品格夯實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經營意識。校長的經營意識,突出表現在對教師的經營上。對教師的經營就是要確立教師發展第一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其長處,彰顯其特色,使學校的每一位教師懂得為什么干,干了之后自己的所得所獲是什么。有了價值和成就的內驅力,教師才會甘愿去做最大限度的貢獻,才能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和發展;要倡導科學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學校建成不斷創新、進步的學習型組織,建立一支高素質、有遠見,有能力,愿吃苦,能協調的領導團隊和充滿活力、追求卓越的教師隊伍。
科研意識。校長的科研意識,從一定程度上說是決定整個學校科研工作的主導杠桿,校長要增強科研意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指導能力,成為教育科研的內行、專家,抓好教育科研。首先,當好“導演”,校長要準確了解今天教育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準確把握教育規律和管理規律,增強教育預見性,以最先進的教學思想和辦學理念來管理學校,努力成為真正的領頭雁,從行政領導變成專業指導;其次,當好“編劇”,校長要與教師一起探討、分析、解決課程改革帶來的新問題,帶領教師搞教研,以科研帶動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由發號施令者變為研究者;再次,當好“主持人”,要營造濃厚的學習和科研氛圍,提出規劃,擬定實施方案,與教師一起探討,共同研究,形成大家共享的結果,從決策者變為設計參與者;最后,當好“演員”,校長要身在課堂,率先垂范,與教師共同探討,從指揮者變為示范者、實踐者,成為教育科研的促進者。
校長在學校管理中應具備的幾種意識
時間:2013/12/30